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层公交车

 皮皮中尉 2019-11-29

一个人之所以会呈现如今这般模样,往往离不开之前若干年若干经历的冲刷积累,逃不脱往昔曾经的陶冶影响。在人复杂的潜意识中,总有一些物件儿能左右思绪,指引未来的方向,引导当下的生活。我赫然发现,双层公交车对我就有这么点儿神奇的意味。

我喜欢坐双层公交车。自从前些年不再热衷于开车上下班,公交地铁就成了每天的交通工具。相对于高峰时段密不透风拥挤不堪的地铁,我喜欢公交车的不紧不慢,更喜欢攀上双层公交车的“二楼”,居高临下,怡然自得。
当然,所谓这两年乘坐双层公交车的经历感受,远不够在潜意识里占据一席之地。只是每当坐在宽敞明亮的“二楼”上,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近感,总会忍不住思忖,这外形笨重粗大的公交车,到底是何时开始进入我的思绪呢?

第一次邂逅并喜欢上双层公交车,应该是十岁左右。因为家里有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所以我特别喜欢观察屏幕中的人物衣着和物体颜色。在伦敦街头行驶的红色双层公交车,就是这样披挂着一身喜庆的色彩,映入了我的眼帘和脑海。

在没有遇见这团红色前,我对于英国的印象仅限于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和所谓大英帝国,但有了这团红色,十岁的我与神秘国度之间的距离就被猛然拉近。

原来,英国也有公交车,英国人真幸福,连坐公交车也能做到“这位客官,楼上请!”我看着这辆红色的“移动楼房”一个劲儿出神,想象自己也上了“二楼”伴随着马达轰鸣兜一圈儿,多威风呀!

不过,那时的我只能想象。因为在现实马路上飞跑的,不是拖着辫子的电车,就是中间夹着段“手风琴”加长公交车,车里总是挤得摩肩擦踵,估计上面的人谁也找不到威风的感觉。

第一次亲身坐上双层公交车,是在我读本科时的上海。大学一年级,我迫不及待地走出安静的校园,打算融入这个城市。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选择的融入方式也很普通,勤工俭学当家教。

在老师的热情推荐下,我很快就拥有了第一个“客户”。为了一次挣到三十块钱,我需要每周五下午乘坐43路公交车长驱二十公里,在南浦大桥的引桥下换车,然后再深入浦东大约十公里,再然后,步行十五分钟。


记得我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43路车起点站时,惊喜瞬间压过了初次探险的恐惧,因为,43路竟然是双层公交车!和儿时记忆中的那团火红不一样,43路的周身贴满了广告,满眼的花花绿绿,几乎连车次显示屏都要覆盖住。但这跟我能上“二楼”的兴奋比起来,压根儿不算什么。我当时一路蹦跳着窜上顶层,坐在空旷的第一排,心里在想:“哇塞!这下我可坐在了司机的上头,看得比他还远!”


车子启动了。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声和明显的颤动,我趴在挡风玻璃的护栏上东瞅西望。我看到平时不易看到的小卖部屋顶长满了杂草,我发现校门前的小河里竟然还躲藏着几条破旧的木船,我望见校门口的那条街道在拐了几个弯之后变得豁然开朗,接着,我看到一座雄伟的高架立交桥和其他同样高大的立交桥在城区里交汇,绵延向前,一眼望不到头。

原来,我老老实实厮守几个月的校园竟然只是硕大城市的一角,原来我要只身探究的目标竟然如此遥远!我在公交车的顶层不住地感叹,不住地兴奋,我突然在心头又涌起一个奢侈的念头,如果这辆笨重高大的双层车能这么一直开下去,如果它能载着我回到家乡该多好!

43路公交车载着我一路向东再一路向北,在高楼大厦的繁华街区驶过,在一条条幽深的弄堂口滑过,我如饥似渴地饱览城市风光,感到格外的新奇。如今的我,还是要感谢这次双层公交车的“首航”,因为正是那历历在目的新鲜和兴奋,冲淡了我初次担当家庭教师的紧张,打消了一个男孩儿独自漫游陌生城市的惊慌。

双层车留给我的初始记忆不仅有兴奋新奇,也有紧张波折。某个寒风凛冽的冬夜,在和学生家长交流一番家教心得之后,我的规程比以往要晚得多。刚刚从浦东坐车回到浦西,就看到熟悉的双层车从我后方疾驰而过。我看看手表,再看看鲜红的汽车尾灯,脑海里疾如闪电般进行了计算:“这是末班车!错过了就麻烦了!如果打的再换乘地铁,我的三十块钱就剩不下几毛了!追!”

于是,我紧盯着尾灯,拎着书包,在非机动车道上迈开大步飞跑,跑向下一站!从南浦大桥的引桥到下一站,足足有1.5公里,为了追上双层车,我拼命地跑,我在周末的晚上为自己临时加了一堂1500米的长跑测试赛!因为夜深人静,因为车辆稀少,尾灯在加速,离我越来越远,但为了那一线希望,我顾不上擦汗,拼命地追!

远远地,我看到了站台,也看到双层车的车门打开又合上,车子微微一颤,缓缓离开站台。只差五十米!我绝望地放慢了脚步,心中随即涌起一阵失望的苦涩。可就在这时,车子竟然停在了站台最远处!顿时我鼓起最后的勇气和体力,一个冲刺就撞进了车门。

在车内暖融融的空气包裹我的同时,我看到了车长充满微笑的目光。我上气不接下气地向车长点点头道谢,感谢他专门停车等我。那一刻,那个微笑,那难忘的暖意,让我突然有了回家的感受!


坐在顶层第一排,看着布满灯光璀璨绚烂的都市夜景,我忽然忍不住泪流满面。为了以前看不到眼里的三十块钱,为了以前从不在意的公交车,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飞跑,我在寒冷的冬夜汗流浃背。


双层车,带给我的感受也是双重的。那当中既有一个男孩儿曾经在陌生城市中的努力上进,也有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对艰辛生活的感慨。泪洒双层车的那个晚上,我想家了……

如今的我,在有亲人朋友陪伴的这个城市里,喜欢乘坐双层的9路公交车。有时9路已经驶来,但因为不是双层,我宁愿再等下一班,等我喜爱的双层车。

如今的我,喜欢坐在顶层的最后一排。无论是带着早晨残存的睡意,还是裹挟着一天工作的疲惫,我喜欢独自一人坚守宁静的角落,喜欢看前方宽敞的车厢,喜欢就这样在城市的街道上穿梭。

一天清晨,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和妈妈一起攀上了顶层,叽叽喳喳坐在了第一排。他隔着挡风玻璃大喊大叫,任凭妈妈再怎么管教,也要把自己的兴奋表达出来。离他们比较近的乘客三三两两往后坐,都想离“噪音”远一点儿。


此时的我,静静地坐在最后一排看着男孩儿的后脑勺。我觉得他很幸运,我那份关于双层车的梦想和兴奋,是在十八岁那年才实现的。我希望他能和我一样,把这份兴奋新奇保存得久一些。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爸鼻马迷”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