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轻易不理孩子 , 伤害超乎你的想象 | 伴读

 痕迹资料库 2019-11-29

别不理孩子 , 伤害超乎想象 来自中国教育报 09:14


你知道吗?

一个孩子,他最害怕爸爸妈妈对他说:“我不要你了。

这句话,我相信很多父母都对孩子说过,但还有一件事同样让孩子感到害怕,那就是父母不理他了。

今年6月份,南京有名男孩离家出走10多次,原因很简单,因为父母天天在家玩手机,他觉得他们不理他,不在乎他,于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男孩在地铁站被民警带到警务室了解情况,知道他还没吃晚饭,民警给他买来了包子、牛奶,男孩对民警说:“下次如果我再跑,直接跑到你们警务室。

在他眼里,警务室的叔叔阿姨可能比父母更关心自己,这是多么心酸的一句话。

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

他们常常表现出任性、难以管教,其实只是想父母多关注自己一点,又找不到好的表达方式。

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能及时回应自己。

有次出差,在车站遇到一对母子,孩子很兴奋,缠着妈妈问东问西。

妈妈带着耳机忙着和谁聊天,一开始还嗯嗯哦哦地答应着,等到一会就不耐烦了,跟赶苍蝇一样,让孩子坐在一边别瞎闹。

“妈妈,你怎么不理我!

“忙呢,你自己玩你的,我在旁边看着你!

“你陪我玩嘛!

“我不是在这陪着你的嘛!

很多家长常常陷入一个误区,总觉得和孩子待在一起就是在陪孩子、爱孩子。

事实是,孩子要的不是你无时不刻的陪伴,而是陪伴的时候你能回应他,不仅是对话,还包括眼神上的、身体上的,感知到孩子情绪的变化,并及时回应。

这种童年时期与父母的互动,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

心理学上有个特别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一开始,他们先让妈妈先和孩子互动。不管孩子做什么,妈妈都一直配合,给予回应。

静止脸实验开始,妈妈面无表情,孩子发现了,想办法引起妈妈注意。

不管孩子怎么竭尽全力逗妈妈笑,但是妈妈仍然面无表情。

最后孩子受不了,嚎啕大哭。

这个实验用时两分钟不到。你能看到,短短的时间里,这么小的孩子对妈妈的情绪感知能力有多强。

他渴望与妈妈互动,一旦妈妈不理他了,变得冷漠了,他同样会感到焦虑。

再小的孩子,都在寻求父母的关注。忽视和孩子交流、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这种行为,我们把它叫做情感忽视。

在《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临床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提到:

“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过让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误。但真正有害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对孩子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习惯忽视孩子的父母常常看不到孩子的感受,比如:

陪伴与孩子玩耍,心不在焉,玩手机、打游戏;

忙的时候,赶走孩子,让他别来烦你;

孩子犯错了,想给他点教训,几天不理他......

或者觉得孩子的感受是错的:

孩子在外被人欺负:“为什么没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孩子哭着不去打针:“打针一点儿不疼,有什么怕的!”

玩具坏了,孩子很伤心:“有什么好难过的,不就一破玩具!”

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打击和“被拒绝感”。

一次两次或许没关系,次数多了,孩子觉得父母并不在乎自己,然后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爸爸妈妈关注。

情感忽视带给孩子的伤害往往是长期、不易被察觉的,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个人孩子成年后的生活。

乔尼丝·韦布在书中提到一个叫山姆的孩子,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努力工作就为了给他更体面的生活,大房子,好车子,昂贵的私立学校。

但随着父母工作越做越好,山姆逐渐失去了他的父母。

在他9岁时,父母给他雇佣了第一个保姆,一直到19岁,他都是保姆带大。

物质生活再好,山姆并没有因此而幸福,反而感到非常抑郁和悲伤。

因为不管请的保姆有多优秀,父母传递给汤姆的信息是:工作远比孩子的情感需求更重要。

精神分析学派中有一句名言: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长期被父母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表面看起来很正常,但是内心却经常感到自卑,总想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够好,甚至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父母的忽视和不回应,对于孩子来说,宛如禁闭的小黑屋,孤独又绝望。

微博前段时间有个热门话题叫“事事有回应的妈妈”:

“妈妈我想去迪士尼。”

“走。”

“成都去不去?”

“去啊,你想去哪妈妈都陪你去。”

“妈妈今晚带爷爷奶奶去吃火锅咋样?”

“宝贝等妈妈回来就去。”

这位别人家的妈妈,让网友羡慕不已。

父母能及时回应孩子,往往让孩子幸福感和安全感十足。

有父母说: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起来很难,我理解的“难”,在于看见孩子,认识孩子。

何为看见?

是能观察孩子,看见孩子的感受,倾听他的想法,并及时回应。

你会发现,孩子每个问题行为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看见这些需求,你才有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帮助他。

足够的关注,足够的陪伴,孩子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所以,别轻易不理你的孩子,你的回应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个人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