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雒诵堂答问

 天佑皇漢 2019-11-26

某媒体拟采访雒诵堂,现据提纲,逐条答复之。

 

 

个人:

1.本科时期专业法学,后来选择中文系,研读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先秦两汉文学,为何进行了学术转向?

答:兴趣使然。

 

2.当上大学讲师之后是否在大学课堂上实行最推崇的“诵读涵泳法”?

答:一直在推行。近年尤甚。所开设《中国文化典籍》《论语导读》等课程,要求抄经,要求背书。提倡诵读一百遍。考核方式是背书,或者抄写朱子注。并且正告诸生,不背书即不读书。读中国书,一定要背诵经典。

 

3何出“青少年国学私塾”一念?

答:(1)其实是被家长推着走。曾应邀至某少年国学培训机构讲学,因理念不合,毅然退出。有两三个特别优秀的学生,要求跟我读书,我又喜欢这几个孩子,就带他们了,坚持下来,就有了所谓“雒诵堂私塾”——其实嘛,只是家教性质,一个周末兴趣班而已。这三个孩子,便是雒诵堂讲读班的子琳、子彧和嘉宣,我最得意的弟子。(2)也跟我自己的缺憾和理想有关。我读了十年大学,博士毕业,又在大学教了十多年古典文学,始终觉得基础没打好,从前读书方法不对,黄金时段都白白浪费了。希望少年人不要重蹈覆辙,如果喜欢和有志于国学,能真正学到东西。这也算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吧。

 

4.平时的个人爱好是?

答:爱好很广。读书、写字、户外、旅行、看花、游园、饮茶、看戏。其实,还有打游戏。

 

 

 

观念:

1 在您博文中谈到几个国学大师都没有上过正统的大学,那您对目前大学教育又有和看法?是否有您觉得可改进之处?

答:我的博文是专门谈国学类课程研习方法的。目前的大学课程,在这方面,比较失败。我的观点在博文里讲得很清楚,国学类课程,应该恢复诵读、涵泳的研习方法。少开一些儿不关痛痒的概论课,多一些实践课。尽可能读元典。

 

2.您觉得对于青少年而言,国学应该如何教育?

答:熏陶和涵泳。入门须正。一是要选好书。二是方法要对。

 

3.为何成立了国学讲堂?对您的雒诵堂,有什么期待?为何有年龄限定?

答:(1)有孩子愿意跟我念书,资质又好,又好学。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至乐也,何乐而不为呢?自然而然的就有了非正式的小“学堂”。(其实不是学堂,至多算是家教吧。)(2)雒诵堂的宗旨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希望能培养出几个博雅君子吧。愿望说得更大一些,希望能为未来中国培养几个读书种子。(3)其实不能说有年龄限制吧。之所以原则上不招4岁以下的,是怕太闹,学堂总得讲规矩。之所以有些成年人提出要来学,我一律拒绝,是因为成年人太忙,雒诵堂要求诵读,经书至少要读一百遍,我觉得成年人坚持不下来。

 

4.谈各类会所开办的国学研习班等等

答:惭愧。我几乎不关注这类研习班,没太多可谈的。应邀去过几家,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主办人对国学自身太过外行。此外,就是缺少合格的国学教师。

 

5.在您的博文中也提到“雒诵堂的风格过于明显。有些孩子或者家庭,会因为风格差异,擦肩而过。这是无可奈何之事。我不可能为谁而改变风格。”您定位的什么风格?觉的哪里别出心裁?

答:哪里有什么别出心裁啊。我是“药方只贩古时丹”而已。雒诵堂的教学理念,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秉承朱子一派。譬如有些家长和孩子喜欢听我讲故事,希望我以讲故事为主,或者像百家讲坛那样讲,但这就违背了我的教学理念,我不能照办。个人风格嘛,我比较随缘随性。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来雒诵堂学到规矩,我却非常讲究呵护孩子们的自由天性,我的课堂不能缺少笑声,让我把课堂弄得太严肃太死板,我办不到。所以对这两类要求,我都敬谢不敏。

 

 

 

教室情况:

1.在创立雒诵堂时遇到什么困难?得到了什么支持?

答:(1)说不上遇到过什么困难。我做事情,喜欢水到渠成、因势而为。雒诵堂,自始至终,都是被孩子和家长推着走。如果一定要说困难,自然是物质方面的。我只是个教书匠而已。我想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场所带孩子们读书,但我没有租好地方的经济实力。(2)雒诵堂似乎一直是自力更生,没有得到过任何方面的支持,似乎也不需要什么支持。但有一个支持是肯定的,就是雒诵堂有一群归属感很强的学生。他们的追随,是对雒诵堂最大的支持。

 

2.课程、进阶是如何设置的?有何参考?除了课堂还有什么活动?

