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一首词,仅仅最后一句,成为千古绝句,便是碾压众多的作品

 江山携手 2019-11-25

苏轼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有才情的一位诗人、词人、散、书画家,他在各个方面,那都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诗写得清新脱俗,他的词则是写的豪气冲天,那么他的书画,也是同样原堪称一绝,与当时的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在词方面,开创了豪放一派,并且与后世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那么在散方面,他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以及唐朝的韩愈、柳宗元,称为“唐宋八大家”。可见苏轼的确是一位有才情,而且是全才型的人物。

当然谈到苏轼,那么就不是不提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他的那就是一部辉煌与苦难史,他年少成名,十九岁参加科举,高中第二位。据说这里面还有隐情,主要是当时的主教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答卷时惊为天人,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怕别人说闲话,于是把第一名判成了第二名,这也就原本是第一名的苏轼,成为了第二名,反而第二名的曾巩,成为了第一名。

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他的一首词,可以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仅仅是最后句,便是碾压众多的作品,成为了宋词里的经典之作,那么这首词,便是他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应当说大家对于这首词,那也是非常的熟悉,因为这首词那是相当的经典,大部分的人都比较了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可以说一开篇便是惊艳了世人,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而且给人一种非常凄凉的感觉。那么这首词,也是非常的好理解,词的上片是说,天边的那一轮残月,地持在天边,照射在了梧桐树上,声停止了,人也开始安静了下来。只有我这么一个孤独的人,独自在这里走来走去,以及那夜空中不时飞过的孤雁。这短短的几句话,却是把那种无比孤独,非常无奈的一种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词的下片写得更为孤独,也更加的令人伤感,他说自己突然抬起头来回忆往昔的岁月,明明心里是有恨,可惜又有谁能够懂得呢?孤雁是不愿意随便落在一棵对枝上,拣一根寒枝停下来,却是甘愿去那寂寞的沙洲过苦寒的日子。这最后的一句,可以说是这首词非常经典的一句话,而且很多人也都知道,那么这句话,写得可以说深入浅出,最能够表达出词人的气质来。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无论是开篇还是结尾,那都是两两相应,引起了一个共同性,也使得这首词,平添了更浓重的忧伤,特别是那一句,“寂寞沙洲冷”。苏轼不仅肯定了孤雁的品质,同时也肯定了自己的品质,只有一个品质坚韧的人,那么才会有这样的感慨。那么苏轼的这首词,仅仅是最后一句,便是足以碾压众多的作品,成为千古绝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