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延受诬去世后,杨仪踩其头颅怒骂7字,刘备若知必会气得呕血

 飞虎catzbc 2019-11-26

魏延受诬去世后,杨仪踩其头颅怒骂7字,刘备若知必会气得呕血

趣观历史-头条号 2019/10/1116:43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西晋史学家陈寿所撰写的《三国志》,是记载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东吴的纪传体史书,在二十四史中享有“前四史”之一的崇高地位。一般说来,古代史书中大都会为大奸大恶之人单独作传,《三国志》也不例外。在《三国志》中,陈寿曾用一篇传记专门记录蜀汉政权的罪人,如丢失城池且故意不救关羽的刘封、肆意妄言的彭羕和廖立。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还有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也被写入这篇传记。他就是家喻户晓的猛将魏延。

魏延受诬去世后,杨仪踩其头颅怒骂7字,刘备若知必会气得呕血

魏延是蜀汉政权的一位重要将领,先主刘备对其颇为器重,先封牙门将军,再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后领汉中太守,镇守一方,随丞相诸葛亮北伐期间也是功勋卓著。这些事迹让人不禁思索,这样一位有能力又备受重用的大将怎么会谋反呢?事实上,魏延谋反是三国时代最大的冤假错案。陈寿在《三国志·魏延传》中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也就是说,陈寿虽将魏延与刘封等罪臣并列,但他也指出魏延不向北投降魏国而向南返蜀的原因,只不过想要杀掉杨仪等人。所谓的“谋反”不过将领不和与政敌陷害之故。

那么问题来了,魏延与杨仪内斗已经到了此种境地,就没有人对其进行干涉吗?从三国相关史料中可以发现,诸葛亮对于杨魏二人内斗之事是知晓的,但他一直持旁观态度,甚至还有推波助澜之嫌。诸葛亮此举,是为了使自己的接班人能够继续北伐,即使杨仪为人心胸狭窄且毫无容人之量,诸葛亮还是将军权交予支持北伐的杨仪。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罗贯中在演义中为维护诸葛亮的正面形象,这才将魏延作为反面人物大肆宣扬,使其造反一事人尽皆知。

杨仪为人度量狭小且报复心重,诸葛亮如此放任杨仪,对素与杨仪不和的魏延来说实属灭顶之灾。魏延被陷害惨遭屠戮后,杨仪不仅诛杀魏延三族,还嚣张地踩着魏延头颅,怒骂:“庸奴!复能作恶不?”以先主刘备对魏延的器重程度,假如他九泉之下得知魏延如今惨状,想必也会气得吐血三升。

说起来,由于蜀主刘备四处辗转才得以建立蜀汉政权,因此蜀汉内部派系林立,大致可分为荆州系、东州系、益州系和元老系等。派系多了,矛盾争斗自然接踵而来。诸葛亮作为“荆州系”的代表人物,蒋琬、马谡也都属荆州系,都为诸葛亮所器重。魏延以部曲身份随刘备入蜀,乃是刘备的坚实拥护者与心腹,刘备对他也是颇为器重信任。正因如此,刘备才放心魏延镇守汉中十余年。从这个角度来说,魏延的最终结局虽然有些凄惨,却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魏延从始至终,和诸葛亮都不是一个阵营中的。

同样令人唏嘘的是,是杨仪的结局。虽然在和魏延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由于杨仪心胸狭隘,最终还是惹来祸端——杨仪作为丞相参军,在诸葛亮死后仅拜中军师,不满于蒋琬、费祎等人的职位高于自己,于是口出狂言:“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杨仪因此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被流放后,杨仪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愈发怨恨,最终落得下狱自杀的结局。只是可惜,魏延若不被诸葛亮放纵杨仪陷害,蜀汉想必不会痛失一员大将,蜀汉后期将领缺乏的情况能够得以改善,“五虎上将”中说不定也会有魏延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