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地名对照(三)

 ykch16 2019-11-28

永乐——宋永乐城在今陕西米脂西。

永州——隋置,治零陵(今属湖南),又辽亦有永州,在潢河与土哈河(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

永安——①今山西霍县,旧名永安,隋改今名。②明中叶于今广西蒙山置永安州。民国改蒙山县。

永昌——东汉于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及哀牢山以西地置永昌郡,治不韦(今保山东北)。东晋时废。

永顺——明清土司有二永顺,一在湖南,治今永顺县;一在广西宜山县境。

永嘉——温州原即永嘉,今永嘉于1949年自温州分出。

永乐宫——即纯阳宫,原在山西芮城永乐镇,今照原样迁至县北龙泉村五龙庙附近。传为吕洞宾故居。元明清迭经修建。有精美壁画。

永兴军——宋置,治京兆府(今西安),辖今陕甘各一部,豫西一小部,金为京兆府路。

永安宫——在今四川奉节。刘备驻白帝城,建此宫。

永宁寺碑——明建永宁寺于奴儿干都司城西南、黑龙江恒滚河口对岸山上,两次立碑。原碑今在俄罗斯伯力博物馆。

弘农——汉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为弘农郡治所,郡境包括黄河以南、宜阳以西一带。

尼布楚——在黑龙江北源石勒喀河与尼布楚河(即涅尔查河)合流处。本蒙古人牧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为俄国所占,俄名涅尔金斯克。

司州——三国魏、西晋、北朝以京师周围地区为司州,东晋南迁不设,南朝在淮南地区设司州,刘宋初置治悬瓠(今河南汝南),再置治平阳(今信阳)。

奴儿干——明置都司,治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地方。辖境包括黑龙江、精奇里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与库页岛。

皮岛——即椴岛,在朝鲜西朝鲜湾内。明毛文龙驻兵处。

台州——唐始有此名,以天台山得名,治临海。明清有台州府,民国废。

台城——在今南京鸡鸣山南乾河沿北。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改建,东晋南朝台省宫殿所在地。

台湾——明末称荷兰侵略者所筑城堡热兰遮城为台湾城,在今台南市安平镇。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置台湾省。

辽左——指辽东。

辽东——战国燕置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十六国后燕末为高句丽所有。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取辽东城,置辽州,后废。明九边亦有辽东,总兵官驻广宁(今北镇),冬季驻辽阳。明末地入后金(清)。

辽西——战国燕置辽西郡,秦汉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前燕移令支(今河北迁安南),北燕移肥如(今卢龙北)。北齐撤销。

辽州——①辽阳曾名辽州,见“辽东”条。②山西左权县旧名辽县,隋始设辽州,治乐平(今昔阳西南),唐移治今址。民国改辽县。1942年改左权县。⑧辽亦有辽州,治辽滨(今辽宁新民东北)。

辽阳——契丹以前见“辽东”条。938年,契丹置辽阳府。辽、金东京在此。元设辽阳路、辽阳行省,亦以此为治所。

邢——周姬姓国,在今河北邢台,后迁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公元前635年为卫所灭。

邢州——隋置邢州,治龙冈(宋改邢台,即今河北邢台)。北宋末曾为信德府。金仍为邢州。元为顺德府。民国废府。

巩昌——宋以通远军置巩州,治陇西(今属甘肃)。金升为巩昌府。民国废府。

吉州——①隋置吉州。治庐陵(今扛西吉安)。隋、唐都曾称庐陵郡,后仍为州。元时改名吉安。②金在今山西吉县一带置吉州。民国改县。

芍陂——在今安徽寿县南。

考亭——在今福建建阳西南。宋朱熹晚年居此。

西川——①唐分剑南为西川、东川。西川治成都,辖成都平原及其以西、以北之地。②宋有西川路,治益州(成都),1001年,分为益州、梓州二路。

西宁——1104年,宋改鄯州置西宁州,治所即今青海西宁。

西州——①汉晋时凉州的别称。②640年,唐灭高昌置西州,辖今吐鲁番盆地,治高昌,在今吐鲁番东南。

西安——①唐咸通至清末,今浙江衢县名西安县。②今陕西西安,自1369年明置西安府,始有此名。1928年始设市。

西吴一一浙江湖州的别称。

西县一一诸葛亮首次攻魏,屯西县,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西京——①汉唐指长安。②五代晋、汉、周及北宋指洛阳。⑧渤海以鸭渌府为西京,在今吉林浑江市旧临江县境。④辽金以大同府为西京。

西河——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西城——汉西城县在今陕西安康西北,西魏移今安康。东汉时在此建西城郡,魏名魏兴郡。西魏称金州。

