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勿有专攻。

 深漂大叔图书馆 2019-11-28
1.

  什么是设计感?

设计感:即蕴涵意义的实用性,是典型的全息思维能力,即人类以自然界史无前例的方式,塑造和改善着我们所处的环境,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并使生活充满意义的能力。

看起来很有理论感,说白了就是人们为了自己的幸福美满生活,用想象力想象,然后创造出东西的能力,这个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生活需求,或者其他的需求,总之是前所未有的能力。

赫斯克特说,设计感就是实用性和意义性的结合。终极目标是:改变世界。

  设计感,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卡莱尔也是一名设计师,之前担任过课程和教学主管,当时他们在研究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截然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培养具备综合思维的人才等问题。

而这些能力,才是他们真正的那个能力,无论这些学生以后追求怎样的人生道路,他们在学校的这段经历,都会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理解他人以及欣赏周围世界的能力,这种综合性且具有设计感思维的能力,是这个概念时代不可或缺的技能,也是核心壁垒技能之一。

按我的理解,这里的设计感,反而不是我们理解上的设计,不是那种用电脑或者绘画来设计某个画面或者logo等等,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典型的带有设计感的色彩的,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App,这些产品的创造出,并不是单纯的设计师来画个图就ok的,最重要的的部分是创造出这个问题解决方法的人,这类人是设计感真正的体验者。

简单来说,设计感就是一种寻找解决方案的活动,是每个人每天都会做的活动。比如你看到的文章排版,比如你的销售方案、项目方案等等,都是这个范畴,不只是设计师或者设计从业者才有的范畴。

  买单的是物品还是设计?

很明确的答案是,设计。

我们买的大部分物品,都不是为物品而买单,而是其设计。

比如我们买到的苹果手机,是真的是这个手机吗?如果单纯是手机的功能,我相信诺基亚最简单的一款,都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你为什么还会购买苹果?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因为喜欢苹果的设计,功能是不用考虑的,该有的它都会有,但有些是别的产品设计里无法达到的部分,所以我会考虑苹果。

当一件物品的设计成为这件商品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就不再是最被关注的部分,反而更有竞争力的是设计。

伦敦商学院有研究表明,没增加1%的设计投入,公司的销售量和利润就会平均增长3-4%,同样,高度重视设计感的公司,其股价也远高于不太重视设计感的公司,同样还是手机,比如苹果和诺基亚,再或者说原来的HTC。

你一定要别具一格,否则就不能生存。设计师有第六感,有敏锐的触觉,这会让设计师比其他专业人员更具有特色。这里的设计师,到不能说一定你所理解意义上的设计师,用现代的话说,这也可以是产品经理,比如当年的马云,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也是一位具有敏锐性的设计师,他找到了一个解决贸易的方案,然后打造了现在的阿里巴巴集团。

宝马设计总监克里斯·班戈说,我们生产的不是汽车,而是移动的艺术品。”体现了开车人对品质的钟爱,当然如果看到这句“我们不生产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也同样体会到类似的状态。

而企业求取生存的唯一出路或许,是不断构思新创意、创造新产品以及给这个世界带去某些已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的东西。

有些有用东西未必是美观的,而美观的东西往往是有用的,美的事物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

  如何激发你的设计感。

既然设计感这么有魅力,在概念时代是极具价值的部分,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设计灵感呢?

  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把你的设计创意记录下来。

这个方式在写作领域里也经常被提到,比如找个笔记本,把在任何场景下自己想到的内容,或者看到的故事记录在笔记本里,积累多了,当自己沉下心来开始写东西的时候,灵感会悠然而生,写起来也会很顺畅。

同样的道理用在设计感的激发上也是一样的。每天被各种渠道push的讯息会非常多,看到有趣的有意思的设计作品也会不少,看到好的设计感时的灵感激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这会在后续的思考中,不断被想起,即便是你看到的有缺陷的设计,也可以记录下来。

  归类整理,并加上自己的思考。

另外一个办法是,你不能只记录,还要有自己的思考,这点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你会讲这个设计的思路用在哪里,解决什么问题。

只记录下来的资料,永远只是资料,无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在思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记录并加上自己的思考后,才会产生实际价值,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才会被激发这个想法和找到创意的灵感。

> 分享一些“凯瑞穆格言录,是生活与设计指南,简单分享几条有意思的:

> 1.切勿有专攻。

> 5.实际动手之前,先问问自己的想法或者理念是否有新颖,或者你所要传播的东西是否真的有价值。

> 6.对自己的设计经历有一个彻底、详尽的了解,但是在设计新产品时要完全忘掉。

> 7.不要说“我本来可以做到”,因为你并没有做到。

> 24.享受产品带来的体验,而非单纯地消费。

> 33.正常的设计不是优秀的设计。

> 38.世上的人可分为三种:创造文化的人、消费文化的人以及不在乎文化的人,要努力做前两种人。

> 40.思维要广阔,不要局限在某处。

> 43.经历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交流和人际交往就是生活的全部。空间和物品能够丰富我们的体验,也能让我们暂时忘记某些经历。

> 50.把握当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