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虽然陪读很累,但现在就挺好!

 皮皮中尉 2019-11-29

马迷说:《虽然陪读很累,但现在就挺好!》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实在算是幸运的一代。当学生时,经历了少年时代的纯天然成长;为人父母后,又经历着二十一世纪陪读的种种压力。我们这代人就像一个压力阀,不断感知着社会变化的脉搏,感受到时代进步带来的磨砺和动力。

很多人都说:如果咱们孩子的学习状态还能像咱们小时候一样,没有培训班,没有繁重的作业就好了。

很多人还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像国外的孩子一样,上学时只背着足球,连教科书都不用带就太好了。

说这些话的当然都出自好意,愿望也都很美好,但依我看来,这些想法并不完全合理。

首先,时光无法逆流,时光的年轮也不可能倒退到我们自己的童年和少年。在这样一个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我们当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效率已远远无法推动时代的进程。

所以,目前的学习压力和节奏似乎是必然的。我们家长惯用的一句话是:“我们从小也没学那么多东西,现在也没见变傻,不都活得好好的。”这种话我也曾经说过,但扪心自问:说这些话的家长,现在未必活得像说的那般好,甚至我们年届不惑“高龄”之时,也能切身体会到一天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要跟时代脱节的威胁,更不要说正处在适学年龄的孩子们了。

其次,国外的孩子并不想我们道听途说的那样轻松自在。试想,如果那些孩子真如我们所听说的那样每天上学就是玩,数学几加几都算不清楚,那么资本主义庞大的国家机器靠这些“纨绔子弟”就能支撑运转吗?这些年,随着信息资讯的发达,我们所了解到的是:无论身处东方还是西方,从求学到就业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激烈的竞争。任何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职业,都是需要奋斗得来的。

一位移民北美的朋友告诉我:“孩子如果优秀,在国内优秀,在国外也可以优秀;孩子如果不优秀,在国内不优秀,在国外也很难优秀。国外和我们一样有学区房,有好学校和差学校,学校里有好班和差班。出国未必是天堂,不出国未必是地狱,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选择努力奋斗过上更好的生活,或者选择平平淡淡地做个普通人。”

我们的现状,是身边的社会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平均,孩子拥有的机会也不均能。我们身处省会城市,虽然不像一线城市那样名师名校云集,但我们应该感到幸运而不是去抱怨陪读和培训班的种种压力。至少我们还有大量资源可供选择,至少还有接受较好教师培养的机会,我们现在能享受到的资源是好多地方的孩子无法企及的。

当然,接受教育和选择商品一样,贵不一定就是好,多也不一定就是好,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点需要家长严格把关。孩子的智力、体力、心理状况是与之朝夕相处的家长们最为了解的,如何不被各种宣传所蛊惑,如何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有所提高,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有句老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更何况教育本身是没有终点的,它是一个对各项知识技能不断精进、对人的心智不断提升的过程。每个人心中的“罗马”是不同的,去向“罗马”的路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为了一个小升初十个八个培训班地报,可以把考外语学校当做考清华那样考,我们也可以悠着点儿,留有后劲奔走在人生路上……根据个体差异,做出自己的选择。所以我的观点是:虽然陪读很累,但现在就挺好!我们千万不要抱怨,要珍惜目前的教育资源,您可以不选它,一旦真的想选时,有的可选才是一种真正的幸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