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附子使用的注意事项(四)

 莫为天下先 2019-11-29

4阳郁亦可致寒,附子法当禁用

人体阳气根于少阴心肾,然必外出太阳始可发挥温煦肌体之用。若因邪气阻遏而致阳气外出不畅或少阳枢机不利不能转输阳气外达,皆可产生“寒”之假象,此当开通郁闭之阳气,非温法可以取效,附子当禁用。

前辈医家论治此类阳郁之证甚多,如仲景《伤寒论》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里热炽盛阻塞阳气外出之路故见手足厥冷,此所谓热深厥深,治当以白虎汤清泻里热,邪热退而阳气自出,手足可温。又如第355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此乃痰浊结聚胸中闭阻胸阳,以致阳气不达四末,故见肢厥,治当涌吐实邪。此外318条之四逆散证,乃少阳枢机不运,气郁肝胆而致少阴阳气不能外出太阳,治当梳利肝胆,透达郁阳。又如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第6条云“阳明温病……肢厥,甚则通体皆厥……,大承气汤主之”,乃燥屎内结,以致阳气不得外达,故见“水极似火”之假寒证,当以大承气汤攻下开郁。可见前贤早有明示———阳郁亦可致寒,治当开其郁闭,医者若不详审病机,见恶寒厥逆便施以温法,难免犯虚虚实实之戒,夭人性命。如朱丹溪治进士周本道,得恶寒病,自认为寒证而服附子数日,恶寒非但不减反而增甚。丹溪诊其脉后断为痰浊闭阻,阳气不能外达,行催吐之法吐痰一升许,恶寒乃除。并告知周本道当内观静养,则水可生,火可降,附毒不发,周未尽信,劳心仕途,果致附毒发作,患发背而殁。

阳郁致寒的辨识,当以舌红、苔黄、脉有力为凭,若见此等舌脉,即使患者身冷肢厥,亦不可轻投温药。正如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所言:“肢冷、腹冷、周身冷等,乃临床常见之症状……若脉沉而躁数舌红者,不论何处冷,甚则冷如冰,皆为阳郁所致,不可误用热药温阳。”

5小结

综上所述,附子虽为“百药之长”,用之得当可起沉疴,除顽疾,救危亡,但若不当使用,其弊亦甚。故吾辈用之,当注意以下四点:(1)附子非补虚药,且为有毒之品,不可乱服,使用时应当注意炮制、剂量、煎煮、配伍以避免中毒;(2)附子发挥作用必赖肾阴为其根,故用之扶阳时要特别关注肾阴是否充足,对于不足者要配伍培补肾阴之药以固根本;(3)寒证病位有三阴之分,治之各有主药,附子可用于太阴、少阴之寒,对于厥阴之寒往往力所不达,需要转换治疗思路;(4)阳气郁闭亦可致寒,治当开其郁闭,此类情况禁用附子,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