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GXF360 2019-11-27

乡村教育的优质发展,农村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育站的研修活动不是“走形式”“博眼球”,而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成长,加速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真正带出一支扎根于乡村的骨干教师队伍,成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骨干教师培养的“孵化器”。笔者以扬州市乡村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育站为例,在建站及开展研修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感悟与思考,现成文如下,与同行们交流,以期得到专家的斧正及同行们的指导。

一、立足教师真实需求,增强研修主题针对性

对于乡村教师,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乡村教师学历水平相对偏低、教育理念陈旧落后、教学能力较为一般、专业发展追求不高。如此自以为是的假想往往会误导我们研修目标的定位、研修主题的谋划、研修措施的落实。美国成人教育学者梅里安曾说:“成人教育的各种教学项目无不体现出它们的实用性、功利性和职业性。他们通常是为了解决自己或组织遇到的某些问题,并希望学习的收效很快”[1]。要使培育站工作开展得行之有效,就必须使研修的主题与方式贴切乡村教师的教学实际与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乡村教师提供切合实际的研修课程内容是培育站实现有效研修的关键。

我们在确定研修主题时,从当下乡村教师的现实需求出发,从未来乡村教师的时代情怀着眼。去年5月初,在学员中开展了“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的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研问卷与个别访谈,了解教师们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专业发展的“瓶颈”与障碍。问卷关注以下三方面:①学员基本情况;②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特定课题的教与学的知识;③研修需求。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表明,研修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教学实践的指导、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与观摩学习、乡村中学校本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等。

研修主题的确定,不仅要注重乡村教师实践性和技术性知识的获得,“接地气”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更要着眼于理论知识的补充与深化,立足乡村教师未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终身发展的需求。为此,形成研修主题《基于PCK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研究》(PCK即学科教学知识),从学习者的知识、课程知识、情境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转化能力多个视角,促进学员教学素养的丰富与提升。其后又将研修主题进一步分解为:教材结构向教学结构转化的能力提升;化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实践与探索;教学转化实践能力的深化;地方特色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文性知识与化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探讨;乡村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路径研究等多个小专题,每个专题纵向形成序列层次,横向构成研修主题结构,有效地推进学员们带着问题研修,在研修中解决问题,提升实践与反思能力。

研修方案的制定经过“自上而下”的高位引领,又结合“自下而上”的基层需求,使得学员专业发展与研修主题保持高度的切合,从而产生研修行动的“合拍”、思维的“共振”,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内驱力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满足乡村教师对高质量研修培训的需要与期望。

同时,根据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个性差异,为学员制定不同的成长目标,制定分层、差异性发展规划,满足不同学员个体的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建立个性化的《研修成长档案》,记载专业成长的轨迹,呈现研修的自主性,体现“扬长”与“补短”。扬长,即要挖掘自身潜能,避实就虚、寻求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向风格型教师的层次迈进;补短,即要剖析自身问题,反思形成原因,制定行动改进措施,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

二、注重教师实践体验,强化研修主体参与性

在研修实践中发现,乡村教师对概念性、言语式等单向性、被动式的研修形式不太感兴趣,如学科前沿报告、专家理论讲座等,认为这些内容比较宏观与抽象,与自己的教学实际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尤其认为高校教师不熟悉中小学教学实际,更不了解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讲课内容偏重于理论,不能直接应用。他们往往更倾向于直观性、体验式的研修方式,如一线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以及特级教师的对话交流、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观摩等,认为这些研修的内容比较微观和具体,更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贴近工作实际。

“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的专业’,一种复杂性的智慧工作”(舒尔曼,1986)[2]。但突出研修的“草根性”,注重教师的实践体验,更能调动学员的参与性、积极性。“草根性”研修是指引领学员扎根于教学实践的深厚土壤,面对现实问题、追求实际效果的基层式、校本化、群体性研究。课堂是研修的主阵地,从教学实践的案例中学习,丰富学科教学知识,强化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从教学方法的研究中领悟,倡导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知识迁移,提升具体问题情境中的解决能力;从学科内容的转化中明晰,进行表征方式的重构,注重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知识深度融合。

