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防御系:桃渚城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1】

与欧洲古堡不同的是,浙江临海桃渚城古堡不是西方贵族用来消遣度假的场所,它是中国江南近海军民一部抗击倭寇的壮丽史册;在江南几万个乡镇中,如果说周庄的美,在于老街小桥流水人家;而桃渚的美,既有完整保存下来的古街古宅,更在于古堡的每块墙砖,折射出浓郁的壮丽色彩。

  

桃渚,水中之舟渚,过去渚上种满桃树,桃花映红半边天。在这样秀丽的江南近海,至今还保存着古堡式的城池。

  

一条沟渠与主街平行,西接护城河,玉带泉环流城郭。日出或日落时分,村妇们在城边沟渠洗衣。不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农民们在放牛、耕田。谁也料想不到,这么一片田园牧歌的乡村,曾经是沿海军民与倭寇浴血奋战之地。

  

桃渚城,在临海北面平原的桃渚镇城里村,东南距海10余公里,它与50公里之外的“江南长城”遥相呼应,是母城与子城的关系。

  

桃渚城是明代专门为抗倭而设置的千户所所城,周长1366米,城高4.5米,现除垛口外,城墙主体及三个城门(包括瓮城)

  

中国古代的城镇,相当一部分是由战争中的卫所发展起来的,大的如北方的天津卫,小的就有江南的桃渚城。桃渚城前有石柱山,如同一道天然屏障,后倚将台山,似坚强后盾;东傍狮子山,西邻伏虎山,东南濒海,在三门湾和台州湾之间。

  

台州多山,而这一带成了历代“兵家”从海上进入台州的咽喉之地。

  

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倭寇便经常登陆骚扰,并有凯觎台州之意。于是,朱元璋命大将军汤和、方鸣谦率领沿海军民筑城堡以自卫。

  

永乐十五年(1417年),倭寇再次集结进犯,宁波卫指挥万文率众在桃渚将之击退。倭寇“贼心”不死,到了正统四年(1439年),又集结妄图从桃渚登陆。这时,浙江佥事陶成采纳桃渚百姓的意见,在海滩上密布钉板,使倭寇寸步难行,给打得落花流水。倭寇恼羞成怒,欲孤注一掷,便纠集战船40艘,兵员上千,疯狂向桃渚城猛攻。由于当朝腐败,军资短缺,桃渚城防卫建筑简陋,倭寇扑入城池,奸淫掠杀,无恶不作……

  

户部侍郎焦宏临危受命,军民们高喊要修筑城堡,焦宏来了更足的底气,一声令下:修建桃渚城!于是,四面八方的村民来了,扛石抬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座石头城墙兀立在东海之滨。

从平面上看,这座城堡几乎呈方形。城周长1366米,其中东城墙431米,南城墙350米,西城墙285米,北城墙300米。城的平均高度大体上在46米左右,平均宽度5米左右,城基宽10米。桃渚城有城门三道,东、南、西各一。三道城门外都有一道重门,以半圆形的围合空间构成里门之外的又一道防线,即谓之“瓮城”。瓮城的筑造,一是战时为守城将士提供同倭寇迂回的绝好条件;二是借此以“避煞”;三是足以遮避郊外的风尘……护城河既用来防火,又方便居民汲水洗衣。

【2】

今天留存下来的整个桃渚城古街民居,几乎全是明清时期建筑的翻版。

  

城内保留着一条长370米、宽5.8米的明代古街,横贯东、西城门,并与连接南城门和原左营衙门、校场的南北向主巷交叉。主街以北还有一条与主街平行的次街,依傍由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化龙渠。以主街道为干,有10余条古巷与之垂直相向,分别为主街以北7条,主街以南4条。

  

郎家里是一座两进台门的四合院,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石门窗花,很具江南民俗风味。

  

郎德丰更有气派,花草鸟兽雕镂,天井回廊和廊柱飞檐。这样的线条,有着音乐般的流韵,抒情诗般的柔美,每一细微处体现了古人的非凡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我到桃渚,喜欢住在城内的民居里,也喜欢早晨或傍晚时分出来逛城。

  

这时的桃渚城,被大片大片的金黄色阳光浸染,这样的景致看起来,整座城沐浴在柔柔的阳光之中,使这座硬朗的英雄之城平添了几分祥和之色。当然,跟大多游人一样,这不过是和平年代的我的一种心境罢了。

  

