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绣娘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午后闲来无事,去乡下的老家走走,那熟悉的村落曾经生活了六年。漫步在桂树飘香的村落里,步至花树掩映的农家屋舍,瞧见戴着老花镜的老妇人独安坐在棚架之前,凝眸于绣绢之上。呆立在路中,正迎上妇人的双眸,笑着招呼进家小坐。走进几净窗明的院落,看绣绢之上的鸳鸯戏水,牡丹花朵朵争芳斗艳。绣品快要完工,只剩下花叶的平针。

此景在二十多年前的农村里是常见的场景,鸡冠花、月季花绽放的农家小院里坐着三五个大姑娘小媳妇,支起花架,绷紧绣品。江南的水养出江南人的灵气与温柔,窈窕淑女,明眸善目,纤纤玉手,洁白的素绸上早有蓝黑墨印描摹的图案,一双双纤纤玉手在织布上一上一下飞线走针,这一上一下的两只巧手像两只飞舞的蝶。一针针走出花树蜂蝶,一线线飞成鸟兽虫鱼。这份专注的神情透着温婉、优雅,这一低头的娴静如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花。

小媳妇日夜奔忙针针线线穿梭为了小儿女的衣食,生活的忧郁、无奈与浮躁都在这针针线线中消失殆尽。大姑娘的纤纤玉指针起针落绣进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多少的爱慕深情,多少的缠绵缱倦都被这丝丝缕缕的线织成凤穿牡丹,凤凰于飞。

母亲加入这绣娘的队伍,和所有农村绣娘一样是迫于生计,搬到沿海小镇,儿女的学费像山一样压着父亲,看着父亲的辛劳,母亲跟邻居阿姆学了三天的绣花基本功,然后就独自起灶,从此母亲成了一名绣娘,看着母亲的一根根丝线随着手起腕落,五彩的绣线一下子就成了栩栩如生的飞鸟走兽。我不愿意再呆在灶台上做饭,开始趴在母亲的绷架旁学着最简单的针法。在母亲的指导下,能独立成绢,我也成了一个小绣娘,喜欢双休日一放下书包趴在架上飞针走线。

我们家门口有个石板道地,前面是一片稻田,四季各有风景,春夏的葱郁翠绿如翡翠,秋的一抹金黄如锦。夏风阵阵,冬阳暖暖,邻居们都喜欢搬来绷架坐在我家门口的石板道地上飞针走线。邻居小葱婶人长得很水灵,绣出的作品精致到无可复制,每次收花的人捧起她的绣品那个啧啧称赞,让人很是羡慕,没想到多年后,收花的人成了她的亲家。

几十年前没有现在这种节能灯之类的白炽灯,昏黄的灯光下会被明月的余晖挤进来,端坐在绣架旁,手拿细细的绣花针,手起腕落一阵阵拉起丝线,花鸟在月光下一点点地成形,我抬头望着皎洁的明月,望着母亲脸上荡漾着的微笑,月辉映在母亲白净的脸上,月光在母亲的脸上荡漾着,母亲的脸在月色中显得更宁静安详,澄澈的眸光凝视于自己几夜熬制而成的作品,这精致的绣品把我们对生活的幸福和向往都融进这绵密的针眼中。

有些大的绣品需要一年半载来完成,这些绣品虽然没有清明上河图这般的浩荡工程,也算得上是比较繁琐复杂、花样繁多的作品。母亲是不敢接这些活的,这些活不仅要求高,而且花样繁杂,母亲半路出道的,还没能到出神入化的境况。母亲教会了我和妹妹们,但是她也不希望我们能在这绣品上多花苦功夫。母亲说:“这终究不是你们将来所要走的路,只是让你们体会一下生活的不易,一个绣品晨昏起落也不够养家糊口。又希望你们从中感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绣花这种耐心、细致。绣花看似都是有套路,其实有些边边角角的地方还是需要灵活运用,眼睛和心灵相结合才能很好去完成一幅作品。如果能安安稳稳坐着绣完一幅作品,那也能更好地学好文化知识。”母亲没有文化知识,但是她却有满肚子的生活知识。

我们也正如母亲所期盼的那样,最终没有在绣品上多下功夫,脱离了绣娘的生活,手握绣花针的十指从此与笔、电脑结下来不解之缘。

今日突显此景,勾起几多往事,很怀念那一段清浅的时光,没有太多的纷繁世事打扰着静如止水的心。

关联阅读

行走丨春天的水杉林

行走丨  探访胜坑村

行吟丨那一树芙蓉

行走丨约会楠溪江

行走丨稻浪千万重

行走丨心有旗袍千千结

笔会丨赶赴一场檀香盛宴

行摄丨春天的脚步

行走丨冷盈袖诗选

行走丨一枝花(外二首)

行走丨乌镇,初春写意

行走丨侠客行(组诗)

行走丨北方大寒(组诗)

行走丨等一场雪(七首)

立春丨我的岁月,春风得意

行走丨在小小的村庄里写诗(组诗)

行走丨把新春的第一首诗献给你

行走丨在春光里流连(外三首)

行走丨时光渐老,不嫁不惧

行走丨我的后山顶(组诗)

行走丨月河客栈(外三首)

行摄丨光阴的触角(组诗)

行走丨辞旧迎新(外二首)

行走丨荒凉烟火(外三首)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