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记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汪书力

 大雪无痕3H555 2019-11-29

“公平正义建立在每一个案件的积累之上,我对自己的办案要求是内心确信我是心安的。”总结自己的法官生涯,汪书力这样说。这,也是代代相传的法官精神。

今年53岁的汪书力,已在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了34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千变万化中有一点始终不变,那便是他坚守着的初心:以我公正之心,做一名人民的好法官。

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考验

你递交的缓期鉴定申请书因存在误差不能被批准……”111日下午230分左右,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间办公室里,民二庭法官汪书力依程序给某案件当事人打去电话沟通相关事宜。

解释完毕,对方拉起了关系:“我和您是老乡啊,您照顾我一下,我改天安排。”汪书立当即严肃回绝:“不能接受安排,安排在水里起不来。”一句话,令对方哑口无言。

这一幕,发生在记者来采访的前几分钟里。

汪书力所在的民二庭办理的多是商事案件,经验丰富的他是同事们眼里的“最强大脑”,总能在纷繁的细节中抽丝剥茧,办案速度和质量令人折服。

作为一名资深法官,他一直坚持“有理说在庭上“的原则。由于信息公开,开庭前,偶有代理人或当事人打电话来说明案件情况,他总是断然拒听。

庭上,他非常重视程序的公正,尤其是让各方当事人都能得到公正发表意见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追求审判结果的公正。庭审结束当事人审签笔录的时间里,有时他会询问各方代理律师:“你是否充分表达了你的代理意见?”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充分表达了意见,也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汪书力说:“因为在庭审过程中他们都感受到了程序的公正,感受到自己的诉求被认真审理了,证据被充分展示了。”

在一件上诉案中,汪书力担任合议庭成员主持法庭调查。其中一名上诉人因故未能到庭,委托其姐姐做诉讼代理人,可是其姐姐并非专业律师,不具备相关法律知识,在心理上也处于相对弱势。敏锐的汪书力很快意识到并适时提示她客观表达诉求,保证了双方当事人的同等话语权。

“他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作为法官,难免会受到各方糖衣炮弹的围剿,谈到这个,同事说,全院上下都知道汪书力“不近人情”,多年来,他本本分分,从不收礼、从不去不该去的地方、从不办人情案。

公正司法,“不枉不纵、不偏不倚,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考验”。正是源于这样的坚守,他所办结的案件,从没有当事人上访、缠访、闹访。

从公正出发,释放法律的温度

从庭上汪书力法官连问三声……(对方律师)满脸通红、汗水都流下来了……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了这场官司的输赢……赔多少,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他们给我妻子一句道歉的话。”

这段话,出自一封上诉人丈夫给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送来的感谢信,信中,他说,收到二审判决书,他病重的妻了哭了整整一天。这对农村夫妇没想到汪书力法官本着“主持公道、维护和谐、高效服务”的原则,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与权威,更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和温情。

送来感谢信和锦旗是今年7月下旬的一天。那天,上诉人丈夫特意将感谢信写在巨大的牌子上,顶着酷暑的烈日在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门口站了一个多小时,他以自己能想到的最真诚的方式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孝感有这样让老百姓信赖的好法官。

感谢信读来令人泪目。也许内心有同情,也有温度,但对于汪书力来说,他不过是再一次心怀公平正义,办了一个让自己心安的案子。

今年9月,村民刘某维、马某红夫妇请工人拆房屋,准备盖新楼。开工前,夫妻俩给工人们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拆除旧宅时,工人杨某华不慎坠落受伤,经司法鉴定构成八级伤残。但保险公司随后又依行业标准对杨某华进行了一次司法鉴定,结果是其伤残等级程度不符合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最后,雇佣双方就赔偿事宜未能协商一致,以致成讼,一审判决适用两种伤残标准分别进行了责任划分,以致进入上诉程序。经汪书力主持审判,适用了同一种标准进行赔偿。

“我们天天办案,可能会疲倦,每一个案件在我们这里是程序,对当事人来说却是某一个人生阶段甚至一生里最重要的事。”汪书力说,“每回坐到庭上,法官要解决的无非是当事人要什么、能否给他,一审判决是怎么做的、是否合理,一审、二审当事人分别提交了什么证据以及主导双方律师或当事人展开辩论,而贯穿始终的是必须保持每一个案件的公平公正。”也正如此,才能体现法院怎样为人民服务。

当一名好法官是他终身的追求

汪书力出生于一个教师世家,一家三代人出了17个教师,唯有他走上法官之路。进入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的那一年,他才18岁。“教师和法官,都是为老百姓做点事,这是我们的家风。”他说,当一名法官是他的梦想,当一名好法官则是他终身的追求。

上午一个案件,下午一个案件,每天围着案件连轴转,对于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们来说是常态,汪书力亦不例外。

2018年初的一天,正在主持庭审的汪书力忽然腰痛难忍,冷汗直冒,浑身僵硬,这是他强直性脊柱炎的老毛病又犯了,同事们纷纷劝他休息。

“庭审不可耽误啊!”汪书力深知,中断庭审会造成案件审理延期、当事人多次往返、诉讼成本增加。他婉言谢绝同事,吃了两片止疼片坚持开庭。直到所有案件庭审完毕,他才安心住院,此时距离他病发已经过去了7天。住院期间,他也没闲着,一边打点滴,一边酝酿结案,甚至往返“两院”参加合议案件。

就在春节前两天,身体不适已久的他被确诊为结肠癌,需要进行手术。谁也没想到,此时此刻他想的仍然是自己手头的案子。“一治疗就会耽搁已开庭案件的审结时间,手术能等,结案不能等啊。”热闹的新年,准备手术期间,他在医院、法院间两头跑,挑灯夜战,完成了8份裁判文书的制作。节后,当庭室同事看到这些文书,无不动容。此时,他刚在医院里接受了结肠癌根治手术,被切除结肠30多厘米,后历经6次化疗。

在二次化疗后,他便马不停蹄地重新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尽管同事因为心疼主动帮他分担工作量,可他习惯了忙碌,习惯了每天在庭上,完全闲不下来。上个月有一天因故取消了开庭,他反倒觉得浑身不自在,过了一天一开庭才元气满满。“工作是对病痛的最好治疗。”汪书力笑着说,颇有拼命三郎的味道。

办案能手、优秀共产党员,被省法院授予个人二等功……这些年,汪书力荣誉加身。但在他心里,名利并不重要,他只想做个合格的法官,争取多办案,办好案。

他是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最早拥有法律硕士学位的法官,却从不因此而骄傲,一直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取经,并将审判理念和技巧传递给年轻人。

除了办案,他还加入了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年干警导师阵营,倾力培养新人。目前由他一对一传帮带的书记员董艳乐告诉记者,汪书力虽略显严肃,却从不摆架子,对新人像父亲一样关心,传授知识更是倾囊相授,令他们少走了许多弯路,成长很快。

这就是人民的好法官汪书力。聆听他的故事和心声,不难发觉他做到了一名法官对法院公平正义的坚守——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