西洋——元明时以南海以西为西洋,以东为东洋。其分界约在东经110度左右。

西鄂——东汉张衡为西鄂人,地在今河南南阳北。

西楼——契丹西楼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

西套蒙古——指河西走廊以北、河套以西的阿拉善、额济纳二旗。

百花潭——在成都西郊,杜甫草堂即在潭北。

厌次——古县名。秦在今山东惠民东;晋移至阳信东,后废。隋在今惠民东南,北宋迁今惠民。明废厌次为武定州,清为惠民县。

成皋——在今河南荣阳汜水镇。

成德——762年,唐收安史降将所置方镇之一,治恒州(改名镇州,即今正定),辖恒、冀、深、赵等州,又名恒冀、镇冀。922年为晋所并。

成周城——周公旦所筑,在今洛阳东郊白马寺以东。

夹谷——孔子相(任赞礼之职)鲁定公会齐景公处,在今山东莱芜南,另说在淄博市淄川西南。

扦关——有二,一在今湖北长阳西,一在今四川奉节东赤甲山上,又名江关,均春秋时楚、巴相拒时所筑。

扬子——古津渡名,在今江苏邗江南。本在长江北岸,为重要渡口。唐开元以后,因沙洲淤积,离江日远,乃自此开运河南至瓜州渡口,以通航运。隋唐尚有扬子县,宋移今仪征,为真州治所。明改扬子县为仪征县。

扬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此时的扬州包括今江苏的江南(今扬州即古广陵,在徐州,不在扬州)、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闽、赣三省。三国魏、吴各有扬州,魏扬州治寿春,吴扬州治建业。东晋南朝的扬州缩小了。《宋书·州郡志》说扬州领十郡,只包括苏南、淮南、皖南和浙江。事实上这些地区中还有许多侨置州郡,如南徐州等。隋以吴州为扬州,治江都。今扬州才和扬州这名字有关。

夷门——开封的别称,因战国魏大梁东门称夷门得名。

夷洲——东汉三国时称台湾为夷洲。

夷陵——楚邑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汉置县,吴改名西陵,晋又改夷陵。南朝齐迁至宜昌西北。隋峡州夷陵郡治所在此。唐移治今宜昌市,亦为峡州夷陵郡治所。元为峡州路治所。明为夷陵州,夷陵县省入州治。1735年,清升为宜昌府,府治即宜昌。

师子国——斯里兰卡古称。

曲女城——在今印度北方邦的卡瑙季。玄奘到此时,为戒日王都城,极为繁盛。十一世纪初,伽色尼王朝马默德侵入时被毁。

曲沃——春秋晋曲沃在今山西闻喜东北。战国魏另有一曲沃,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曲阿——楚邑名云阳,在今江苏丹阳。秦置曲阿县。三国吴改云阳,晋仍称曲阿。唐天宝初改丹阳。

曳至河——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上游。

光州——南朝梁置光州,治光城(今河南光山,隋时所改)。712年移治定城(今潢川)。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潢川县。

当涂——汉当涂县在今安徽怀远东南。东晋侨置,后割原于湖地,治南陵东南。隋移治姑孰,即今县。

吐火罗——中亚细亚古国,即大夏(巴克特里亚)。

同州——西魏置同州,治武乡(今陕西大荔)。清雍正时升府。民国废府。

同谷——西魏末年置,在今甘肃成县,后为成州。

回中——秦宫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又有回中道,南起关中的沂水河谷,中经回中宫,北出萧关,进入陇东。

回洛仓——隋筑,在今洛阳隋故城北七里。

朱提——汉置朱提县,在今云南昭通。汉末刘备置朱提郡,以此为治所。南朝梁废。唐再置朱提县,天宝中地入南诏,唐复于今四川宜宾西南置朱提县,唐末废。

朱仙镇——在河南开封西南,明清四大镇之一。

朱雀航——六朝建康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浮桥)中最大的一座。在今南京镇淮桥东。

伏羌——唐改冀县为伏羌。后入吐蕃。元仍为县,民国改为甘谷县,属甘肃。

伏俟城——曾为吐谷浑都城,在青海湖西岸布哈河河口附近。隋置西海郡。

伊州——隋于今新疆哈密置伊吾郡。唐改伊州。

伊阙——见“龙门”。

伊吾卢——简称伊吾,东汉置都尉屯田,旧城在今哈密西四堡。隋置郡,余见“伊州”。

伊逻卢城——唐龟兹都城,即今新疆库车。

伊犁九城——1761—1780年间,清政府筑伊犁九城,即:塔勒奇、绥定、惠远、惠宁、宁远、广仁、熙春、瞻德、拱宸。

华州——西魏置华州,辖境历代屡有变迁,治所在今华县(曾名华山、郑县)。清不辖县。民国为华县。 华阳——晋常璩《华阳国志》谓“华阳”指华山以南川滇黔广大地区。南朝曾在陕南勉县一带侨置华阳郡、华阳县。

