中国是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涌现出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有的以诗词见长;有的以散文(古文)传世;还有的以传奇小说名动一时。无论这些文人善长哪方面的文学创作,人生的坎坷似乎是才子们共同的命运。 刘禹锡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苏东坡百余日的铁窗血泪,无一不是在叙述着读书人的悲哀。但与这些名扬后世的才子相比较,另一些文人的命运就不是“悲哀”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因为他们不仅生前坎坷,在死后还面临着被人遗忘的危机,譬如下面的这位诗人。 沈下贤,本名沈亚之,是吴兴人,在中唐时期被誉为才子。他不仅善长诗文创作,在传奇小说上的造诣也非同小可,《异梦录》《湘中怨解》等都是风靡一时的传奇故事。 此外他还是诗鬼李贺的好友兼诗友,并受到后辈杜牧和李商隐等人的推崇。但可惜的是他的生平事迹并没有被载入史册。在沈亚之离世之后不久,他就成为了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时至今日,我们也只能从他崇拜者的作品中,来一睹这位才子的风采了。 在本诗中,诗人先是以质问的口吻对沈亚之的文学造诣给予了极高的肯定,即“斯人清唱何人和”。本句中的“斯人”指的就是沈亚文。 而“唱和”是古代文人之间相互比较才学高低的一种方法。在相同的体裁和主题下,每个人写上一篇华文,来一场文学友谊赛,这是古代才子们的一种交流方式。但在诗人的心目中,沈亚之的作品是无人能及的,所以他才会发出“何人和”的质问。 “清”字是诗人对沈亚之文学风格和意境的评价。清雅脱俗,不仅是对沈亚之文学作品的称赞,还暗含着清流不容浊世的寓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出于对沈亚之的仰慕,诗人来到他的家乡——吴兴,追思凭吊自己的偶像,但他看到的却是“草径苔芜不可寻”。 “草径苔芜”是对环境最直观的描写。荒草掩径,苍苔绕屋,所有的一切都显示出这位名动一时的吴兴才子不仅是生前失意,就连死后也是如此的凄凉。而“不可寻”三个字则透露出诗人绝望的情绪。 在上句诗中,诗人以“何人和”三字营造出沈亚之才华盖世的高大形象,这与本句中的“不可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突显出古今才子们共同的悲哀。 “一夕小敷山下梦”。小敷山又叫做福山,就坐落于吴兴的西南方,沈亚之的旧居就在这座山上。诗人在遍寻无果之后,不得不把重逢的希望放到虚幻的梦境里。那么他梦到了什么? “水如环珮月如襟”。泉水是山上最常见的景物,诗人把叮咚的流水声想象成沈亚之身上的佩饰,又借明月澄澈的光芒为他编织出一件洁白的华服。水清、月明,在诗人的笔下,一位高洁且孤寂才子,就这样从梦中缓缓走来。 纵观全诗,它表达了杜牧对沈亚之的仰慕之情。在杜牧的心中,沈亚之的才学天下无双,沈亚之的风骨高洁清雅,沈亚之就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但这个楷模不仅生前落寞,就连身后也是被埋没在荒草之中。杜牧的这首诗虽然是凭吊沈亚文一个人的作品,却囊括了天下士子们的命运,是古今所有读书人共同的挽歌。 参考资料《全唐诗》《唐才子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