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aa6601 2019-11-27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人物名片

林继来

随安山房主人,有着十多年的书画收藏历史和古典家具收藏经验。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林继来先生将一只乌金釉的盅杯交给我,作为临别的小礼物。正如几年前他将一只破损的盏交给陈晓凌女士,开启了如今的物合山房工作室一样,际遇在这一刻发生了巧妙的联结。

“乌金釉的盅杯我帮你养好了,你不来取我就自己用了。”陈晓凌的徒弟曹永强先生发来一段语音。这只盅杯正是他们修过的一只。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几个月前,我去拜访林继来。那时福州还很闷热,他在新装修好的房子里不停揩汗。这并不是他的住宅,而是陈列他诸多藏品的会所——是书房,也是会客厅。在此之前,它在著名的旅游景区三坊七巷。

“不介意用老杯子吧?”福建人爱茶,林继来顺手递过一只金缮修过的盏,盏口的金如前人品咂留下的唇印。其下是以海棠形口箍住的一块老金砖茶盘,来自苏州。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他常年经营地产生意,却沉浸于艺术文化氛围。他不喝酒,少应酬,过去的一年,戒烟后发现身体倒不如从前,但仍不放弃。他的天平,也从生意渐渐向“玩”倾斜。

他其实玩很久了。他不愿将做生意之余的闲暇时光,交付给娱乐场所,一直在找寻自己的精神寄托。看到朋友通过拍卖行买些东西,他眼前一亮。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十几年前,他从书画玩起。祖父在师大中文系执教,尽管在动荡岁月,他收藏的书画多数都被抄没了,但喜好乃至品味都好似完整地遗传给了孙儿继来。

林继来偏爱晚清民国时期的书画,林则徐、陈宝琛、郑孝胥等人的作品,都在他的收藏之列。收藏之丰,以致文博系统举办展览,时常需向他借些东西。

这些大家的后代,与他和祖父辈均存在交集。实为亲切,故而收藏。

一开始,他只认作品的名气。久而久之,不禁发觉有的作品徒有名气。现在,他完全看东西的好坏,变得愈发稳健成熟。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林继来对历史相当熟稔,这给他的收藏带来了莫大帮助。二楼挂着一幅书法作品,落款“尚友亭中书与桂儿傚习日课”,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卖家认为这不过是作者在尚友亭中写的,故而贱卖。但他知道,“中书”乃明朝行政中枢的官衔,这幅作品显然不一般,故而捡漏。

民国时期,闽南地区的一家显贵,老太太要过寿,当时的几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均以一封信札贺寿。几年前,他以十余万元将这套信札购进,众人颇为不解,以为他任性。及至后来相似的一套信札在拍场拍出高价,他们才恍然大悟。

他买东西极为痛快,投入往往高于市场价格,相应地,收的精品也越来越多。这些东西他极少出手,宁予友人。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他学过画,在给物合山房的一幅小画里,有大小两只鱼,大鱼作出神状,小鱼在一旁看着。他就像那只随遇而安的小鱼,看着曾经身处江湖中的自己。

地产是家族式生意,过去他血气方刚,个性强硬,说一不二。这几年,他有意控制生意的规模,人也变得愈加随和。他不去界定自己现在的身份,视自己的收藏为“玩”,是那种少见的可以玩得很纯粹的人。

“这十几年,我一路看过来,越来越多不懂的人混在里面,只考虑价格,不考虑收藏。”他说。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早期,他买东西十分疯狂。见他有如此购买力,一些人就绞尽脑汁跟他套近乎,这一度令他十分反感。除了资金充裕,对收藏他有着由衷的热爱,且不止于浮表。这几乎形塑了另一个林继来——一个柔软的林继来。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前几日,他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帖子《老福州街景你知多少》。对空间的记忆和留恋,一直存在他心里。

盛夏的那个下午,他用笔画下了记忆中的儿时院落。见我很有兴趣聊这一块,他显得有点意外。

院落位于早年的旗汛口,历史上归旗人所管,布局与三坊七巷迥异,四面围合。进门之前,需穿过一溜细长的小排房,随后相继可穿过厨房、书房、厅堂和厢房。那是一个充满文人气的大家庭,四代同堂。孩子多,和隔壁院落的后门又相连,中间仅以马道相隔,那些年总能听见他们的狂奔嬉笑。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院落生机勃勃,生长上百年的石榴、葡萄、龙眼树,更替着四季的颜色。知道夜里昙花要开,大家就都聚在院子里等待。

祖父午睡前,总会在井中盛放一只西瓜,醒后便有一群孩子围拢过来吃。井里有黑色的小鱼,一是去蚊虫的卵,二是以防投毒。这种鱼对水质要求极高,趴在井口,距离四五米,依然清晰可见,这也是林继来最难忘的悠闲时光之一。

多年后,他爱上画鱼,是因为鱼早已凝结成他心中一个关于自由的意象。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书房名叫“随安山房”,随遇而安。这比过去他在三坊七巷的茶室多了陈设的空间,又因为是自己买下的地方,他并不急于布置。

“最终它呈现的一定是生活化的状态,不是为了美感而美感。这需要慢慢调整。”林继来说。

东西收得越多,越促使他考虑如何使用,他无法接受藏品被束之高阁。正如儿时所见,他欲恢复一种往昔的荣光,通过陈设,让几代人的生活于当下重合。那种惬意的生活,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使他怀念。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家具必不可少,随安山房里多是清末民初的老家具,有的已经跟了他十几年。像书画一样,他觉得这些家具亲切。书房,仿照了祖父当年的陈设,原本有一对“鸡笼椅”,囿于空间的限制和饮茶习惯的改变,他将其替换成了方桌和梳背椅。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他翻出家族旧照,那些黑白影像看上去既熟悉又陌生。他只在院子里生活了一年,1985年那个一脸威严的老头,三十年后在他心底渐渐融化。

尚有许多藏品在楼上库房的盒子里。无论它们多贵重,能使用的他都投入使用。这招致了很多意外,仅建盏就失手碎了好几个,但仍无法使他改变初衷,“因为损耗是必然的。”

茶空间 | 随安山房:走不出的旧时光

林继来几乎是不计成本地在打造这里的空间,一楼的地板均以金砖铺就,仅养砖就用去了100升的特定用油。

挑选适合陈设的藏品并不容易,不全是因为藏品过多,还在于搬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这些藏品来自三坊七巷的茶室和一处别墅,此次搬家,一个完整的博山炉便断了一只脚。他甚至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断的,拆封时才发现。

他曾为物合山房策展“无常·日常”缮物作品展。在他心里,也许早已将无常视作日常,亦早已适应收藏这15年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种蜕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