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最憋屈的事,喝酒可以任性,写诗可以任性,做官却不可以

 行走与写作 2019-11-27

宝贝放错了地方,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更悲催的是,还豪情满怀地用一生的时光去追寻这个错误的地方。

  对于站在唐诗巅峰这个诗仙大宝贝李白来说,到朝中做官,就是放错了地方,而他却倾尽心力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政治抱负而努力,结局自然可想而知。

01、理想很丰满,可是为什么?现实总是很骨感

李白的才华自小就没得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吟诗作赋,剑术、道学深厚,遍干诸侯,声名远播。

所以李白也和其他有志气之士一样,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诸葛亮兴复汉室一样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开元十二年,即公元724年,二十四岁的李白从所居住的四川出发,意气风发地开始他四处游历、拜谒社会名流、以求得到引荐,到朝中做官之路,没想到,这就是他一生政治生涯悲剧的开始。

李白以为,凭着自己的满腹才华和好名声,一定可以得到社会名流的欣赏和朝中官员的引荐,从而一举登上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惜实事证明,他的想法有多么的天真和幼稚,他可以潇洒任性地喝酒,潇洒任性地作诗,而寻求做官的路,却无法潇洒任性。

从24岁到29岁,他先后拜谒过多位社会名流和朝中官员,但举荐之路终以失败而告终,漫游跑官的结果,就是一无所获。

30岁时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多次拜见王公大臣,依然均无结果,这时的李白尝尽了辛酸和委屈,千金散尽,穷愁潦倒,第二年,31岁的李白无奈地离开长安。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时候竟然遥远的让人无法跨越。

我很欣赏李白的勇气和执着,离开长安后,他求官的理想并没有破灭,依然在游历,饮酒,作诗,拜谒,求荐的路上不懈地奔走。

公元735年,34岁的李白又一次来到长安,结识了张卿、贺知章真公主等人,向他们献了诗,希望得到引荐,为朝廷效劳。

尽管李白的诗词才情得到这些人的认同,贺知章看到他瑰丽的诗句和潇洒的风采后,认为是太白金星下凡,称他为“谪仙”。

但做官不是写诗!

写诗和做官是两回事,欣赏和举荐是两回事,举荐了被起用更是两回事,李白在长安兜兜转转3年,依然没有被朝廷起用。

三年后,37岁的李白又一次无奈地离开了长安。这时的李白终于难隐理想很丰满,可是为什么?现实总是很骨感的那份苦涩,写下了《蜀道难》,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感叹,来抒发自己仕途不顺的失落和悲愤之情。

02、能进入官场很不容易,我也想好好珍惜

   失落归失落,悲愤归悲愤,第二次离开长安后,李白一路游历访友,饮酒作诗,但进入仕途的心思还是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直到公元742年,唐玄宗多次听到玉真公主贺知章称赞李白的诗词才情,对他十分好奇,便召李白进宫。

此时的李白已经41岁了,按照现在的官场,都已经过了提拔任用的年纪,在唐代,也应该算是老了。

但李白终于能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很是兴奋,在心理上做了很多准备。

进宫朝见天子那天,李白还是感到很风光的。当时唐玄宗亲自走下龙椅迎接,并“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当唐玄宗问到一些当今世事政务的时候,李白也凭自大半生的学识和长期对社会的观察体验,胸有成竹的对答如流,得到唐玄宗的赞赏,就让他做了翰林待诏,专门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从此,每当唐玄宗有宴请或者出外郊游的时候, 都命令李白服侍左右,为他写诗纪实娱乐,将当时的盛况留与后人夸耀。

深怀远大政治抱负的李白,好不容易得以在皇帝身边任个待诏翰林的职位,整日为皇帝赋诗作乐,虽然和自己心中的理想相去甚远,但也知道能进入官场不容易,所以他非常珍惜,尽职尽责地做着份内的事,写了很多诗,受到唐玄宗的宠信,让同僚羡慕不已。

很悲催的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白出类拔萃的赋诗才能引得唐玄宗怡悦的同时,也引得很多人的嫉恨。

偏偏李白不自知,还在为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充分施展、济世安邦的理想到不到实现闹情绪,弄出了“天子呼来不上朝”、“宦官高力士脱靴”、“宰相杨国忠研磨”等醉酒笑话,触怒了一大干权贵。

743年,这些人拿着他奉召作的诗《清平乐》,其中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大做文章,说是把杨贵妃比作赵飞燕,有侮辱其下贱之意,一来二去,李白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了,说好听一点是唐玄宗同意他辞官出朝,实际上是被免职出局了。

这一年,李白43岁,只做了短短3年的翰林,结束了这不算官的官场生活。

03、不懂潜规则,到哪里都是死路一条

   李白不明白,当时的官场已经在玩着裙带关系和亲信关系,而他还天真地想着可以凭着真才实学得到赏识,谋取高官为朝廷效劳。

    在离开朝廷后,他的为政理想并没有完全破灭,反而还心存幻想,以为可以东山再起,遇到能赏识自己的人,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在周游梁、宋其间,和朋友岑勋、元丹丘一起喝酒时,豪情满怀地写下了《将进酒》一诗,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以看出,他的从政豪情并没有磨灭。

  就像安史之乱爆发时,永王李璘四处招募幕僚,看清当时局势的人都避之唯恐不及,李白反而应邀入幕,还不合时宜地力劝永王割据称帝,永王兵败致死后,56岁的李白也落得流放夜郎的结局。

   这样的结局真是令人嘘嘘,感到可悲可叹。

04、大鹏虽摧折,但馀风却能激万世

政治理想的彻底失望,并没有阻止李白诗情的喷发和写诗的激情,他边游历,边喝酒,边作诗,恢复了诗仙的模样。

 62岁时,李白在临终前,写下了一生当中的最后一首诗《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首《临终歌》,细细品读,令我感慨万千。

诗中李白以大鹏自喻,慨括了自己的一生,年轻时的豪气云天、壮年时虽一时的平步青云,可惜像大鹏被催折了翅膀,导致后半生的颠沛流离。尽管这样,但自己所留下的诗歌依然能够影响千秋万代。

写诗不是做官,喝酒可以任性,写诗可以任性,做官却不可以,这是李白最憋屈的事。我真想说,李白,写你的时就好,喝你的酒就好,为什么要求取功名去做官呢?如果你不想做官,那你就只是那个飘逸潇洒的快乐诗仙,没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惆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