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以它们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这一时期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越来越多,代表作品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画中大量涌现出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等,而人物故事画相对减少。 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例如,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一首: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明清时期,文人要么得不到重视,要么受到的很多钳制,他们以画写意,也就是通过画笔表述自己的思想感受,写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表达意趣。文人画重写意,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讲究的是气韵,通过笔墨表达主观意念,追求神韵意趣。 所以我们欣赏元明时期的中国画,感觉到的不是笔墨,不是色彩,更不是技巧,而是一种韵致,是一种无法用文字语言表述的韵致。即使是文字写成的诗词,其意境也常常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