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一座村庄的传奇历史:唐朝的朱陈明朝的草场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寻访古村,走进历史。

映入眼睑的就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的草场古村。

草场村座落在三面环山的青山环抱中。带着扑面而来的激情,俯下身体,把心贴进草场的山水草木,聆听地脉深处千余年前的律动和洗尘。一座村庄和两个朝代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和渊源。唐朝叫朱陈村明清叫草场村。

唐朝的朱陈村和唐朝的著名山水诗人白居易有着第二故乡的眷恋。唐建中三年(782年)时年11岁的白居易随家人迁到古符离县居住,开始他的乡村读书生活。唐贞元三年(787年)年仅16岁的白居易在文学创作上已一枝独秀了。他遍游符离的山水田园,村落里邻。一首首讴歌赞美古符离山水的游记诗歌和反应古符离人们勤劳艰辛的礼赞诗篇喷涌而出。这其中的一首著名诗章《朱陈村》就抒写了当时朱陈村的自然风貌和风俗人情世故等。读后深思,深感诗人观察之仔细,文字之翔实。被誉为唐朝时代的一处世外桃园。

据有关文史专家考究、研判,根据《朱陈村》的描写场景,考察调研淮海区域内有关朱陈村的来历,最终确认埇桥区的草场村就是白居易《朱陈村》的原始村落。现埇桥区已在草场村立碑铭记。

说起草场村的来历,这和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有一段剪不断的历史渊源。

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两次率师北征侵犯明朝疆域祸害百姓生活的漠北鞑人。

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为稳固西部疆土立下汗马功劳。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年北征漠北之际,燕王亲率部下考察古埇桥县内屯积粮草之地。只所以选择草场屯积粮草,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草场这个地方属皇母马娘娘的家乡,人、地较熟悉,便于管理;二是草场三面环山,山高林密,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山上湖畔牧草丰茂,容易收割、晾晒。

牧草之地选定,燕王下旨发动当地百姓和官兵上山收割牧草晾晒屯聚。因皇后马娘娘是符离新丰村人氏和村里的武姓人家是世亲。所以燕王就选派新丰村里的武姓人氏上山看护草料场。

逐渐地武姓人氏就在此地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小山村就唤作草场村,一直叫到现在。

江淮地区的草场属于南北气候带交汇之地。四季气候分明,空气清新。是一座遗落在大山环抱里的古村落。犹如一处世外桃源青山滴碧,鸟鸣翔集;山丘田野,庄稼葱茏;涧溪山泉,碧水淙淙;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在草场的一户农家,我们有幸拜见了一对耄耋夫妻。均90高龄了。给儿孙看家护院。儿孙拖家带口都在外地打工。

老夫妻俩扛着锄头刚下地到家。手上脚上都沾满了泥巴。看见我们不请自邀地走进家门,热情地招呼我们坐在板凳上。不分生人就和我们啦起家常讲起草场村的风俗人情。我们听的仔细,倍感热情扑面。

老夫妻身体硬朗。耳不聋眼不花。说话声音爽朗。老人们仍管理着儿孙辈们撂下的田地。“田地撂荒,心里恓惶着,多可惜呢!"老人挽惜地说。

正是中午吃饭的时辰。老人拉住我们的手不放松,热情地挽留我们在家里吃午饭。立马要洗手和面包水饺煮给我们吃。我们盛情感谢老人的好意。实在不忍心打扰这么大岁数的一对老人。

临走时,我们邀请老人家合影留念。一对老人并排坐在板凳上,腰板挺直,目视前方。面露慈祥和蔼的笑容和我们留影。岁月的沧桑刻满老人青葱年少时的芳华。一张张合影定格成永恒的记忆。祝福这对老人啥时候能儿孙绕膝,怡养天命之乐!

到草场村不欣赏古唐槐枉此一行。两棵古朴凝重的唐槐就是草场村的历史标记。

两棵唐槐根植在村庄的东北方向。东边的一株躯杆略矮,巍然挺立在村民武仲严家门前;西边的一棵躯杆稍长,傲然屹立在村民武升起家门前。两户农家的大门都主动给古唐槐礼让,绕道而行。不为自家出行的顺畅而剥夺两棵有生命的古树权益。看着这暖心的场景,我心里异常感动。人和树和谐相处的感情,见证了草场村民风敦厚,心地纯洁的大爱胸怀。

两棵古树相距约4米。一条南北向的村道把它们隔开。据居住此树旁看护的村民介绍:这是一雄一雌的一对夫妻树。从芳华青葱的鲜活岁月,到老态龙钟的沧桑容颜。夫妻树含情脉脉,互相眺望。虽不能并排相拥,但芳华岁月时,在地已做连理枝的美好爱情已经深恋过;树冠婆娑如华盖,各自伸展出来的枝柯和绿叶相互交融,圆了夫妻槐的相思。夫妻槐经历岁月的沧桑洗礼,旷世绝有的风花雪月的爱情。至今仍坚贞不渝地相望着。它们是草场村的一对老“老寿星”

两棵唐槐现在已躯杆洞空,枝柯残缺,树皮斑驳,粗糙不堪;可是仍无一点衰败迹象。年年绽新枝,发新芽,吐故纳新,老当益壮。默默地给人类奉献着绿色能量。顽强的生命力来源于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我们若和树木相比较,感觉是逊色的。人类一昧的索取不知感恩,是对大自然的最大不敬!不是吗?

据树木专家估测,这对夫妻唐槐距今约500年的历史了。在树木面前,真是无法对比。面对一对古唐槐虔诚地举躬、致敬。思索着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草场一一一座浸淫进历史尘烟的村庄,古时代的世外桃源,新时代的幸福家园。这里山清水绣,环境优美。生态自然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这里民风淳朴,古文化底蕴厚重。寻访古村美景还是来千年传奇村庄一一草场做客吧!

关联阅读

行走丨松门

行走丨花桥

行走丨海之地

行走丨西栅之夜

行走丨当西湖遇上雪

行走丨瓯江之上(组诗)

行走丨朝天的明月峡古栈道

行者丨我只是喜欢美和努力

行走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行走丨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笔会丨我乘慢船去塘栖

虚构丨追忆初恋似流水

行走丨煮一壶麦香下酒

行走丨滇东旅途随笔

行走丨这些个梅雨天

行走丨楠溪江十章

行走丨方山小景

行走丨背影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