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肠之疾:食积、胃痛、反胃、便秘、泄泻,解决关键是通导

 医道无涯 2019-11-28

胃肠疾病,一年四季都比较常见,尤其像腹泻、便秘、胃痛等,时不常地就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说:“拉肚子……”“胃好痛!”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病小恙,若是经常来骚扰,那也是蛮痛苦的!

关于胃肠疾病的治疗,我认为关键就两个字——“通导”!

胃肠之疾:食积、胃痛、反胃、便秘、泄泻,解决关键是通导

先来看食积:

顾名思义,可知食积由饮食停滞而得,多因脾胃运化失常,食物积滞不行所致。

表现为:胸脘痞满、嗳腐吞酸、厌食、脘腹痛而拒按、大便秘结、舌苔厚腻等。多见于小儿及素日体壮阳盛之人。

此类病人侍其体壮胃健,常因饮食不节而损伤胃肠,致使积滞不行,郁而化热。故临床上以嗳噫食臭、厌食、便秘不通为诊断要点。

因其为实、为热,故治疗上以通下积热为不二法门。然仍应细斟其实之多少,热之轻重,辨证选方。

再看胃脘痛:

胃痛,是一个常见病,通常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并多伴有烧心、吐酸、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等症。因其病位在脐上心口部,所以古人亦常称其为心痛或心口痛,病多缠绵不解。

究其辨证分类,一般认为虽有寒热虚实数端,但就临床所见,所涉及的脏腑多为肝、胃、脾,久病患者尤以脾胃虚寒者为多,故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脾胃虚寒的疾病,治疗上最多用补中健脾胃,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胃肠之疾:食积、胃痛、反胃、便秘、泄泻,解决关键是通导

那么反胃呢?

反胃亦称翻胃、胃反,其主证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者为未消化的食物,吐出则舒。中医学对本病之认识,亦多责之于饥饱忧思,损伤脾胃,以致中焦虚寒,不能消化水谷,病久及肾,下焦无火,所谓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云云。治法多为温中健脾、降逆和胃之剂。

我认为,此症乃因瘀血内阻,幽门不通,胃气不得下降,阴津不能滋润大肠,故大便干结,腑气不行,浊气上逆而反胃作吐,治宜活血润燥通便。

再看便秘: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它可以见于许多疾病,这里主要是指胃肠燥热引起的习惯性便秘和痔疮、肛裂、肛门手术后伴发的便秘等。这种便秘的特点是大便经常干结,隔日或数日一行,努责艰难;或伴有头昏、头痛、口臭等,服泻药可通,但停药则便秘复作。有痔疮、肛裂者,还有肛门疼痛、便血等。常用润下而又兼补的办法。

胃肠之疾:食积、胃痛、反胃、便秘、泄泻,解决关键是通导

最后说说泄泻、痢疾: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如水样;痢疾古称“肠澼”,是以泻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主症。以病势来说都有急性、慢性之分。我们这里讨论的均是指慢性者。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说本病的主症都是有寒有湿,乃寒湿积滞于肠中,虚实夹杂。故治疗大法应是攻补兼施,用温阳通下剂。

但泄泻、痢疾又见于虚人误食生冷硬物,凝滞不化,脐腹疼痛,按之亦痛,但又能耐受,排便不畅,杂有少量黏液,舌苔白厚或浊者,可先用温脾汤,常能使寒湿尽去,排便畅利,腹痛减轻或消除,然后辨证选方,治本除根。

总之,这类疾病都有邪实的一面,其病位又都在胃肠,胃肠属六腑,六腑以通为用也,所以通则为用、为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