六是产业市场化。电气自动化企业在集中精力研发新技术、攻关新课题的同时,还将以市场化的形式采取外包的方式带动配套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有计划地对重大技术装备进行开发与研究,实现自动化产业的市场化。

1.名师课堂观摩学习

利用网络平台,我们组织观摩了苏州市吴中区田老师执教的“金属的性质”;常州市正衡中学艾老师执教的“碳循环的魅力”;盐城市盐都区柏老师执教的“性质活泼的氧气”等优质录像课。田老师的课让学员深深体会到: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发挥所长,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加工,通过整合、删减、关联等方式,将知识进行转化,使之更具艺术性、生活性、趣味性。艾老师的课让学员感悟到:复习课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的魅力所在,教师的学科素养对于学科内容的智慧性转化是多么重要。艾老师以含碳物质的相互联系与“转化”为线索,建构以二氧化碳为中心的含碳物质的知识结构网络图,发展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抽象概括与系统化等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化生活方式。如此的课堂使学生感到有兴趣、有乐趣、有情趣,有效突破了复习课中常见的“炒冷饭”或“游题海”的教学方式。

除了观摩省内名家的课堂录像外,导师组成员也分别给学员上“示范课”,“手把手”地导、“面对面”地教。如:“‘守恒’伴随我们成长”“燃烧与灭火”等,在对化学核心概念和典型化学事实的深刻理解上,进行建构学科观念的引领;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学科观念形成的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设计清晰的问题线索、知识线索、学科观念发展线索等方面,进行启发与碰撞。

2.开展课堂教学竞赛

有着多年教龄的教师,教学观念上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经验主义”“惯性”思维,总是认为,我一直是这样教的,甚至还认为教学效果还不错,因而凭借“三件套”(即教材、教参、教辅)不断重复往年的教学经验与模式。为了阻止经验思维的进一步蔓延,使教学行为得到矫正与改良,组织了站内“优质课”竞赛,进行课堂教学PK。轮流到各县市区,每位学员都展示了一节公开课,使得大家都有“主场”的感觉,机会均等。优质课竞赛既展现了学员的教学基本功,又促进学员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实践智慧”的提升,促使创造性实践经验反思的自我形成与相互交流,更是对专家引领下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行为更新的一次大检阅。从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看,大家十分重视、精心准备,都拿出了看家本领,使尽了浑身解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充分展现在培育站的研修收获。各县市区的部分初中化学教师也纷纷前来观摩研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普遍认为培育站学员的教学构思新颖独特,问题设计精彩纷呈,师生互动充满智慧。优质课竞赛期间,学员们既是听课研讨的同行,也是评判举牌的裁判,客观地给上课学员裁决亮分,最终与导师的评分按照四/六的权重进行终裁,并按照得分的高低,从中产生一等奖的人选及省培育站“优质课”大赛市级复赛的选手。

3.同课异构交流互动

参加研修的教师群体自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利用教师现成的教学案例,进行研修分析、交流探讨,无疑对受训教师帮助更大[3]。针对专业能力要求强和实践技能需求高的学员,进行“同课异构”“双师同堂”,或是“课例研讨”“说课”“评课”等,诊断示范同步。先后分别邀请了扬州市高邮、宝应等县市区重点初中的5位老师与学员们同课异构,进行教学思维的碰撞,提炼教学设计优化的“思路”、学科教学隐含的“思想方法”,探测优秀教师所具备的PCK知识和教学智慧,从而进行学科教学知识的自我建构,提高对复杂教育教学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

在分析江苏省县区级融资平台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优秀融资平台财务风险控制的宝贵经验,下面从政府和平台自身两个角度四个方面,具体改进完善江苏省县(区)级政府融资平台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难处。

