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被赋予独特的人文寓意,人们或亲手育兰,或赋诗咏兰,或作画写兰,逐渐演绎成一种融人文哲理于鉴赏品评之中的兰文化。4月份在无锡举办的兰展“得天之清——无锡艺兰文化展”,曾有近百件兰文物和30盆错落放置的名种兰花同时亮相,如入芝兰之室,心神俱醉。图录的第一部分,为翰墨写兰,有丁云鹏、石涛、高凤翰、邹一桂、李鱓、郑燮、吴昌硕、黄宾虹、吴湖帆等名家作品,他们的这些以兰、竹为主题的佳作,既是画兰,亦是自况,题画赋诗,寓意着对人生的看法,且许多都是首次与大家相见。

(明)丁云鹏《煮茶图》(局部)

(清)石涛《兰竹石图》(局部) 
(清)邹一桂《五君子图》(局部) 
(清)郑燮《兰竹石图》 
(清)郑燮《清溪兰竹图》 
(清)永瑆《兰花图》 
(清)钱泳《墨兰图》 
(清)顾皋《墨兰图》 
(清)吴昌硕 陈豪《清供图》 
(现代)吴湖帆《幽香涤虑图》  尤其是黄宾虹等合作的《芝兰图》扇面,兰花一面更是有周炼霞、丁金钰、吴青霞、吴瑛等多位民国奇女子写兰~ 同时,还有“秦淮八艳”马湘兰、顾眉的兰图:她们能诗善画,才艺双绝,虽出落风尘却有着不凡的才情,通过创作表达自身的生活感受;
(明)马守真《兰花图》 
(明)范珏 顾眉 《兰花图》 兰花、兰盆、几案、环境布置得好,才能更好地展现文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情怀。 图录的第二部分:紫韵承兰,就给我们展现了21种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兰盆,照着这个样子找,准没错~

(清)白泥白釉腰线寿纹足圆盆 
(民国)白泥白釉高筒有脚盆 
(民国)沈渊如定制白泥云足兰盆 
图录的第三部分:史乘载兰, 收录了宋到民国的各种兰谱典籍: 宋代有赵时庚撰《金漳兰谱》,王贵学撰《王氏兰谱》; 明代有王世懋著《学圃杂疏》, 清代有王概摹《芥子园画传》,许霁楼撰《兰蕙同心录》,袁世俊撰《兰言述略》; 民国有吴恩元编撰《兰蕙小史》,《锡报》等; 
久须美兰林著《养难养说》 同时,还有一批日本的兰著典籍,如:松冈恕庵著《怡颜斋兰品》,久须美兰林著《养难养说》,渡边华山画《华山翁兰竹画谱》,铁翁禅师画《铁翁兰竹谱》,小原京华堂《趣味之友》《兰蕙要览》《兰花的解说》,小原荣次郎著《兰华谱》…… 当然,还有民国时期的一些珍贵兰花影像记录,百年前的兰花照片如今看来,依然风姿濯濯、光彩依旧: 

 都是一些难得一见的兰花名品:国荷、端惠梅、郑孝荷、翠萼、解佩梅、玉麒麟、元字、玉印素、大陈字、楼梅、老上海梅、云亭素、荡字、关顶、潘绿、江南新极品、泰素、大一品 、程梅、翠丰、端梅、荣梅、老染字……其中的“端梅”,由“江南兰王”沈渊如亲自命名,花容端正、花色翠绿,位列“蕙兰新八种”之首位: “荣梅”,无锡荣文卿先生于民国初年所得并精心培育,叶姿半垂、华亭高立……














 每一帧,都足以体现文人之雅、创作出最最清雅生动的兰作~ 金镇锡、山本猛、谈旭君、邬秉左、郑宇晖、马性远、叶军然、陆贤宇、丁永康 、闫帅、牟安祥、吴荣美、刘宜学、王进 、马志宏 、严雄飞、陈旭初、文严等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文章。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