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意书风影响下的明王铎、倪元璐、傅山的“大写意”书法

 鸿墨轩3dec 2019-11-26
原创 收藏家杂志 2019-11-25 10:44:20

如果说董其昌的小行草书(或者说小草行书)是书法中的“小写意”,那么王铎的大行草书则堪称书法中的“大写意”。

王铎的狂草得益于《淳化阁帖》,笔力刚健,以圆转之法贯气,以折锋之法增势,气势撼人心魄。其狂草代表作如南京博物院藏王铎《节临阁帖》轴(图1),一笔直书而下,直至墨渴方休,然后再蘸墨,再书写,并如此反复,形成强烈的、跌宕起伏的节奏回环;结字大胆,行气流畅,章法茂密,还以十分出格的涨墨法强化全作的黑白效果。此《节临阁帖》轴,杂临王羲之《阮生》《足下疾苦》《长平》等数帖而成,乃王铎的草书名件。“他所临写的《淳化阁帖》,早年曾做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但观其大量临作,在注意笔法的传统特征以外,绝大多数却不以'形似’为目的,而以'我神’取代'他神’……说是临仿,实际上就是创作。”

尚意书风影响下的明王铎、倪元璐、傅山的“大写意”书法

图1 王铎 节临阁帖 纵222.5、横45.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王铎的行书初学《集王圣教序》,兼学时人,取法广博。他最崇拜的是米芾。南京博物院藏王铎《五言律诗》轴(图2),用笔、结体,乃至章法,都与米芾行书高度相似。所不同的是,王铎在将小字展大书写的过程中加入了更多的顿挫、方折用笔以增加点画的力感、质感。其大字用笔豪放而不失精微,结体、章法、墨法变化多端而富有层次,克服了小字经放大书写后通常会出现的“不耐看”之难题,将明代以来“长卷大轴”的书法形制所特有的恢宏气势发挥到极点,为明代书法的形式美注入了全新的内容。

尚意书风影响下的明王铎、倪元璐、傅山的“大写意”书法

图2 王铎 五言律诗 纵160、横4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王铎取得如此大的艺术成就与其终身勤奋刻苦之优秀习惯有密切关系。他视“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为必尊之古。“在王铎的笔下,'临’书有了新的开拓。”临古帖也是其应酬的主要手段。他取法广博,除了临摹“二王”、米芾等古代名家法帖之外,他还取法少数时人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古人书法以为补充,这一点很特别。《淳化阁帖》中的大草书是其最主要的临摹对象,但王铎有自己的临摹和取舍习惯。对于应酬之作,王铎坚决规避丧、乱、哀、祸、病、痛、死等一类有不祥含义之字眼,有时还根据需要进行多帖“拼临”,凭借其高超的技法和统一的能力让人看不出丝毫破绽,俨然是一幅崭新的书作。如南京博物院藏其《临二王帖》扇页(图3),便是王铎在临写过程中当机取舍之结果。此作节临王羲之《敬豫》《适太常》《月末》《吾唯》,王献之《玄度来何》诸帖而成,墨色丰富,层次分明。“王铎这种不受成法约束的'临’书,使我们了解到,'临’的内涵在晚明比之以往不知要宽泛了多少。”

尚意书风影响下的明王铎、倪元璐、傅山的“大写意”书法

图3 王铎 临二王帖 纵16、横51.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同样是“临”,同为“明末三株树”的倪元璐则以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家为临仿对象。“古人一向认为颜书得篆意,苏书得隶意,从两人书作中考察确实如此。而倪元璐凝涩激越的书风、雄浑苍劲的骨力得力于颜书之篆意,其横向开张的笔势运动及方侧用笔之重,或自苏书的隶意而变化,或即得自六朝碑版的影响。”倪元璐正是巧妙地借用苏书一贯“左低右高”的欹侧体势,而以方折的草书体替代苏轼的行书体,并强化横向用笔以增加苏书之“横势”,并在写末笔时偶出隶书或章草之波磔效果,以增加结体之隶意。这便是倪元璐在苏书基础上的变法之要点所在。

傅山的狂草最重真性情,突出恢宏的气势,与徐文长、王觉斯的大草稍相接近,但在磅礴大气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南京博物院藏傅山《自作诗》轴,也被称为《右军大醉诗》轴(图4),是傅山狂草的代表作之一,中锋、侧锋笔法交替使用,俯仰、正侧结构率性而出,字形宽博而大气。傅山通过大笔浓墨、纵横牵绕的方式让笔势一贯而下,作品自右至左,似有一种横扫千军之势。

尚意书风影响下的明王铎、倪元璐、傅山的“大写意”书法

图4 傅山 右军大醉诗 纵202.2、横4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傅山的行书不拘泥于成法,主要取法宋人米芾、黄庭坚和时人王铎。从传世作品来看,傅山行书的面貌很多样,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圆笔为主,多用中锋、提按笔法,极少用顿挫、转折笔法;另一类以方笔为主,多用侧锋、绞转笔法,而极少用平动、使转笔法。但不论哪一类,点画都很舒展,结字都很大气,均无造作、摆放之态。以此标准评判,南京博物院藏傅山行书《七绝诗》轴(图5)属于前一类,用笔圆转,线条缠绕,但笔路清晰,结体呈纵势,撇捺大开大合,颇有宋人黄庭坚行书的“长枪大戟”之意味。

尚意书风影响下的明王铎、倪元璐、傅山的“大写意”书法

图5 傅山 七绝诗 纵174.4、横50.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而南京博物院藏傅山的另一幅行书作品《书杜甫〈白帝城楼〉诗》轴(图6)则属于后一类。全作用笔犀利、跳宕,多用方折、绞转之法,并以侧锋笔法取妍,与米芾书法有极其相似之处,属于傅山行书中的方笔一路。作品结字瘦长,源自米芾,但较之相对宽博些。作品章法紧密,左右穿插,上下错落,如砌石之法。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徐渭行书《三江夜归诗》轴,在某些方面,两作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妙”正缘于傅山和徐渭的行书皆取法宋人米芾,方有不少神似之处。如果再将此二作与王铎的行书《五言律诗》轴放到一起欣赏,就更加“妙”不可言了。

尚意书风影响下的明王铎、倪元璐、傅山的“大写意”书法

图6 傅山 书杜甫《白帝城楼》诗 纵168、横4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甲申之变后,王铎、傅山等人以不同的身份进入清朝,或“降臣”,或“遗民”,都继续在文化艺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清初书法依然是晚明书法的延续。从政治立场上看,王铎、钱谦益、吴伟业、周亮工、戴明说、法若真等人或可谓“降臣书家”,傅山、担当、陈洪绶(图7)、归庄、查士标(图8)、龚贤、宋曹、朱耷等人则可谓“遗民书家”。从书法风格上看,明代书法风格的两条发展脉络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继承和延续,清初书坛大致形成了以王铎、傅山、宋曹为代表的“大写意”书风和以担当、查士标、沈荃为代表的“小写意”书风。正是这样的薪火相传,才让有明一代复苏起来的以米芾为代表的北宋“尚意”书风继续在清代中前期的书坛上得到不时呈现。

尚意书风影响下的明王铎、倪元璐、傅山的“大写意”书法

图7 陈洪绶 五言绝句 纵137.6、横26.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尚意书风影响下的明王铎、倪元璐、傅山的“大写意”书法

图8 查士标 湖上酬友诗 纵162.5、横91.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8期《尚意书风影响下的明中晚期书法》

作者:陈名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