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美国传奇舰炮, 威力不大作用却很大, 飞机军舰都能打!

 svdk 2019-11-27

二战时期各个参战国的海军装备各有千秋,以太平洋战场为舞台,交战双方都拿出了特色鲜明的装备:左边巨舰大炮原生态带来的大口径重毁伤,右边轻量化量产型带来的更大的火力投射数量,在各自的体系下诞生出了一批“人人都有”的制式装备,这里将要登场的是右边生产的、在游戏中被称为“传家宝”的Mark 12 5”/38 caliber gun,127mm/5英寸38倍径舰炮。

正如诸多美系装备共有的特点,Mk 12最大的特色就是产量大。在整个二战期间,不完全统计,截至二战结束,仍有超过7000根火炮身管的储量,炮弹数量至80年代仍有720000发的储量。

美国海军有多种5寸舰炮,Mk12采用的38倍径是在51倍径和25倍径中的折中,25倍径射程过短,无法有效的反制敌方的水面力量,而51倍径也没有足够的仰角对空。得益于优秀的结构,训练有素的船员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出超过20发的炮弹,即使是未经长期训练的新人也能打出12甚至15轮的射速(莽就对了)。

自1934年起,Mk12开始在海军中使用。首艘使用这门炮的是法拉格特号(DD-348 Farragut),随后发展出了四种类型,多个型号,替换或者作为中口径为火力安装在大多数舰艇上。完全开放式的炮塔首次安装在法拉格特号,因为无法阻挡海浪和敌军火力,难以对船员进行有效保护,后这种全开放的炮塔仅安装在大型民用船只上作为自卫火力使用;半开放式炮塔,即有正面炮盾,侧方和顶部装甲,后方开放的结构(鞍山级就是半封闭式炮塔),最典型的应用是在约克城级航母的左右舷楼梯上;封闭炮塔中单装和双联装的则是最普遍的,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安装过,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航空母舰甚至维修船上都有,一批老船也纷纷换装了这种5寸炮,这也正是军迷和玩家口中“祖传127”的由来。

Mk 12使用分离式弹药(又称半固定弹药),弹头和药筒分离储存,发射前组装。组装完成的弹药存放炮架下方的上层操作室中,炮弹通过电动提弹机到达炮室(也称为战斗室),达到炮栓旁越一人腰部高的位置。如果弹头有定时引信,则引信会在移动到到提弹机上时自动设置,只要炮弹停留在提弹机中,提弹机随时能根据火控系统的命令设置引信,同样的结构也用在了得梅因级重巡洋舰上,使得得梅因级的9英寸(203mm)主炮可以达到10-12发每分钟的射速。药筒通过弹药库甲板上靠近发射药副官脚的药筒孔被送上来,药筒通常以其底朝上的方式送达,药筒底部上覆盖着绰号为“蝴蝶(butterfly)”的保护膜。上层操作室中的人将弹头和药筒从机架上搬运到提弹机的下端,同时避免炮弹从旋转的支架上落下。在执行“快速连续射击”的双联装炮塔中(击发装置保持,后膛闭锁后立即开火),船员需要每分钟备好30-44发炮弹。

Mk 12 可以使用的炮弹种类很多,包括AP(Armor-Piercing,通常的穿甲弹)、AA(Anti-Aircraft,定时引信榴弹,对空用)、AAC(Anti-Aircraft Common,带有定时引信的版穿甲炮弹,可以对空亦可以对海,对海面目标可以在命中25ms后引爆)、AAVT(Anti-Air VT,带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对空弹药)、AA/AAVT-non frag(non-fragmentation)(一种释放烟幕、不产生破片的对空弹药)、SS(Star Shell,即照明弹)、BL(Blind Load,训练弹,无引信和装药,内部填砂)、W(Window,释放金属箔条,干扰雷达)。

与Mk12配套的弹药在射击前会进行预先组装,仅仅是将弹头与药筒嵌合起来但不压紧密封,密封的过程将在炮膛内进行。当炮弹倍推入炮膛时,弹头嵌入膛线,药筒会在推进的作用下,以弹头低端压动软木塞和包装纸,将发射药压实。

药筒按照装药量可以分为三种,对应着不同用途。满装药药柱长26.7英寸(679毫米),重12.3磅(5.6千克),表壳采用黄铜,含15.5磅(7.0千克)的无烟火药。使用全装药时的炮口初速为2,600 fps(792 m / s),用来打击水面目标时射程可以达到17392yards(15903m,55.18lbs/25.03kg,AAC mark 49),对空时最大射高可以达到37200feet(11887m,85°,55.18lbs/25kg,AA)。半装药与全装药使用方式相同,但发射药仅为3.6磅(1.6千克),形状细长。使用半装药时的初始速度为1200 fps(366 m / s)。半装药适用于对陆支援时需要曲射火力的情况,照明弹亦需,以保护降落伞在展开时不会被气流破坏。

值得一提的时Mk12还有一种特殊药筒,在不发火时清理炮膛使用。当装配好的炮弹发射失败时需要将弹药取下,但弹头已经嵌合在炮膛内,从后方只能取下不发火的药柱,此时炮弹底部往往会有发射药筒封口用的软木残留,以至于无法装填入一枚完整的药筒,此时需要一枚“clearing charge”,如上图所示。它有着相比于普通药筒更短的壳体,也没有普通药筒内的定距件,因此可以在位组装的状态下填入炮膛,仅限清理“臭弹”用,通常单独存储。

Mk12的主要结构特点:

后座动力半自动。后座过程中,一些后座的能量存储在反冲系统中。在这个过程中会使用存储的能量为下一轮做准备,撞针被撞起,后膛被打开,用完的推进剂壳被弹出,并且通过吹气清除炮膛中未完全燃尽的碎屑。

手动装填,每门炮都配备有装填和火药手。他们的工作是将由弹头和药筒箱初步结合的炮弹从提弹机移至从炮膛伸出的击锤托盘,然后开始循环工作。

电动装填,炮身使用7.5马力(5.6千瓦)的电动液压栓,可以将93磅(42千克),47.5英寸(1.21 m)长的炮弹(弹头和药筒的总重量、长度)推向炮膛并将发射药压实。

↑垂直滑楔闭锁系统示意

垂直滑楔闭锁,包含撞针在内的闭锁装置。

液压反冲,外壳中的两个液压活塞吸收了炮身在滑架内向后移动时的后座力冲击。同时也使炮身能够轻柔的复位。

反冲鼓风,利用后座推动位于外壳一处固定腔室内的气体,用来压缩空气,吹出清理炮膛。

Mk12的身管采用径向膨胀的合金钢整体镗制而成。重2000磅(910公斤),从膛线的起点(炮膛的前端)到炮口镀铬。发射AAC时的最大膛压约为每平方英寸40320磅(278兆帕)。不同子型号的炮管也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在战场上直接使用其他船只的炮管来进行更换而不必拆除后膛机构或其他零件。

Mk12性能优异,大量装备也使得后勤变得更加容易,堪称太平洋战场右侧武备中的明星装备,口径虽然不大,但数量绝对充足,也是在世界反法西斯进程中做出了一笔不可磨灭的贡献。

喜欢二战海军武备的同学清收藏转发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