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评论] 理查德福特的短篇小说写作策略

 昵称JDTWtBsL 2019-11-28

       作为一个业余的小说写作爱好者,鄙人更愿意从写作技术的角度来谈谈这本小说,事实上也没有能力从小说史的高度加以评论。此外,鄙人不喜欢那类故弄玄虚其实言之无物的评论,它们类似于武术中的花拳绣腿。
       本书的特约策划仲召明曾对我说过不止一次,这是一本可以作为短篇小说教材的书。据说,福特的短篇进入了英语国家的写作教材。召明的本意不必多说。鄙人从中引申出两点:一是福特写小说采用了可供模仿的套路(或曰写作策略),二是福特本人的这十个短篇流露出几分匠气(他的其他作品就不好评论了)。关于第二点,在下并没有贬低的意思。 能够把自己的写作策略一以贯之地实施,写出一系列水平相当的高水准作品,已经很了不起了。(福特让我想起张学友,基本功了得,气息平稳,音色稳定,旋律再普通的歌经他处理,总能像那么回事。当然,张学友与迈克·杰克逊相比,在原创性和独特性上的差距十分明显。)
       现在把福特的短篇写作策略分四条概述如下。分条只是为了方便,条与条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互相融合补充,形成作者的一套策略体系。
        一,运用熟悉的元素构建小说的框架。这一点很明显,十篇小说里反复出现钓鱼,打猎,小孩,赛狗,离婚,假支票,拳击,酒吧,汽车旅馆等元素。“小孩子”几乎每篇都出现,或是作为故事的旁观者,如《石泉城》、《甜心》、《乐天派》、《共产党》,或是直接参与者,如《少年》、《大瀑布》。这一元素的作用不必多说,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大瀑布》、《共产党》的主要情节是打猎,前者打野鸭,后者打加拿大野鹅。《少年》、《冬寒冻死人》的主要情节之一是钓鱼,占了很大篇幅。福特告诉我们,人生经历不够丰富不构成写作的障碍,80后可以经历婚变,但眼下难以为了积累素材经历战争(除非去动荡国家经历本不属于你的战争)。聪明的做法是,熟悉的写作元素循环使用,以此搭建小说的故事框架或背景。但是,小说的神韵并不在这些重复元素上,正如同样的砖头也能盖出不同的房子,建筑师的作用正体现于此,大家可以对比阅读《大瀑布》和《共产党》,《少年》和《冬寒冻死人》。
       二,把人生经历镶嵌在短时间内发生的故事框架上。长篇可以用几条线分述主角的经历,最后再让几条线交汇。短篇不行。福特的做法是让几个主角钓鱼、打猎、喝酒、打牌等等,在这个短暂交汇的过程中让人物用讲故事、对话等方法展示各自的过去,或者干脆作者自己赤膊上阵,以全知者的身份进行倒叙。现在可以发现福特的聪明之处了。好比吃饭,饭总是要吃的,形式大同小异,但内容可以是鸿门宴、生日宴、求人办事宴等等,国人的聪明体现于此,与福特异曲同工。
       三,谨慎表达作者自己的观念。这个不必多说。翻翻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对比一下,就会赞同这一条了。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不同的地方是,现在作家更具有“文学的自觉性”,他们更在意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
       四,用疏离感的语言淡化情节。当代的通俗作品与严肃作品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前者制造、突化情节冲突,后者则是淡化情节,试图从平常琐事中发现趣味。网络小说,鄙人也读了不少,他们的写作高度模式化,爱恨都是死去活来,代入感十分强烈。相比之下,福特描写离婚、情感变化往往几笔带过,甚至用轻松的语气描述本该大悲大喜的事情,具有一种与我无关的疏离感。其实这是一种更广义的写作技巧,在文本气质和读者的日常经验之间产生有趣的反差。很多作家用过这个技巧,并且用得很好。典型如博尔赫斯和卢尔福,他们会用优美的文笔描写流血和杀人(电影里与之类似的是“暴力美学”一说)。
       很多人相信,小说写作其实更像一门技术、一门体力活,和打铁差不多。事实上的确差不多。一篇小说,无论它像日常生活用的一口铁锅,还是像一件铸铁雕塑,都需要打铁的基本功和不厌其烦的千锤百炼。《石泉城》十个短篇的写作水准无愧于“短篇小说教科书”的称号,他足以对任何一个起步阶段的写作爱好者产生有益的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