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入以色列之  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东方欲晓10 2019-11-28
            以色列,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犹太人失而复得的国土,一直以来是我想去的地方。想去,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地中海东岸,西亚、西欧与北非的过渡地带,因而拥有悠久和独特的历史;也因为这里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犹太教最初的分裂和延伸、三大教错综复杂的相互渗透和征服,在这里留下了远至公元前1000多年的历史遗迹;更因为以色列的犹太人—一个在纪元初年就被罗马人驱逐出家园而流离失所、散失于世界各地近2000年的不屈的民族,其间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和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迫害及至种族灭杀,但就是处于这样境遇的一个民族,却始终没有丢弃本民族的信仰和传统文化,培育出了众多智力超群、贡献极大的各色人才,并依靠着犹太教的维系,终于在1948年历经艰辛和牺牲,重回家园建立了以犹太民族为主体的以色列。

    考虑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的不安定,我们没有采取自由行方式前往,而是以12人小团委托旅行社私人定制的方式出游。结果证明,我们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们从北京直飞特拉维夫-雅法,开始为期13天的以色列-约旦之旅。下图用蓝色下划线标注的是我们游览过的城市或地区,用蓝线和红色箭头标注的是我们的游览线路。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以色列有太多的世界级历史古迹和伴随着圣经展开的宗教圣地遗址,又有地中海、加利利湖、死海等美丽而奇特的自然景观,我将以这三条线展开,讲述我们的以色列之旅。

     游览以色列必须对其历史有所了解。

     以色列的意思是“与天神角力者”,是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梦见与天神摔跤取胜后获得的名字,其居住地遂被称为以色列。犹太人(犹太民族)属闪米特人,为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含米特亚种,发源于以色列地。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民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

    根据《圣经-旧约》的创世纪篇记载,公元前1800年左右,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原居住在巴比伦(今伊拉克境内)的亚伯拉罕听从上帝的选召,带领家族沿幼发拉底河一路迁徙至迦南即现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地区),上帝与他立约,允诺:“我将你现在居住的土地,即迦南全地,赐予你和你的子孙,永远为业”。之后,上帝又向亚伯拉罕的嫡子以撒(犹太人祖先,其庶出之子以实玛利为阿拉伯人的祖先,即犹太人的祖先和阿拉伯人的祖先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和孙子雅各分别显灵,重申将迦南全地赐给犹太人。犹太人据此把迦南地视为上帝应允赐给犹太人的“应许之地”。

    公元前1545年,上帝看到犹太人在埃及遭受法老的奴役,并听到了他们的哀告,遂指示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也来到迦南;公元前955年,盛极一时的以色列王大卫在现在的耶路撒冷圣殿山上建造了第一圣殿,但建成后373年,巴比伦烧毁了第一圣殿,并将大部分以色列人掠走,犹太人第一次流离失所;公元前539年,波斯灭了巴比伦,波斯王准许犹太人回国重建圣殿,于是大祭司约书亚带领被虏回归的犹太人于公元前516年建成第二圣殿;公元70年,罗马的提多将军从埃及率十万大军攻占并摧毁圣城耶路撒冷、烧毁第二圣殿;此时爆发了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起义,近千名犹太男女占领了死海附近的希律王山顶宫殿并构筑防御工事成为要塞,被称为马萨达。他们在这里坚守了3年,最后900多名马萨达居民集体自杀,并烧毁宫殿和房屋。马萨达成为犹太人反抗罗马人侵略的最后战役的发生地。

