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咱们村里上海知青,当年贫下中农贴心赤脚医生,今日成副国级领导

 无2a69hfa9994f 2019-11-28

咱们村里上海知青,当年贫下中农贴心赤脚医生,今日成副国级领导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咱们山香村来了一大批上海知识青年,这些上海知青来到这山村,他们扛着锄头,戴着斗笠、下田劳动,土屋油灯,陪伴着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考验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品格。这段酸甜苦辣的艰辛岁月,对每一位上海知青来说,也都是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

当年知青点这个村子

今天,村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介绍,来村子插队7名知青中,给村民印象最好的是那位高高大大,脸方方正正的青年,他没有读书人的傲气,和老乡交情很深,与其他知青不一样,不喜欢打牌,不抽烟喝酒,除了打球外,休息时间全部用来看书学习。他带了许多书来,平时还从很少的生活费里省下钱买书,知书达理,后来大队干部说他有水平,就叫他当了村里的赤脚医生,他就是今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委员长的陈竺。

当年知青点这个村子

当年,他来到村里的时候,陈竺初中毕业只有17岁,在记忆中,他们一批大概有七八个人,全部安排在一座房子里,生产队里的人亲切地称为知青点,刚来那阵子,他们对农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之一切都感觉到很新鲜,好奇,但住上一段时间后,慢慢地他们都开始埋怨这农村吃水难、吃粮难,就医难,上学难,总之都是难。

当年知青点的村子

这还不算,到了夏天,村子里到处到是杂草和脏水坑,蚊子多,繁殖速度特快,易于聚众,形成雷鸣之势。每至入夜时分的傍晚,屋里屋外的蚊子叫声呜呜,简直震耳欲聋,向每一个人示威,只要蚊子皮肤上一靠,准是一红色的大包,你要是不及时采取措施,任其叮咬,接下来无数蚊子就紧急集结,血就吸去了很多。

当年陈竺居住的房子

还有,那时农村里的路难行,一到下雨的时候,你要是没有雨高筒的雨靴,是寸步难行的,但这些困难没有吓倒这些从大城市来的青年,反而磨砺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农村里医疗条件极其匮乏,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这些人,他们有的是机关、学校的知识分子与干部职工,当时,一些没有受过正规医疗教育,不具备医疗资质,但具有一定医药常识的人员,开始为缺乏基本医疗条件的偏远地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这些“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当时被人尊称为“赤脚医生”。

知识青年下地干活

在那个年代,农村里的条件相当艰苦,部分农民老百姓不仅吃不饱,穿不暖,有的人家床只有一个破席子,全家合盖一床破棉絮,他们刚到村子,有时那种重感冒形成流行病,全家好几口人都发高烧,一个接一个躺下,没有药,没有吃的,顶多喝一点水,就那么熬着,有的几天后就会慢慢地好起来,自从有了他当赤脚医生,真的帮助老表们解决了很多痛苦。

赤脚医生为民看病

村里人说,陈竺当“赤脚医生”那会,他有时白天要上工,收工回来后有人叫就看病,进行巡诊,治疗,串东家,走西家,一开始村里的那些狗见他,都叫得很厉害,时间一长,他跟村里的那些狗也混得很熟悉了,一见到他,都摇头摆尾巴进行迎接,不再向乱吠,对他非常友好了。

那时节,他虽然天天下田干活,有时六月天割禾的时候累得够呛,村子又没有电,一到晚上大家都到外面的晒谷坪里乘凉,只有他天天窝在房子里,点着象星星一样的煤油灯,冒着天黑的余热,手里拿着扇子不停地驱赶着蚊子,眼睛一刻不停地盯着书籍,他抓住一切机会读书。

白天,他和其他知青一起在田间劳动;晚上,他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看父母从上海寄来的医学书或者英语书。他的蚊帐被煤油灯熏得乌黑,有一次,因为这煤油灯火苗太大点,隔着蚊帐靠在一旁看书他一打盹,蚊帐被灯烧开一个大洞,差点没有酿成火灾,从此以后,没有办法的他,愿意让蚊子咬,也不象以前那样读书了。

他在当赤脚医生,由于表现突出,勤奋敬业,不仅得到了村里农民的认可,也得到了大队领导的认可,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在念着这首并不朗朗上口的诗,真心表达了大家对他这个赤脚医生的高度认可:

你是新生力量,把党的关怀送到万户千家,你是贫下中农的知己,绽放在乡间的一朵奇葩,送医送药,解除多少人的痛苦,笑脸相迎,岂用更多的语言表达,多少疑难杂症,你亲手根除,踏实的服务,似春风缕缕,灼平多少人心头的疙瘩,啊,至今我们都不能忘掉你的笑脸,那难忘的日子哟,新美如画!

山村面貌一新

1975年11月,陈竺离开这个他付出劳动,付出艰辛、付出汗水的小山村,村里朴实的农民知道他要走的消息,都早早地站到村口,村里的老木匠,特地给他赶制了一个当地送给新娘出嫁的樟木箱子,特意叮嘱他,这个箱子装衣服,能防蚊子和虫子,隔壁邻居郭东生一直帮他挑送行李到公社坐车。自此,陈竺离开了这个他曾经奋斗成长五年的小山村,成长为共和国的一名副国级领导。

山村面貌风景这边独好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村里认识陈竺的老年人大都去世,但这名曾经帮助村里农民解决生病痛苦,处理简单伤口、打针、扎针灸,头疼脑热、拉稀肚痛,不用出村的赤脚医生,在当年缺医少药的艰苦环境,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村里人将世世代代铭记这位陈医师的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