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晋国乃至整个春秋战国的“曲沃代翼”究竟是怎么回事?

 零壹贰012 2019-11-29

春秋初期,晋国发生一场持续几十年的大规模内乱,这就是著名的“曲沃代翼”。“曲沃代翼”对晋国乃至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那么“曲沃代翼”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影响晋国乃至整个春秋战国的“曲沃代翼”究竟是怎么回事?

西周时的居民分为“国人”和“野人”两种,居住在城邑中的“国人”掌握了绝大部分经济资源和军力。城邑越大则居住的“国人”越多,城邑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城主政治军事实力的强弱。

影响晋国乃至整个春秋战国的“曲沃代翼”究竟是怎么回事?

正因如此,西周制度规定贵族领主的都城大小有严格的等级划分。诸侯的都城最大不能超过天子都城的三分之一,大夫的都城也不能超过诸侯都城的三分之一,与都城相等的城邑都不许分封。

影响晋国乃至整个春秋战国的“曲沃代翼”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西周制度在周平王东迁后逐渐解体,有些诸侯便将与都城大小相等的城邑封给大夫的例子,比如郑庄公把京城封给弟弟叔段。“小霸”郑庄公最后消灭了弟弟,可晋国没有这样好的运气了。

影响晋国乃至整个春秋战国的“曲沃代翼”究竟是怎么回事?

晋昭侯元年(前745年),晋昭侯将曲沃封给了自己的叔叔成师,成师此后便被称为“曲沃桓叔”。曲沃的大小与晋国都城翼城的大小相等,当时就有很多明白人反对将曲沃分封给大夫成师。

影响晋国乃至整个春秋战国的“曲沃代翼”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晋昭侯却无视了这些金玉良言,依然将曲沃封给叔叔成师(曲沃桓叔)。曲沃桓叔便利用曲沃的资源快速发展,晋国出现了翼与曲沃两个中心并立的局面,而晋昭侯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影响晋国乃至整个春秋战国的“曲沃代翼”究竟是怎么回事?

晋昭侯七年(前739年),晋昭侯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曲沃桓叔的支持者潘父杀死了晋昭侯并准备迎曲沃桓叔继位。但大部分晋国人反对“曲沃代翼”,杀死了潘父并击退了曲沃桓叔。

影响晋国乃至整个春秋战国的“曲沃代翼”究竟是怎么回事?

桓叔退回曲沃后忧愤而死,“曲沃代翼”第一战失败。但翼城的晋国嫡系只能阻止曲沃的庶支取代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消灭曲沃一族了。而曲沃桓叔之子庄伯继父遗志,继续进行“曲沃代翼”。

曲沃庄伯与其子武公与翼城的晋国嫡系先后进行了四次大战,四代晋君都死于曲沃之手。不过由于周天子和周边诸侯的干涉,“曲沃代翼”四次大战都以曲沃撤退告终,没能实现“曲沃代翼”。

影响晋国乃至整个春秋战国的“曲沃代翼”究竟是怎么回事?

虽然“曲沃代翼”没能实现,但曲沃与翼城的力量对比在四次大战后根本逆转。被射中肩膀的周天子和周边诸侯也越来越不愿干涉曲沃与翼的嫡庶之战,“曲沃代翼”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了。

于是在晋侯缗二十八年(前678年),曲沃武公通过贿赂周釐王排除外来干涉后与翼城爆发第六次大战,最终将翼城的晋国嫡系彻底消灭。曲沃一族在六十多年斗争取得了“曲沃代翼”的全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