这座城不大,即便沿着长满杂草的古城堡小道行走,也用不了一两个钟头;这条街不长,但每走几十步,就会遇到交错的巷道,这些巷道都与城门相通。这样,我既来来回回地从街头直走到街尾,又采用小步小步的行走,每走一段街路,又折到小巷深处,再返回街上。我似乎听到了古人与倭寇厮杀的叫喊声,目光触摸到古街民居建筑的精微之处,比如屋栋上镂刻鱼龙的灰雕。

  

当街井边,一位慈祥的老人逗着天真的小孩;打铁铺里,两位师傅,或许是师徒俩,挥着两把大小不一的铁榔头,在铁砧板上敲打烧红的铁块,重轻交替的锤击声;郎家里第二道台门前,一位体壮的汉子用偌大的石杵击打渐渐发软的年糕团,他汗流满面……神奇的是,这些景象都深深的“烙”在我的脑海里。

  

夜里,整个城堡光线有点幽暗,这与灯火通明无比喧闹的都市大有不同。这里的四周是静静的,可以听到蟋蟀的弹唱声。我沿着暗中发亮的护城河边漫步,抬头向城内看,如果不是城内现出几盏白炽灯,我似乎回到了用油灯照明的年代。天空满是星斗,这番沉寂,让我遥想古时候的桃渚城,夜半三更,那些将士提着灯笼照例一一巡城……

  

天边露出鱼肚白,街上走来到几位一手各自钩着挎木桶的村妇,她们穿过瓮城,走向东城门。那里是护城河,边上长有两三株枝叶浓密的古树,一湾清泉向两边呈抛物线伸展。她们漂洗着衣裳,说说笑笑,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

  

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又是一座秀丽的城。

【3】

提到桃渚城的光荣史,就得要大书特书抗倭名将戚继光了。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数千名倭寇疯狂围攻桃渚,十万火急,城内的军民坚守了七天七夜,战火映红了天。戚继光领军冒雨从宁波奔赴桃渚,长驱直入,与城里的军民里应外合,大败倭寇,把他们赶下海去。

  

戚家军进城,看到城池破败,戚继光立即动员军民大规模整修城墙,指挥军民打通城角,在东西两角各建一座敌台,使桃渚城“城上有台,台上有楼”,远可极目瞭望,近可洞察千毫。城内巷弄纵横交错,可以想象当年抗倭时街垒战的艰苦卓绝和草木皆兵的情景。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峰火台,也是当年抗倭的历史见证。

  

在桃渚城,记起戚继光戚大将军在临海时写下的一句诗——“九天云天三台近,百里江声一鸟飞”,端的是气势磅礴。轻吟这首诗,历史风云从眼前闪过。

【防御系:巡检司】

秋渐深,白天艳阳高照,天气异常闷热。

  

我随同探访队员进入浙江三门六敖镇小莆村东北2公里,眼前现出一座山丘,形状像倒扣的铁锅。

  

山南面有通向山顶的弯弯石阶,我们拾级而上,走了二三十级,看到杂草丛中立有一块石碑,刻有描金漆字“巡检司城隍庙由此上”。对于我来说,在找到巡检司路径的同时,也获知了此山有庙的信息。

  

根据史料记述,明代在三门湾境内建筑了昌国、石浦、爵溪、钱仓、健跳五个千户所,筑城防守,下设八个巡检司,在三门境内的就有莆西、吴都、曼岙、关头、窦岙等五座巡检司城,环三门湾卫、所、巡检司林立,沿海遍置烽火台。可见三门湾在当时是明朝政府主要的海防重地之一。

  

后来,我对巡检司由于年代久远所存遗物不多不无遗憾,而对城隍庙里藏有两件跟巡检司有关的宝物兴趣大增。也就是说,此庙对保存文物也有一份功劳。

  

继续拾级而上,尽管队员们汗水淋漓,可丝毫也没有减弱我们继续探访史迹的热情——

行走数10分钟,岭上出现1.5米左右宽的一段S形水泥路,一座古城呈现,标有“南门”字样,离城门数米处,地上摊有芝麻秆,被太阳烘晒着。

  

南城标志着所处方位,我远远地看到坐在城门中的两位大伯和一位大婶,穿着各色短袖衫。我们进入城内,顿时感到一丝阴凉。三人悠闲地说笑着,手指摘着颗粒饱满的花生,那叶子是碧绿的,还沾着泥,说明这些花生出土不久。边上摆了一张长方桌,桌上放着一把铝茶壶,一口瓷花碗,一条毛巾,一顶草帽。

  

这三个像是最后守城的老兵,又如台州旧时路廊中歇息者。

  

一打探,这三人常在此伺弄庄稼。

  

我感叹:和平年代多好呵! 

