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自清《荷塘月色》

 我要折腾 2019-11-25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导入新课】 同学们之前学过那些有关荷花描写的句子,请说说。(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是的,古人对于荷花可谓是非常的喜爱,在他们的眼里,荷花不仅是一种自然的景物,更是一个人洁身自好气质的表现。那么,现代的人们对荷花又有着怎样的情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一、 听录音,标注字音。 【走进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浙江绍兴人。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 同学们之前学过他的那些文章 散文名篇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主要作品有雪朝(诗集),踪迹(诗与散文),背影(散文集),欧游杂记(散文集)。 【题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段意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 思考从全文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起什么作用如果不写心情,光去写月光与荷塘好不好为什么(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是全文的文眼。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惦记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如果不写心情,光写月光和荷塘,文章就仅是就是论事,就失去了神韵,“为文而文”则失去了意义。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它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文章的中心。 2、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xiè )路。这是一条幽僻(pì)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3、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虚写);爱群居,也爱独处(实写)。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思考怎样理解“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的“踱”字(①“踱”字特指“慢步行走”。②“踱”字很好的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上文提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有心事,他对现实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整天处于苦闷当中。这天晚上出游荷塘,实际上是想摆脱苦闷的心情。而一个“踱”字就把作者当时那种自由自在、放松随意的心情表现出来。 (段意行在小路时的感受)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 4、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 nuó)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 “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袅娜”写荷花盛开饱满的样子,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的娇美姿态、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荷花以生命活力和感情,写出了荷花的姿态和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激发读者无尽的暇思。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优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在形式上分为三个成份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隐喻暗喻 、借喻; 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例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隐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例子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优点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朵儿的(拟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微 {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把荷花比作明珠----荷花的光亮;星星----风吹荷塘,荷花在浓密的荷叶间闪闪烁烁的风姿;美人----塘中月下荷花的朦胧柔美圣洁,有仙境之感。 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嗅觉),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听觉)。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视觉)。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 {明确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的一种修辞。例如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如有如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有意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象的转移,“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事物,把它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优雅和宁静。优点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段意月光下的荷塘)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思考“泻”可以用“流”“照”等字替换吗(不可以, “流”字,虽然能跟前面的“流水”相照应,但读起来有重复之感;另外,月光是无形的,无边无际,没有遮拦的,“流”字很难恰当的体现这些意思。“照”字不能算错,但较为平淡,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而“泻”字则写出了月华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人想到月光是那样的慷慨无私,仿佛对大地充满了深情,它与荷塘中的景物亲密接触,充盈到每一个角落,让人体味到一种静谧,一种温馨。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àn)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上的月色)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àn)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月光与树影是宁静的,用名曲来形容,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光与影的白黑块,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的写法,将景物写活,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其次,身处此境,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悠扬、优美,其间有某种相同之处,两相烘托,也是意象的叠加,给原有的意境带来了温馨、优雅的意境。 6、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段意荷塘四周的景色) 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 7、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櫂(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段意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8、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段意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月下遐思”(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