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廉

 青青草颜 2019-11-28

《名医别录》飞廉

《名医别录》

无毒.主治头眩顶重,皮间邪风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邪,咳嗽,下乳汁.久服益气明目,不老.可煮可干.一名漏芦,一名天,一名伏一名伏,一名飞,一名木禾.生河内.正月采;七月、八月采,阴干.(得乌头麻黄.)

《本经》原文∶飞廉,味苦,平.主骨节热,胫重酸疼.久服令人身轻.一名飞轻.生川泽.

引用:《名医别录》飞廉

《神农本草经》飞廉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

主骨节热,胫重酸疼。久服,令人身轻。一名飞轻(已上四字,原本黑字)。生川泽。

《名医》曰:一名伏兔,一名飞雉,一名木禾,生河内,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阴干。

案《广雅》云:伏猪,木禾也,飞廉,漏也;陶宠景云:今既别有漏芦,则非,此别名

引用:《神农本草经》飞廉

下载:《神农本草经》chm电子书

《新修本草》飞廉

《新修本草》

味苦,平,无毒。主骨节热,胫重酸疼。头眩顶重,皮间邪风如螫针刺,子细起,热疮咳嗽,下乳汁。久服令人身轻,益气明目不老。可煮可干。一名漏芦,一名天荠,一名伏猪,一名飞轻,一名伏兔,一名飞雉,一名木禾。生河内川泽。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阴干。

得乌头良,恶麻黄。 处处有。极似苦 ,惟叶下附茎,轻有皮起似箭羽,叶又多刻缺,花紫色。俗方殆无用,而道家服其枝茎,可得长生,又入神枕方。今既别有漏芦,则非此别名尔。

〔谨案〕此有两种∶一是陶证生平泽中者;其生山岗上者,叶颇相似,而无疏缺,且多毛,茎亦无羽,根直下,更无旁枝。生则白皮黑,中有黑脉;晒干则黑如玄参。用叶、茎及根,疗疳蚀杀虫,与平泽者俱有验。今俗以蓟似苦为漏芦,并非是也。

引用:《新修本草》飞廉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证类本草》飞廉

《证类本草》

味苦,平,无毒。主骨节热,胫重酸疼,头眩顶重,皮间邪风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久服令人身轻,益气,明目,不老,可煮可干。一名漏芦,一名天荠,一名伏猪,一名飞轻,一名伏菟,一名飞雉,一名木禾。生河内川泽。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阴干。(得乌大良,恶麻黄。)

陶隐居云∶处处有,极似苦 (乌老切),唯叶下附茎,轻有皮起似箭羽,叶又多刻缺,花紫色。俗方殆无用,而道家服其枝茎,可得长生,又入神枕方。今既别有漏芦,则非此别名尔。唐本注云∶此有两种∶一是陶证,生平泽中者。其生山岗上者,叶颇相似,而无疏缺,且多毛,茎亦无羽,根直下,更无旁枝,生则肉白皮黑,中有黑脉,日干则黑如玄参。用叶茎及根,疗疳蚀,杀虫,与平泽者俱有验。今俗以马蓟以苦 为漏芦,并非是也。臣禹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苦 ,茎似软羽,紫花,子毛白。今所在平泽皆有,五月、六月采,日干。药性论云∶飞廉,使,味苦,咸,有毒。主留血。萧炳云∶小儿疳痢,为散,以浆水下之,大效。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脂蔓,与飞廉形状相似,只赤脂蔓见酒色便如血色,可表之。凡修事,先刮去粗皮了,杵,用苦酒拌之一夜,至明漉出,日干,细杵用之。千翼∶治疳 食口齿及下部。飞廉蒿烧灰捣筛,以两钱匕着痛处,甚痛忍之;若不痛,非疳也。下部如马尾大,相缠出无数。十日瘥,二十日平复。

引用:《证类本草》飞廉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千金翼方》飞廉

《千金翼方》

味苦,平,无毒。主骨节热,胫重酸疼,头眩项重,皮间邪风,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久服令人身轻,益气,明目不老,可煮可干。一名漏芦,一名天荠,一名伏猪,一名飞轻,一名伏兔,一名飞雉,一名木禾。生河内川泽,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阴干。

引用:《千金翼方》飞廉

《全国中草药汇编》:飞廉

《全国中草药汇编》在线阅读

【拼音名】Fēi Lián

【别名】大蓟、刺盖

【来源】为菊科飞廉属植物飞廉Carduus crispus L.和藏飞廉C. acanthoides L.,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季花盛开时采割全草;春、秋挖根,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清热利湿。用于吐血鼻衄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帝,乳糜尿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痈疖疔疮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附方】鼻衄功能性子宫出血尿血:飞廉、茜草地榆各3钱,水煎服

【备注】飞廉瘦果制成酊剂,有利胆作用,可治黄疸,对于轻度胆绞痛有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早泄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 更多功能主治 >>>

【性味】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咸,有毒。"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凉。"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①《本经》:"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②《别录》:"治头眩顶重,皮间邪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③《药性沦》:"主留血。"

④《唐本草》:"疗蚀,杀虫。"

⑤《四声本草》:"小儿,为散,以浆水下。"

⑥《纲目》:"治头风旋运。"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⑧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消肿。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带过多月经过多外用治疔疮肿毒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入散剂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注意】《本草经集注》:"得乌头良。恶麻黄。"

【附方】①治关节炎:老牛错(全草)一斤,何首乌三两,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龙江中药》)

②治无名肿毒痔疮外伤肿痛:老牛错茎叶,捣成泥状,敷患处。(《黑龙江中药》)

③治疳匿蚀口齿及下部:飞廉蒿烧作灰,捣筛,以两钱匕服(每次煎两小时),每日服二次。(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

《中华本草》:飞廉

【别名】飞轻、天荠、伏猪、伏兔、飞雉、木禾、飞廉蒿、老牛错、红花草、刺打草、雷公菜、大力王、枫头棵、飞帘、红马刺、刺盖、刺萝卜大蓟、老牛锉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活血消肿。主感冒咳嗽头痛眩晕泌尿系感染;乳糜尿;白带黄疸风湿痹痛血;衄血;尿血;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跌打损伤疔疮疖肿;痔疮肿痛;烧伤

早泄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 更多功能主治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注意】血虚及脾功能弱者慎服。

【附方】1.治关节炎:老牛错(全草)一斤,何首乌三两,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龙江中药》)2.治无名肿毒,痔,外伤肿痛:老牛错茎叶,捣成泥状,敷患处。(《黑龙江中药》)

【各家论述】1.《本经》: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2.《别录》:治头眩顶重,皮间风邪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3.《药性论》:主留血。

4.《唐本草》:疗疳蚀,杀虫

5.《四声本草》:小儿疳,为散,以浆水下。

6.《纲目》:治头风旋运。

7.《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8.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消肿。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带过多,月经过多;外用治疗疮肿毒,痔疮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