4.省级大赛学思并举

为了更好地拓展学员的教学视野,丰富学员的课堂教学经验,结合省教科院的教研计划,先后组织学员赴徐州参加并观摩“2017年江苏省第六届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大赛,赴南京观摩“2017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大赛,并按照培育站设制的“PTA量表”对实验创作作品及课堂教学进行观察、量化评价,要求学员进行深度思考,从具体的创新细节入手,“为什么这样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如果是我,我会怎样设计”进行深度反思,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让学员带着向往与憧憬而去,带着问题与思考而归,并形成新的思想脉络而有所收获。培育站学员严老师在比赛中,作品构思独特、语言阐述清晰、实验操作精准,征服了在场所有的评委,荣获江苏省创新实验调演一等奖。培育站学员朱老师在观摩过程中产生了创作的灵感,《2017年江苏省化学创新实验比赛观摩有感》刊发于核心期刊《化学教学》2017年第10期;俞老师在观摩优质课的过程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由2017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谈优质课的设计》刊发于《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年第5期。

三、构建特色化网络平台,体现研修方式时代性

1.创设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时代,要凸显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彰显“无处不在学习”的时代气息。以资源为视角,以学习为载体,以交流为平台,创设了“扬州市乡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微信公众号,为学员提供了研修资源的公共平台,将优质课的课件或视频资料发布到公众号;将学员喜欢的案例教学设计、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课堂观摩感悟放到公众号中,发布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优质教学及研修反思资源,便于学员利用手机随时研读学习,进行网络模式下的自主性研修,构建在专业发展方面“需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想补充什么就能有什么”的有活力、有温度的研修局面,从而体现学习的多元化,体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自主性、自由性。公众号无论是内容与编排,还是构图与色彩,都进行了精心谋划、巧妙构思,努力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美观与大气的完美结合。公众号设有“研修动态”“学员风采”“研修资料”3个一级栏目,其中又分别设有“研修通知”“研修简报”“媒体报道”“学员荣誉”等11个二级栏目。信息量之丰富,内容之新颖,得到关注该公众号的同行们的普遍认可与赞许。目前,微信公众号已经被省内外多个国培班、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多名学员所关注,不仅成为学员们学习研修的载体,也成为化学站对外交流、展示的平台。

当人体词的形貌、位置及功能特征向其他人体部位或具体的非人实体认知域映射时,根据概念隐喻的意象图式和相似性原则,我们可以容易地辨析出其隐喻意义,但也有一部分人体部位的特征是投射到抽象的概念域中,这时人体词就可能表示抽象事物、空间、时间、性质或程度等。此外,当人体词作为目标域概念,其他认知域特征向其映射时,人体词的语义也会发生转移。此时要想解读出准确的人体词语义就要费些周折。

2.搭建“学习共同体”

为了便于管理与交流,组建了QQ群、微信群,按地域建立6个“学习共同体”,实行“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个体与小组”“学员与导师”多元并举的研修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沟通,开展共性主题研修与个性问题求解。对于学员在研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导师组成员实时互动回应,通过导师的高位点拨,形成对某一问题的突破,第一时间解决学员们在研修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利用“学习共同体”交流研讨,不仅节省了时间,解决了学员的“工学”矛盾,还有助于学员在独自研修中在线相互交流学习,在与他人交流中获得启示与灵感,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感悟体验,突出乡村教师研修的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

为了查清水位奇异变化的现象是否真实、客观,调查组6月30日14:00对现场水位进行校测,实测值为41.261 m,与模拟水位显示的41.6 m基本一致。可判定数字化水位仪测值45.94 m为错误数据,突降幅度5.238 m是不真实的。且在水中上下移动数字水位仪探头,测值无任何变化,初步判定数字化水位仪探头出现故障。重新更换新探头后,测量值显示正常为41.24 m左右,与模拟水位测值基本一致,水位固体潮显示清晰,基本恢复正常状态。因此认为,模拟水位产出的观测数据是客观的、真实的,此次水位突降为0.104 m。

