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回娘家》作者:董凯

 作家文坛 2022-05-27 发布于河南

    在中国的北方民间,尤其是东北辽南的盘锦。每逢六月六,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如果有小孩儿,也要跟着母亲去姥姥家,小孩儿在临走时,还要在前额上印红记,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姑娘回到娘家之后,父母要好好招待一番,然后,再送她们回去。对于这种类似的习俗,不同地方的人们,分别将六月六称为″姑姑节″、″望夏节″等。在民谚中亦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钩,叫了大姑叫小姑″等说法。为什么六月六会有回娘家的习俗,这里面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十分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时,总有很多人给他拜寿送礼,这让他慢慢地变得骄傲起来。可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由于他权高势重,人们对他都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儿女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是反感,就直言相劝。但他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定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就试探性地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她顺口答道:″连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于是,丈夫就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妻子听后,脸一红一白地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打那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又不能见死不救,于是,她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把丈夫的计划告诉了母亲。母亲听罢大惊,连夜派人给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见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就将自己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他。

  六月初六早上,狐偃果然来了,不过他见了女婿就像没事儿一样,只是说,亲自接女婿参加他的寿筵,于是,翁婿二人回相府去了。

  在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你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应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

  从此以后,狐偃诚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的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很快就传为美谈,老百姓纷纷效仿,也都在六月六接闺女回娘家,就这样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其实,六月六接闺女回娘家的习俗,这与中国长期的农耕生活有关。在古代的时候,那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异常忙碌,已婚的女子,很少有机会回娘家看望自己的父母。而六月六,正是挂锄的农闲时节,这个时候回娘家看看,这对抚慰娘家思女的情感,融合婆家、娘家之间的关系具有良好的作用。

  2022.5.27盘锦

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大学学历,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共党员,退休干部,现任陈家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