 

进南城,到了山顶,地势平缓起来,被一大片绿油油的庄稼覆盖,种有番薯、芝麻、玉米及各色蔬菜,在微风中摇曳。

  

山项现出一片空旷,左边有一座零落的寺院,右边有一座标有“中国移动通讯”字样的高大铁塔,放眼望去,不见巡检司城遗迹。

  

当文物工作者说,当年的烽火台已毁时,我不免有点惆怅。

  

该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祁兆邦、博物馆馆长邵自通作“开山引路人”,我们从庄稼地的羊肠小道穿过,来到城隍庙的西边,邵馆长头戴草帽,手指了指一堵隆起的“大块垒”,约2米高,隐约见杂草丛中泥石杂驳。他撩起青藤,石块露出“真面目”。

  

如此一来,连绵的古城墙让我脑海里出现了古人对敌厮杀的影像,以及两军对垒的呐喊声。

  

探访前,我读过对三门地方史精通的陈建华先生撰写的《三门湾明代海防》文章,其中写道:

莆西巡检司古城,北濒大海,南连群山,地处水陆交通咽喉,俯视三门湾,为三门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墙依山势而筑城,城围500多米,四门,城高三丈,宽6-8米,以蛇盘石垒彻而成,异常坚固。

据《三门年鉴》记载:巡检司古城,为唐代南北会防之所,明设巡检司防倭寇,城内有城隍庙、社稷祠、秦伯庙,更有唐代建墩煌,明万历所凿石鸣。

山上有座庙,叫城隍,围成一座小院。

  

庙内的林老伯见了我们,说庙里有两件当年巡检司古城的遗物,我为之一振。

  

两件宝贝均为石料做的,一件是石香案,另一件是麒麟送子石台。

  

相比而言,送子石台要比石香案要高大,高约1米,上部两头卷起,形状像宋代的官帽;石香案正反两面刻有石雕,台身有“流泪”的烛油。

  

至于这两件宝贝当年在巡检司有所用处,林老伯语焉不详。

  

根据史料记载,巡检司古城内建有城隍庙,这两件宝贝归于此庙也是合乎情理的。

  

省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台州有26处文物点忝列其中。

  

三门莆西巡检司城与健跳所城遗址一起,作为古城的项目之一,被列入其中,从文件上看,蒲西巡检司城“住”在健跳所城遗址的括弧内,也就是说两者是合为一体的。

  

我想起陈建华的考证:

巡检司制度与明代里甲制度并行,亦与卫所制度相关联,是卫所制度的重要补充。由此可见,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力量上,正规军队的数量毕竟有限,卫所不可能遍布广大乡村,巡检司制度正好弥补了卫所制度之不及,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维护乡村安全的重要补充。

  

好想有座仿制的古城。

  

探访临近尾声时,我随文物工作者来到北城。

“这里北濒大海,南连群山,地处水陆交通咽喉,俯视三门湾,为三门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正如陈建华所说,莆西巡检司城,城墙基本保存完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明代海防遗址。

我跟文物工作者说起,面对遗迹不多的这座古城,能否再仿制出来,好让后人前来参观,感受古人是如何抵御外寇的。

【个人简介】

陈家麦,真名陈剑,中国作协会员。小说发于《十月》《人民文学》《山花》《朔方》《作品》《文学界》《延河》《山东文学》《福建文学》《芳草·小说月刊》等。中篇小说《妈妈,我爱你》入选《后王小波时代——中国非主流小说精选》一书,中篇小说《凤凰桥》刊于澳大利亚《国际汉语文坛》,有小说入漓江版年选。散文和散文诗在《解放军文艺》《星星散文诗》《华夏散文》《鹿鸣》《散文选刊》等发表。

关联阅读

行走丨塔与桥

行走丨海之地

行走丨碉楼脸书

行走丨榨油之乡

行走丨香积岁月

行走丨颠倒的时节

行走丨地表上的单元

行走丨乌镇的字句

行走丨乌镇(外二首)

行走丨乌镇游(外三首)

行走丨在乌镇的光阴里

行走丨乌镇,初春写意

行走丨如梦似幻西栅夜

行走丨夜幕下的乌镇西栅

行走丨古调轻弹,水乡乌镇

行走丨因为木心我痴迷着乌镇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