四、聚焦教师成长瓶颈,提升研修活动实效性

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并不是简单的基于行为主义的能力训练,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这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写作不仅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盲区”或“瓶颈”,更是乡村教师的“痛点”所在。针对学员的“痛点”,开展阅读工程、专家引领、写作沙龙、参与竞赛等多个项目的研修活动,努力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难题。

1.开展阅读工程

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列出了近30本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名著,要求学员进行网上在线阅读,还购置、配发了《普通教育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人是如何学习的》等书籍,进行精读,在阅读中实现学员的思维进阶,并分别撰写读书心得,谈阅读学习的收获与体会,谈思想观念的转变与认识,谈教学行为的转化与措施。

与教学科研双肩挑的教师人员相比,从事机能实验教学的实验人员工作地位较低。这是由于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各高校普遍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2],高校各项政策都向科研倾斜,进一步降低了较少有机会参与科研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地位。从加强高校教学建设的角度,增加对教学的投入,重视实验教学,关注实验人员的工作状态,理解他们的诉求,给他们提供可以继续发展的机会,这将直接影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其工作地位[3],使其愿意在教学工作上投入精力。

2.特邀专家引领

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还特邀了20多位省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与讲学,与学员“零距离”接触,为学员打开研修的思路,专家们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理论观点及背景、依据,以及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还能使教师们接触更多课程教学理论前沿知识,扩展了学员的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提升了教材的解读能力和课堂教学素养,加深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解,重建教学结构,丰富和发展了个人实践性知识,从而检验和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效地改组了原有的教育知识结构,在复杂的教学实际中做出更智慧的选择。

如 α=0.05,那么临界值 Uα=±1.96,将 UFk与 UBk两个统计量的序列曲线和±1.96两条直线均绘制在同一图上。若则表明序列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

在专家专题讲座中,为了避免“大一统”的现象,我们还增加互动交流环节,突出个体需求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发展阶段对研修的不同要求,使培训不再是单向的信息灌输,而成为与专家共同思考、相互交流、知识建构的过程。

3.组织写作沙龙

理论知识往往是单纯的、概括的、简化的,理论的作用更多的不是指导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是促进实践者反思、提升实践者的反思水平。

我们不仅要求学员聆听专家报告时,撰写心得感悟,还将组织的“优质课”比赛作为学员练笔、微写作的载体,构建写作沙龙的平台,要求结合其中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撰写一篇《课例研修感悟》,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及多元化的建设性意见,进行思维碰撞,且当晚完成,第二天上午集中研讨时,随机抽取5人上台发言,并将优秀的《课例研修感悟》刊登于《研修简报》,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一年的研修期间,学员们共撰写了6篇《课例研修感悟》,其深度、高度也在逐渐提高,为后续的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

4.参与竞赛活动

省市级教科院组织的中学教师论文大赛,既是学员写作练习的载体,更是撰写能力展示的舞台。2017年扬州市教科院组织的中学化学教师论文大赛未正式启动之前,我们就开始布置,未雨绸缪,全员参与、积极撰稿。导师从学员的初稿、修改稿到定稿,多次指导打磨,逐字逐句帮助推敲,几经回合、不厌其烦,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广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人文情怀,给学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与高度认可,也为学员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与榜样。由于高度重视比赛,稿件打磨充分,学员们在2017年扬州市中学化学教师论文大赛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乡村教师的研修培训是一个长期的、整体的、持续的过程,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建设仅是其中一种有效形式,培训内容的多样化、途径的多元化还有许多值得挖掘和研究的空间。从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实践取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唯有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才能顿生新的感悟、产生新的认识、实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伊利亚斯·梅里安.成人教育的哲学基础[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73

[2] 王祖浩等.化学案例教学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12:1

[3] 党亭军.继续教育背景下乡村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75-7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