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致支气管扩张症的原因仍然未知,有很多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未确诊

 桢爷 2019-11-25

因为支气管扩张症作为目前来说是国内的一个常见病,而且特别是在中国,相对来讲支气管扩张症的现状更为严峻。首先要给大家理清一个概念,支扩并不是罕见病。为什么要理清这个概念呢?主要是因为在大约10年前,曾经是国外的,欧洲曾经把支扩作为罕见病来进行看待。但是最近这十几年的研究发现,支气管扩张症不管是在美国、英国、德国,还是在中国,还是在一衣带水的亚太国家。患病率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高的,属于一种常见病。因此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徐金富主任来为大家科普支气管扩张症。

导致支气管扩张症的原因仍然未知,有很多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未确诊

支气管扩张症的流行情况

针对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因为临床上并不是特别多,所以说数据有限。在2013年的时候,在《中华内科杂志》上面曾经有这样一个研究的发表。这个研究调查了我们国家7个省市,40岁以上居民的支气管扩张症患病情况。通过电话咨询的情况打了10300多个电话,最后有135名受访者知道自己患了支气管扩张症。所以通过这个数据得出来,我们国家的患病率是1.2%。我们看到各个地区也是不太一致的。从最低的天津0.7%,到最高的北京是1.7%。这个数据是目前来说比较大样本的数据,能反应大概的情况。但实际上这个数据应该是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因为很多患者是不知道自己生了支气管扩张症这样一个疾病。

当然,现在来说有更多的检查手段,比如说胸部CT的普及有可能,我们现在也正好逐步在开展针对支扩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从这样一个数据上来看,我们在2016年的时候,受美国胸科学会的邀请,在美国胸科学会官方杂志上发表了针对于中国支气管扩张症的现状和未来展望的综述。把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男女差别,针对支扩并不是特别显著,但是支扩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明显的增长态势。所以这是非常严峻的一个现状。从这些有限的数据上来看,支扩在中国是很常见的。临床医生也都知道,特别是基层医生,每天碰到的支扩病人也是非常多的。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一个是认识到支扩的常见性。另外一个,我们在最近几年也会通过全国多中心的一些研究,确定在中国到底支扩发病率会有多高。这是后续研究的过程。

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

支扩诊断来讲是需要一个影像学的标准,整个支气管扩张症诊断标准常规情况下面,首先病人要做胸部CT,最好是高分辨CT。这个高分辨CT的影像学表现,可以表现为“印戒征”,支气管壁的厚度增厚。增厚的支气管超过伴行血管的直径。我们可以看是不是从中心到外周的一个支气管初步变细的过程。我们如果是在胸膜,离胸膜一个厘米的这些部位,看到有志气管征象的话,也可以认为是影像学上面的支气管扩张。实际,这是影像学上面的一个表现。当然,作为一个支扩,一个疾病的话不能只是去认定胸部CT的表现,同时我们要去考量患者有没有多少临床症状。这个临床症状在支扩里面主要是三大部分:一个是咳嗽,慢性咳嗽;第二个是大量脓性痰;第三个,有些病人还会有间断的喀血。所以这样一个疾病的最主要临床特征是这些。当然有些病人还会出现活动后气喘的情况发生。

如果刺激加重,这些症状会更重。所以这是在支扩的诊断标准里面,既要有影像学的支持,同时也要有临床症状的支持,才能认为他是一个支扩。

全球支扩的病人病因到底是什么?每一个疾病我们都会去要考虑,这个病人的病因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从不同国家的报道而言,基本上是不太一致的。我们未知原因的支扩是占多数。未知原因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针对于支扩的研究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全面。很多未知原因不是没有原因,有可能是目前来说还没有找到原因。所以这是支扩病因的问题。

徐金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尤其是肺部感染与支扩、慢阻肺和哮喘的规范化诊治,间质性肺病等疾病诊治以及肺部结节与阴影的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