答:(1)雒诵堂的课程是进阶制的。分蒙学、初级、中级、高级班。蒙学班读传统蒙书,以“三千千声”为主。所谓“三千千声”,即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初级班的学习内容,以四书为主,辅以古诗文。中级班的学习内容,以五经为主。高级班的学习内容,则广及子、史二部。目前只有蒙学和初级班。蒙班以诵读为主,初级班诵读和讲读并重。(2)参考嘛,自然是朱子一派的。主要有元人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清末民初陈惟彦《幼学分年课程》,还有钟毓龙《说杭州》(1954)一书里提到的晚清明国之际的少年国学教育体系。当然,我自己有所损益。(3)雒诵堂的学习不限于课堂。要求学生课后读书,而且提倡亲子共读。活动嘛,每学期都会安排雅集。一般选在传统节日,采取蝴蝶会形式,在公园里赏花赋诗。还会定期安排博物馆参观,让孩子们了解实物。今年暑假,准备带德国汉堡致谦学堂访学班的孩子去曲阜、邹城参访。

 

3.教室、师资如何准备的?课程时间、班级人数规模如何安排的?

答:(1)说到教室,实在可怜,租不起好房子,基本还在打游击阶段。但无论在哪里,我都极看重氛围,学堂要布置得像学堂。师资嘛,根本请不起,但也不用请。办学,自然是要亲力亲为的。自己教,就可以。(2)雒诵堂从来都是小班教学,而且绝不用现代学校那样的课桌摆设,雒诵堂是将课桌拼在一起,孩子们分两向相对而坐,老师坐主位,这样才能充分照应和交流。一个班的人数规模,也就十人上下。

 

4.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教学?举例谈谈教学方式和风格

答:(1)教学方法,不就是诵读和讲读嘛。诵读,当然是要老师带着读。老师读一遍,学生跟一遍,主要是正音。正音完毕,每个人带着大家诵读一遍。雒诵堂的诵读,分诵和吟两种。经书,一律是诵。诗,既诵又吟。讲读嘛,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但雒诵堂的原则是先问后讲。学生问到的,老师才讲。学生不问,老师不讲。学生问的,也先让学生自己讲。甲同学问的,很可能乙同学能答。有需要补充和纠正的,老师才讲。当然,我偶尔也主动发问,但一般是需要专门强调的内容,我才会这样做。这就是传统儒家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常跟孩子们说,到雒诵堂读书,必须要动脑子。(2)雒诵堂讲究寓教于乐,重视游戏。雒诵堂的课程都是三个小时为一段的,第一时段读经,第二时段吟诗,第三时段写诗。写诗的时候,会用到诗牌雅戏。会让大家掷骰子,还要念雒诵堂约定的咒语“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孩子们觉得很有趣。雒诵堂讲读班每课都是要过堂的,过堂的时候,用抽签方式确定人选。我们会用孩子们喜欢的“三国杀”:或是用角色牌,抽到某个角色背书;或是用武将牌,抽到三曹和蔡文姬这样的诗人武将,就背书。孩子们很喜欢。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怕孩子们诵经吟诗太累,让孩子们放松一下。(3)雒诵堂注重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尤其是蒙班,老师教完之后。让每个孩子做小老师,指读领读篆书千字文,孩子们很有成就感。

 

 

5.设置了那么多级别,最受欢迎的是哪个?认为最有成效最满意的是哪个?

答:目前的,都是初级及以下的。孩子们更喜欢诗。尤其喜欢用游戏的方式作诗吧。

 

6.学生主要来自哪里?(什么家庭的孩子来学习国学?)

答:学生的来源,一是国际学校的,这些孩子多数是港台籍和外籍的;二是体制内学校的,但都是学习成绩好的;三是周一到周五在其他私塾念书的。

 

7.家长为何会让孩子来私塾?

答:这个问题应该问家长吧?我觉得无非三方面原因:一是对现行教育体系不满;二是孩子在学校里“吃不饱”;三是有国学情结。

 

8.分享课内外趣闻/是否有教学相长的体会?

答:跟孩子们玩得很好。大家在一起很开心。孩子们对老师也很真心。去哪里旅游,都会给老师带礼物。且会揣摩老师的心理。让我很感动。

 

9.是否想扩大规模?

答:不太想扩大规模。偶尔有好心的朋友表示愿意提携雒诵堂,表达过合作的意愿,我都婉言谢绝了。我做雒诵堂,纯粹是为了理想和兴趣。我有我的教学理念。我做雒诵堂,是为了实现我的教育理想。雒诵堂的宗旨是培养博雅君子,培养读书种子。这样的定位不可能走大众路线,注定了只能小而精。我这样想,有百分之一的家庭会让孩子学国学,这其中百分之一的会来雒诵堂。如此足矣。但目前雒诵堂,实际上只是个周末课外兴趣班而已。孩子们一周只有三个小时来读国学,所学有限。有些家长跟我提出来,希望能增加一些课时。我有每天接待孩子们来读书的想法。只要时间允许,愿意来读书的,我可以教他们。正在考虑运作这事。成与不成,一切随缘。无论如何,我不会让雒诵堂沦落成托管班和寄宿学校的。那样,还不如不做。要做,就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不为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其实,我心里有一个梦想,是要像朱子那样做书院。雒诵堂私塾只是蒙学而已。书院则是大人之学。有朝一日,能在山清水秀之地,建一书院,带领十数青年人敬知双修,则此生无憾矣。书院的名字,我早就想好了,叫“双涵书院”——涵泳经典、涵养性情。这便是我的教育观,也是我个人的修身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