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周转的终结

 冲霄3e8ixadnpn 2019-11-28

高周转是中国城市化的大杀器,能把中国房地产企业驯化为冲刺万亿年销售额高周转巨兽,是中国政府的伟大成就。为什么?看看港资开发商的做派就明白了,100亩小地块,像春蚕吐丝一样开发10年,一个片区都被他们拖死了。

高周转是中国房地产开发的独有行业逻辑,因为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经历了像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高速的城市化,20年的时间,修了一亿套的商品房,可以安置4亿人口,这种成就人类历史上独一份儿。这个过程,成就了宇宙房企碧桂园、恒大、万科。全世界所有的房企都遵循的是收租逻辑、增值逻辑、占据稀缺地段,让别人抬轿,坐享城市发展红利,只有中国不一样。

当然,高周转必然是标准化的、千城一面的、高杠杆的,设计的时间不如让给资金利息。碧桂园上午拿地,下午挖坑,依赖于流水线般的高速作业体系。都说房地产行业的特性在于每块土地“文脉”“地脉”都不一样,产品高度差异,但中国房地产企业把房地产这种非标行业,整成了制造业流水线。

但在当前,高周转似乎走到了转折点。

房地产行业的人从多少年前就开始说,行业开始进入下半场了,以至于很多大佬唱空离场,比如潘石屹。错判导致他们踏空了最近几年行业集体迈入千亿俱乐部的契机,沦为行业边缘。

但这一次,可能真不一样了。城市开始抢人,说明城市新增人口开始乏力了。城镇化率2018年已经达到60%,而老牌发达国家意大利的城镇化率也才68%。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预测中国城镇化率会维持在65%,这是低的,也有高的预测达到80%,中国城镇化率究竟会达到多少不得而知,但城市化的速度将明显放慢是可以肯定的。

日、意、法、中城镇化率进程,越到后期,速度越慢

而且,我们得注意到所谓的被动城市化进程,即农村居民基本已经呈现老龄化特征,随着这些人口渐渐衰老减少,而造成的城市化率被动提升。这种被动城市化,是没有增量的城市化。

其次,一线、二线省会城市已经全部迈入改善市场,什么叫改善市场?就是房价太高,新增城市人口已经无法消化新房,只能靠已经拥有房产的的人,出于改善的目的,置换新房。如果没有原来房产作为杠杆支点,光靠城市新人的工资收入与家庭帮忙,基本已经与新房无缘。老破小与70/90政策(70%的新房必须面积在90㎡以下)造就了大量小户型存量房屋,成为刚需首置客户的唯一选择。

高周转将最先终结在一线城市与省会城市,这些城市主城区当前基本已经豪宅化:可开发地块稀缺,地价高企决定目标回收单价高企,最后定位也随之改善化,豪宅化。像一线城市动不动1000万 ,成都武汉动不动500万 的房产,如果没有限价制造投机价差,想要创造日光清盘的场面已经越来越难。从总价上,高周转已经变得不可能。

其次,何谓改善?你得比原来的房子好,你得给别人一个充分换房的理由,在各大城市纷纷限购的当下,客户将越来越珍惜来之不易的房票,出手也将越来越谨慎。吸引他们拿出房票的,不只是空间的简单扩大,各种先进科技设备的大干快上,还得是充分考虑人性需求的个性化与定制化。标准化而粗糙的产品包,简单排列组合般的流水线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改善时代的需求。充分照顾与尊重地块“文脉”“地脉”的产品主义态度,将重新回归市场。高周转的标准化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改善时代的需求。

在市场总盘萎缩的城市化后半场,各个房地产公司要担心不再是,开发不够快,利息太高,项目占资金无法抽出拿到新地。而应该担心的是,卖完这块地,是否还有下一块地。快周转节约的资金利息,并不能快速变成下一个项目。至少,一线城市与大城市,拿地门槛越来越高,拿地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快周转的逻辑已经不复存在。卖得快,仅仅是说明价格没卖够。

在混乱的2016-2019年的成都市场,高周转的品牌开发商基本遭遇了口碑的滑铁卢,而专注产品品质的开发商,异军突起,重塑品牌形象,牢牢站稳高端市场,产品也获得高溢价。市场的攻守之势已经异位,进入限价松动的2020年,市场格局将会更加清晰。

或许这篇东西早写了3年,但最多早3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