    1、马萨达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其东侧悬崖高约450米,从山顶直下死海之滨;西侧悬崖高约100米。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都极为险峻,最主要的是东侧的“蛇行路”。现在有缆车直达山顶。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2、不坐缆车就只有这条“蛇行路”通向马萨达。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3、马萨达的希律王宫殿遗址。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4、马萨达的希律王宫殿遗址。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5、马萨达的希律王宫殿遗址。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6、残存的2000多年前的壁画。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7、马萨达的军事要塞。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8、马萨达的军事要塞。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9、马萨达所在山顶地势平缓。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10、马萨达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气候干燥,烈日下这只乌鸦到水龙头上寻水喝。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11、乌鸦畅饮游客水瓶中的水。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12、乌鸦与游客建立了信任感,友好地飞到游客手上任她拍照。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今天,马萨达仍然是每年犹太人成年礼仪和新军誓师大典的举行地。2001年,马萨达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公元132年,罗马王哈德良因宣布犹太人的割礼和安息日为不合法,并打算在圣殿山原圣殿遗址上建异教庙宇而再次遭到以色列人的强烈反抗;公元135年,哈德良将犹太人全部驱逐,违者一律处死。从此犹太人流落于世界各地,再也没有了自己的家园,由此带来的无尽的被迫害被杀戮的民族苦难史,使得重回上帝“应许之地”成了近2000年来犹太人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

    第二圣殿被毁后,仅剩一段长约50米高约18米的大石块构成的护墙,被犹太教徒视为第一圣地。拜占庭时期(即东罗马时期,公元395年—1453年),犹太人被允许在圣殿被毁周年日可来此祭奠。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来到这里时,便会在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13、哭墙分为男部和女部,男女分开祈祷,中间用栅栏相隔。犹太人相信哭墙的上方就是上帝,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所以凡是来这里的人,无论是否为犹太人,男士都必须戴小帽,否则被视为异教徒而不准入内。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14、在男部哭墙前静默祈祷诵经的犹太教徒。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15、在男部哭墙前静默祈祷诵经的犹太教徒。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16、哭墙的女部祈祷区。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17、哭墙的男部与女部用栅栏相隔,女游客登高越过栅栏,看男部祈祷区的哭墙。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18、在女部哭墙前静默祈祷诵经的犹太教徒。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19、在女部哭墙前静默祈祷诵经的犹太教徒。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20、祈祷者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据说上帝会看到。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21、也有的祈祷者只是拿着经书在哭墙前默诵。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22、犹太儿童从小就被带到哭墙前,接受犹太教的传统教育。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23、在哭墙前祈祷的学生。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哭墙是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犹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以色列国魂的象征,民族团结的象征。

      尽管重回“应许之地”是流离失所的犹太人朝思暮想的世代心愿,但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形成体系并开始付诸行动是在19世纪的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和对传统犹太家园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在欧洲离散的犹太人心中,燃起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烈火,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反犹和排犹政策,加速了欧洲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的迁徙。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式迫害,也使大量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二战后从集中营被解救出来的犹太人不被西方世界所接受,也大量涌入巴勒斯坦。在犹太复国的过程中,被称作“基布兹”的社会组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犹太复国主义成长的土壤。“基布兹”是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集体农庄,其成员平时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为后来陆续到来的人建立一个个定居点,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战时基布兹人个个是骁勇善战的战士。

    24、我们参观了一个位于加利利湖附近的基布兹。通往基布兹的路。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25、基布兹周围环境。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26、基布兹成员的住房。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27、基布兹成员的住房。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28、基布兹的幼儿园。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29、基布兹的老年人活动室。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30、老人们制作的手工艺品。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31、一位76岁的基布兹老战士。她向我们介绍了基布兹的共产主义组织形式和集体生活方式,也说到现在基布兹的年轻人已不接受这种形式了,所以现在的基布兹也已走向市场经济。对此,这位老战士显出深深的无奈和对过去生活的无限留恋。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32、我们住在基布兹的旅馆,简易但干净整洁。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33、基布兹旅馆附近的花园。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34、基布兹旅馆附近的花园。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35、基布兹旅馆附近的花园。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36、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37、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38、基布兹旅馆附近的花园。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39、基布兹的自助餐厅,食品极其丰盛和新鲜。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40、基布兹的自助餐厅,食品极其丰盛和新鲜。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41、基布兹的自助餐厅,食品极其丰盛和新鲜。
走入以色列之 <wbr> <wbr>犹太人的上帝“应许之地”(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