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溪心语 ·回味年味】(五)初二回娘家

 锦溪苑 2019-11-26
心 

     “年”是告别过去,面向未来的特殊时刻。因此,一切生活的理想都在这个时刻焕发出来。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而当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就有了年的意味。 

     大年初二回娘家

     在我们当地,有个每年正月初二出嫁闺女回娘家的风俗,这一天是最具有家的味道,充满着浓郁亲情的美好一天。工作在商业战线、特别是超市环境里的我,每年春节不放假,同事轮流休息,我总是争着抢着大年初一值班,初二轮休,好回娘家拜年。

 就在去年正月初二的早晨,无论如何我是睡不着的。天不亮,我就悄悄的起床,洗漱完毕后,胡乱的扒几口早饭,就急匆匆的赶第一班早车,时经四十多分钟直奔到乡村——父亲的家。迎合年迈的父亲对女儿的殷切期待。

  当然,丈夫和两个女儿,不会随我早早的起床回娘家的,他们会在上午十点多,带上礼物开车来到父亲这的,对于我独自早走的行为,早已习惯了。

 当我到达父亲这的村里时,看到周围邻居有的还紧闭大门,有的才刚刚起床 .......不过,父亲家的大门早已经为我敞开。  

走进父亲的老屋,看到慈祥的父亲,早已吃过早饭,洗漱完毕,端坐在铁塔炉火旁,对进屋的女儿微微含笑......和父亲寒暄几句后,我就赶紧收拾房间,打扫院子,紧接着在父亲的安排下 ,从箱子里取出花生、糖块、瓜子和休闲小吃等。一盘一盘的放在八仙桌子上,把苹果、梨等水果洗好,一圈圈围放在护火边上。这时候,大嫂端来一盆饺子馅,拿来一些蔬菜面(大嫂的父母已过世,这天她不回娘家,只是让子女去其舅舅家拜年,到中午再赶回来)。我只拿起簸箕,到大门外的煤堆上拣拾炭块,以便中午做饭用。

 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划过,到上午快十点的时候,二姐、二姐夫带着从南方回家过年的女儿、女婿来到父亲家,紧接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也来了,大姐、大姐夫也带着从北京回来的女儿、女婿、外甥女也来了,大哥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带着孩子也陆续从舅舅家归来。叽叽呱呱的,屋里顿时热闹了许多。所有人进门先向父亲问好,此后便彼此寒暄起来,互相询问一年来各自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不善言语且听力减弱的父亲,静静的坐在炉火旁边,看着子孙们的欢颜笑语,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等小一辈的孩子们都到齐了,父亲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张崭新的“毛爷爷”。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这时,一声声祝福语荡满了整个屋子。

在大家的说笑声中,谁都没有停下手头的活,我们姊妹三个,三个女婿,外加侄女、侄儿媳、外甥女,全都协助大嫂做饭,在屋里中间临时支起两张桌子,有的和面,有的擀面片,有的包饺子馅,有的炒菜,父亲则守候在炉火旁,驾驭着炉火的火候。因为他知道,只有恰到好处的火才能做出香喷喷的美味,才能让他的子女们尝到新年的美好与新喜。不一会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满屋子都充斥着带有家味的饭香。孩子们也被这股香味所吸引,争先恐后的过来品尝。大人们吃后也连声叫好。父亲看着我们吃着美味的饭菜,心中不由得生出自豪感。

   一直到下午一点多,午饭才结束。这时,又是一波波的人来向父亲拜年,屋子里“温度”再一次升高。大家在新年之际见到亲人,更是感到亲切和喜悦,话语便不自觉的多起。有问工作的,有问学业的。父亲却在一群人的陪同下下棋,年轻一点的便是在打牌,或其他的玩意。而我却是陪着小一辈的聊天戏耍。要知道,我从小就是孩子王,他们都很喜欢我这个小姨(小姑)呢!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好不热闹。

夜幕一点点的降临,两个嫂子便给我们忙着晚饭,尤其是二嫂做的肉馅里抓,堪称一绝。大人小孩都爱吃。大家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不知不觉的到了晚上九点,也到了大家回家的时候了,他们起身陆续的向父亲告别,回家。

最后,只剩下了我和父亲(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在父亲家过夜)。我简单地收拾一下房间,安顿好父亲上炕休息后,我便也上床进入了梦乡。

夜是那样的寂静,将白天的一切都冲洗干净,留下的便是无尽的回忆。是的,在这连风都严肃起来的夜晚,我的梦却是甜的,回忆是美好的。这种美好只留在了那天,那个夜晚,那个让我觉得连空气都是香的瞬间。

 如今,一切都回不来了。生活还在继续,我们依旧努力的活着。只愿远在天堂的父亲能一切都好,因为我们还记得您说的“家和万事兴”。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