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表达》:为什么你的方案总是通不过?因为你不会精准表达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1-28

公司年终总结的时候推出了一个新的项目,希望通过短视频的推广带动公司项目发展。

作为公司里面比较活跃,以及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的人,领导点名让我来负责这件事情,并抓紧出一个文案报告来落实这件事情。

虽然我喜欢新鲜事物,但对于如何策划短视频其实毫无经验,全凭着一股“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的劲头来写方案。可是当我拿着抓耳挠腮憋了一个星期好不容易写出来的报告,去给领导审批的时候,原以为这是领导带头要做的事情,会很容易就通过,没想到却出了幺蛾子,领导看完我的报告后却问我,这个项目实行以后会带来什么后果?可以带来多少流量?这个一下子就把我问住了,我当时没有办法立即作出判断。

于是我就联系了一家专门策划短视频的公司,重新做了方案,又递给了领导,这次领导又说“你只联系了一家公司,那我怎么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好的,你至少要再联系几家,然后听一下其他的策划公司的方案吧”。

原本以为会很容易的方案,没想到一而再再而三的都没有通过,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反思我自己,也许是我提交方案的能力有问题,于是就开始在网上找书,看有没有指导别人如何写方案的书,还真找到了,就是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精准表达》。

《精准表达》:为什么你的方案总是通不过?因为你不会精准表达

这本书中,故事发生的背景与我的问题相似,中山先生所在的公司新成立了一个业务部,但中山先生却不知道怎么去开展这项业务,所以他找了一家咨询公司,然后中山先生在与这家咨询公司的反复探讨中逐渐磨练了自己提交方案的能力。

这本书通过故事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商务活动中的氛围和细节,层次结构清晰,既有趣又有序,所以读起来既能学到实用的知识,又能通过书中的逻辑强化成自己的表达技能。

作者高田贵九将提交方案的技术概括为“两个条件,四个能力”,两个条件分别是准确的思考和精准的表达,4个能力是从逻辑思考、验证假说、会议设计和制作商务文本,综合运用这4个方面的能力,从思考到表达,全方位地精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一份可以通过的方案。

《精准表达》:为什么你的方案总是通不过?因为你不会精准表达

作者高田贵九是一名职业咨询顾问,在工作中提交过不计其数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事业战略、业务进程、人事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方案,他深知如何才能让方案快速地得到认可。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你的方案为什么不能通过?并不是因为你不善于表达,而是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讲些什么。由此联想到我自己,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对短视频业务不了解,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所以才会导致方案提交失败。

在这本书中,作者建议我们要把自己想说的话,按照逻辑组织起来。逻辑分为横向和纵向,在纵向上是任何人都能看懂的因果关系,而在横向上是任何人都能看懂的并列关系。当你提完一个方案,如果对方会感到质疑说“真的是这样吗”,那就说明你的纵向逻辑比较薄弱,并没有能够恰当的说明因果关系。

而如果对方质疑“只是这样吗”,那就说明你的横向逻辑上比较解薄弱,也就是说出现了遗漏或者是重复。

而有的时候,即使我们的逻辑是正确的,对方却也不一定会表示赞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运用验证假说的能力来进行思考,考虑对方可能会进行的提问。

首先呢,我们要弄清楚双方的交流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明白对方的最终的需求。当弄明白对方的论点以后,就要开始构建一个假说,假说这个人有可能会在这个基础上深入挖掘的东西。

既然已经有了一个假设,提出对方可能会关心的问题问题,然后呢,就要去去收集答案。并不是说假设了就可以了,还要做验证。在回答对方的假设可能会提到的问题当中,既要有坚实的证据,又要能够回答对方的疑问。

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我们不知不觉中就不仅强化了逻辑思考能力,还锻炼了我们的感性思维,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要时刻关注对方的心理。

回到我的例子,我的方案之所以没有通过,缺少的就是验证假设的能力,也就是我没有站在领导的角度来考虑他关心的问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提交方案,不止是公司中向领导提交方案,甚至家庭中,讨论节假日去哪里玩儿,下一餐应该吃什么等等,任何需要别人接受你想法的地方,都是一次方案的提交。而学好提交方案的技术,可以让我们在家庭或者是工作当中拥有主动权。

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话来共勉吧,

所谓方案提交出来就是为了让他通过。

愿这种能力,你也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