华亭——即华亭谷,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孙吴封陆逊为华亭侯。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元明清为松江府治。民国为松江县。

华容——汉华容县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

延平——即今福建南平。汉置南平县,元为南剑路治,明清为延平府治。

延州——西魏置延州。隋唐都曾改为延安郡,后仍为州。1089年,宋升为延安府。西魏治广武,唐治肤施,均在今延安东北,宋移肤施至今延安。

延津——今河南有延津县(汉唐等代的酸枣县在其西),汉唐时在黄河南岸。从延津东北至滑县以北的各渡口,总称延津。

延陵——春秋吴季札所居,即今江苏常州。西晋延陵县在今丹阳西南,隋移丹徒(今镇江),唐还旧治,宋废为镇。

延绥——明九边之一,先治绥德州,后移榆林卫<今榆林)。

分州——唐改豳州为分州,治即今彬县。民国废州,以州治为那县。

分宁——759年,唐置方镇名分宁,领邰、宁、庆等州。唐末号静难军。

全州——五代楚分永州置全州。民国为全县。今为全州县。

合州——①南朝梁在雷州半岛置合州,治徐闻(今海康)。隋废。②南朝梁在淮南置合州,治汝阴(今合肥),隋改为庐州。⑧西魏于涪江、嘉陵江合流处置合州,治石镜(今合川)。隋改涪州,唐仍为合州。1243年,宋移治钓鱼山(今合川东)。元还旧治。民国为合川县。

合浦——汉武帝置合浦郡,治合浦(今合浦东北)。唐置廉州,亦治合浦。宋沿置,而移合浦县至今洽。

会川——唐于今四川会理西置会川县,天宝末为南诏所有。南诏置都督府。大理时置府。元为路。明为卫。清废。

会宁——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旧名按出虎。金置会宁州,升为府,加号上京。蒙古废府。又今甘肃省有会宁县。

会州——西魏置会州,治会宁(今甘肃靖远)。曾属吐蕃、西夏。北宋后期再置会州。元移治西宁(今会宁东),后省西宁入州(即以州治为西宁县)。明降州为会宁县。

会稽——秦会稽郡治吴(今苏州),包有江南、浙江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更包有浙、闽全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绍兴),有浙闽之地(今杭嘉湖均属吴郡)。三国吴分设临海(台州)等郡后,辖境缩小。隋为越州。又隋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

会稽山——在浙江中部,主峰在嵊县西北,又名秦望山。

会通河——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始开,从今山东梁山县安山西南,向北到临清达御河(今卫河),长二百五十余里,造闸三十一座以蓄积水势,名会通河。以后又在徐州至临清间的河道上,建闸多处。于是把这条河道统称为会通河(其中包括济州河、泗水等水道)。这条河道的问题在于水源不足,所以不大能起作用。明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宋礼用汶上老人白英的建议,筑东平戴村坝,把汶水向南遏入南旺湖,分流南北,增加运河水量,再加上其他一些措施,会通河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但是由于黄河在徐州附近与运河交叉,黄河问题与运河问题纠缠在一起,明清两代不断发生问题。清末漕运停止后,能通航的部分就不多了。

朵甘思——一作朵甘。旧指前藏以东以北,包括川、甘、青三省藏族聚居的地区。

刘家港——即今江苏太仓浏河镇。

交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有交趾刺史部,管辖地区包括今两广大部和越南北部。东汉改交州,治广信(今广西梧州),旋移番禺(今广东广州)。三国吴分交州置广州,交州治龙编(今越南河内东),所辖为越南北部及两广之雷州半岛、钦州地区等。以后管辖地区缩小,唐交州实为交趾郡,仅有今河内一带。

交趾——南越赵佗时建交趾郡,辖今越南北部。汉武帝时归汉。东汉时治龙编。隋唐交趾郡即交州。唐于此置安南都护府。十世纪三十年代吴权从爱州(治今越南清化)攻取交州,为越南吴朝之始。宋人常称之为交趾。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交趾省,有今越南北部、中部地。宣德二年(1427年)放弃。

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约五公里处。曾为车师前王国都城、麴氏高昌交河郡、唐交河县,后曾属吐蕃、回鹘。元末城废。

齐州一北魏置,治历城。隋曾称齐郡。唐为齐州济南郡。宋徽宗政和中升为济南府。

齐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庆元——1194年,宋宁宗改明州为庆元府,元为路,明复为明州府。

庆州——①隋唐庆州治今甘肃庆阳。北宋曾为环庆路治所,后改庆阳府。②辽庆州治今内蒙占巴林右旗西北白塔子。

庆原——金以宋泾原、环庆二路合并为庆原路,治庆阳。

州来——春秋楚邑,后属吴,吴助蔡迁此,见“下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