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瑞五:《我的父亲和母亲》②常州府中学堂

 五成 2014-04-27

二,常州府中学堂

 

罗墅湾所处的沪宁线一带因交通方便、商业发达,历来重视教育,人文积淀丰厚,人材辈出,是中国现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据“罗溪乡志” 记载:在十九世纪末,前清秀才谢偕宝、谈怀宝、丁福奎及有文才的书生谢管豹、谢清官、谢隍等人就在罗墅湾各乡村假座祠院办了好几所私塾,规模大的有学生二十多人,小的也有数人,甚至还有个别女学生。教学内容为:“三字经” 、“千字文”、“ 百家姓” 及四书(中庸、大学、论语、孟子)等古文。父亲启蒙较早,大约从五六岁起就开始在南村读私塾,不仅打下了较好的国学基础,而且开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逐步形成了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据父亲讲他小时候,他的父母亲就经常对他讲: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可能出国去留洋,回来做大事。所以父亲从小就立志努力读书,将来能像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一样到城里去做事。其实那时农村的孩子也像现代中国农村的年轻人一样,也是千方百计地通过升学或外出打工而达到“跳农门” 的目的,如能考上大学,将来在城里安家立业,将农村的老人迁去城里居住,这就是光宗耀祖,或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1902年初父亲九岁时,常州府的首县武进县和阳湖县合资成立了武阳小学,这是常州历史上的第一所小学,也是江苏省第一批开办的新式小学,要学习算术、生物、自然、英文等新开科目。父亲十分幸运地成了武阳小学的首届学生。此后的常州又陆续出现了几所新式小学,如1905年成立的冠英小学(今觅渡桥小学),时年仅六岁的瞿秋白就是该校的首届学生,当时该校共有学生八十七人。这些新式小学反对旧书院私塾死读死记的教学方式,注重科学实验。在“瞿秋白” 一书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教师在瞿秋白这一班讲生物时,当堂解剖小狗,指点内脏器官的结构和位置。瞿秋白看后对同学说:“古人常说良心要放在当中,可见他们并不知道心是在胸的左侧。

1908年春,父亲在武阳小学高小毕业后又随即考入了四个月前才新创办的常州府中学堂”,时年一十五岁

常州府中学堂”是由当时常州府所属武进阳湖金匮无锡宜兴荆溪江阴靖江八县集资兴建,于1907年11月正式开学。首期学生(称第一班)仅一百八十人。仅仅四个月后,即1908年3月该校又招收了第二班学生,父亲就在其中。“常州府中学堂”1913年7月改归省办,易名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1929年9月,改称江苏省立常州中学”,现称“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这是当时常州唯一的一所新式中学校。校内设备比较完善。有可容纳数百人集会的礼堂、数百人住宿的学生宿舍,此外有图书馆、实验室、标本室、风雨操场等。校东南部为露天大操场,倚东城墙,墙外就是著名的天宁禅寺,暮鼓晨钟,清晰入耳。校内西部辟一小园,名为西园,有亭石花木之胜,园北设音乐教室,漫步其间,时闻琴声、歌声、书声相应和。
 
父亲对常州中学的评价很高,通过我查证资料,归纳起来大概有这样几点:

其一:与他同时在校的两三百位同学中,有的后来成了名人大家,如音乐家刘天华(1909-1911年在本校读书),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1907-1911年在本校读书) 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1907-1911年在本校读书) ,特别是刘天华在学校成立了一个乐队,这在刚废除科举不久的中国无异石破天惊。

其二:比他低两年级的师弟中,出了中共领袖瞿秋白、张太雷,二人系同班同学(1910年入学),后来张还是瞿的入党介绍人,这也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段佳话。

其三:主要授课老师基本上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名师,如史地老师吕思勉就是后来大家公认的国学大师。另外还有不少老师是留学生,把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思想观念传授给了学生,甚至一身西装革履的行头也为充斥着长袍马褂的校园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其四:课程的设置与国外接轨,如数、理、化和英语等,而数理化的教材是直接采用国外同等学历的英文原版教科书。

其五:校长屠元博,武进人,日本留学生,并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在1911年领导了常州、武进地区的辛亥革命活动。他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奇人怪杰。

 

 

2010年5月我由香港去上海观光世博会后曾专程去常州寻根,在南村大可家住了半个月,并于6月1日拜访了父亲的母校、现在的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该校就在天宁寺附近,校园和校舍都十分漂亮 档案馆的老师告诉我,该馆没有1916年前学生的名册和档案,但在校史馆巢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在民国九年(1920年)编印的“常州中学校友会会员录” 中,在第二班毕业生的花名册中查找到了父亲的信息,摘录于下:

姓名:谢坚    字:任弘    生年:壬辰    籍:武进

现在:毕业日本秋田高等矿山专门学校  任湖北官矿局事务

通讯处:武进奔牛镇中街

父亲曾用名谢坚我是知道的,但任弘我是第一次见到。根据校史资料载:“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三月,由于民初改清末学制五年为四年,校中原有五年级一班、四年级二班同时毕业”,由于父亲是第二班,属四年级,因此可以断定父亲是1908年三月入读该校的,属第二届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