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大学时,教授曾经分享他的旅游心得。他说,相对于跟着导游到处坐车拍照购物,他更乐于随意在陌生的街头闲逛,吃普通的饭菜,和普通人聊天,因为细节才更有趣,不经意的瞬间反而更彰显欢乐。一语即出,我们这些半大男孩儿点头赞同。其实我们当时的点头不过是囫囵吞枣,听得似懂非懂,最多是明白了字面意思,却来不及细想思忖。我们当时最期盼教授说的,恐怕是考试的范围考题难易,谁会去考虑细节、快乐、旅游这些不相干的事情呢?
转眼十几年过去,我还是顾不上细想所谓旅游的快乐,没时间寻找所谓旅游的细节。因为工作,因为生活,因为工作生活的周遭,我们身不由己逐流随波,淹没于千篇一律周而复始的漩涡。 那些旅游时兴高采烈拍下的照片、录下的视频,多半都存在手机亦或电脑的某个文件夹里,难得会点开欣赏一番。旅游,多半就是一次忙里偷闲,一次日常生活的变奏,旅游之后,无欣喜无悲伤,一切如常,一切照旧……这天,当我和妻子女儿踏进阳光明媚、绿意盎然的苏州园林之际,我依旧顾不上细想。在出游的前一天下午,我还在交接工作,不厌其烦地在每一个工作群里安排各种细节;在出游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在赶写文章,保证个人小号的如期推送。即使人已经站在了留园门口,我还在想,参观留园大概需要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应当在哪里吃饭,之后我们应当如何赶往下一个景点……也许,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生活的模样:太多的思绪需要厘清,太多的过程需要理顺;也许,每一个被生活所累的人都有如此的感慨:生活本身就像一幅壮美的油画令人神往,但走近之后才发现油彩斑驳,大失所望。 这时,一阵突如其来的急雨,打破了我们既定的游览路线,也在不经意间,把寻常打破。 伴随一团阴云从天空袭来,光线连同满园的绿色,顿时黯淡了许多。还没等我回过神来,晶莹的雨滴就扑扑簌簌地开始下落。雨滴敲打在回廊乌黑的瓦片上,敲打在青灰色的砖石甬道上,敲打在翠绿的竹叶上。紧接着,雨滴的“伙伴们”越聚越多,它们齐声欢歌,应声而落,雨的音调和着微风,如同两个声部合成了一个,渐趋高亢,从扑扑簌簌变成淅淅沥沥,再从淅淅沥沥变成哗啦哗啦,一发而不可收拾。没办法,我们一家三口只好停留在回廊中,就势倚坐在廊内的栏杆旁,静静地看雨滴飘落,静静地听风声唱歌。雨滴静谧地抚摸我的手臂,送给我微微的清凉;风的触手轻轻伸进衣衫当中,让刚才还湿热难耐的肌肤顿时一阵惬意。很神奇的,我竟然忘记了起初那些杂乱的念头,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坐着,享受这通体舒适的欢乐时刻。哔哔啵啵,那是密集的雨滴在戏弄竹叶,就像一双轻柔的手在轻轻挠动婴儿的胳肢窝,引来一阵阵无邪的欢笑;噼噼啪啪,那是密集的雨滴在轻拍瓦片,就像一双轻柔的手在疲惫沧桑的躯体上按摩,引来发自肺腑的感叹;滴滴答答,那是密集的雨滴在敲打太湖石垒就的假山,就像一双手在富有节奏地捶打布满灰尘的被褥,发出畅快的欢歌。雨水滴落在栏杆旁的青石上,在青色中渲染出一滴浓墨,那浓墨迅速洇开扩大,转而消失;雨水滴落在眼前的碎石甬道中,撞出一朵绚烂的水花,然后又温柔地依偎在石缝中,泛出一片银白;雨水滴落在头顶的乌瓦上,拉出颀长的身形,变成一条条细细的银线,再组合成一道透明纯洁的珠帘,令人目眩。 最令人叫绝的,还是雨水与绿叶的联袂上演。透明的水加上嫩绿的叶,把嫩绿洗脱得愈加清晰明亮。而那娇艳欲滴的绿叶,在雨水轻柔的抚摸下,不停地点头,不停地摇晃,如同一个个在水中嬉戏的幼儿,绽放灿烂的笑脸。看着这一幕,我猛然想起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个词,“一碧如洗”!过去,我只把自己的思维停留在了字面上,今天,我方才领悟到这四个字所包含的欢乐,永恒的欢乐。 我不禁回头审视自己刚刚游览过的路线,透过红色的窗棂看回廊外重重叠叠的树木,看亦真亦幻的亭台楼阁。在雨和风的助力下,江南的绿,江南的柔,江南的情,呼之欲出。我转身看身边的妻子和女儿,她们也似乎忘记了时间,完全沉浸在这风雨竹石构成的美景画卷之中。她们的眸子里透着安静和喜悦,她们的脸颊上洋溢着浅浅的快乐。顿时,我明白了。在那个缺乏互联网缺乏多媒体的年代,古人也在想方设法地寻找欢乐的源泉。曲径通幽、移步换景,这些实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技法,不只是为了实现“五步一景”,更是为了在须臾间忘却时间,在细节中感受巅峰体验,把自己融化进无穷的欢乐。感谢这场急雨,感谢这曲风雨竹石的乐章,我体会到和家人共享美好的欢乐,体会到十几年前教授关于细节的真意。人们总是感叹白驹过隙春宵苦短,总是哀怨没有时间享受欢乐。其实,欢乐一直都很简单,在必要的时刻停下脚步,在合适的时机品味生活,我们总会被无数的细节包围,体验到难得的欢乐。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爸鼻马迷”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