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法没那么深奥,原来就2个技法?

 陆增辉 2019-11-30

——  ——  ——  ——

正文

习书法,最困难的就是看古人的“书论”,文言文晦涩难懂不说,单那些稀奇古怪的概念和名词就让人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其实,毛笔书法最根本、最重要的笔法就是“中锋行笔”,这就是赵孟頫说的“笔法千古不易”,古人有关中锋行笔的论述不下两箩筐,但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2个技法就基本可以应付,即运手腕、转笔管。

古人教学书法多是口传心授,晦涩难懂的理论不是为了显摆文化,更多的是圈内人的心领神会

中华书法文化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理论和文化体系。
所谓(毛笔)书法,就是用毛笔写好字的法则。现代书法比之古代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涵,但也不外乎笔法、章法和墨法这三个主要方面,而其中的笔法则是至关重要的。
自古以来,多少文化名士、书法大家都试图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来概括笔法理论,但却都没有办法一言以概之,反而弄得越来越生涩难懂,尤其我们这些现代人不太懂文言,加之现代的生活环境同古人也大相径庭,古人的一些比喻在我们现在看来却无法理解。
比如,古人在形容中锋行笔的笔法时,用“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来比喻,在古人的生活环境下可能比较好理解,但现代人、尤其是八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人,他们住的房子从来没有漏过,怎么能够感受“屋漏痕”?
他们从来就没有见过钗股和锥子,又怎么能够体会“折钗股”和“锥画沙”呢?
我曾经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有时却以”小人之心“度古人”君子之腹“。古代人教授书法,多是家传,而且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来面对面、手把手的教,而这种口传心授又多是针对自己的子弟的,尤其是一些自己经过多年才感悟的笔法,则只能在自己的家族小圈子里传播,别人是无法得到真传的。
所以,他们就会将一些重要的笔法理论弄出一些晦涩的概念,就像一种秘诀,只有”小圈子“里的成员才能领会,而外人则只能是一头雾水,云里雾里了。
启功先生
现代书法条件下,很多”大师“可能对古人的笔法有了自己的理解,遗憾的是他们在讲解时却故意讲得很深奥,把本来不复杂的问题说的高深莫测,好像不这样拽文,就显示不出其有文化一样。
我非常敬重启功先生,也很爱看他老人家讲课的视频资料,他在说到拿笔时就说”会拿筷子就会拿笔,不要非得强调什么握笔法“,说到笔法时他说”行书要当楷写、楷书要当行书写“.....多么浅显易懂,而又多么生动形象。
所以,我一直认为,在现代生活环境下,必须用现代的文化现象和语言工具来形象地解释古代的一些笔法特征,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必再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来说明,那样看起来很有文化味,其实是说的人不明白,听的人更糊涂。

赵孟頫说”笔法千古不易“。千古不易的笔法其实就是中锋行笔

赵孟頫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是一代书法宗师,是”二王“体系书法的传承者,也是中国正统书法的弘扬者,同唐代的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一起被誉为”中国楷书四大家“,在中国书法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赵孟頫在其《定武兰亭跋》一文中曾经写过一段话:“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这句话后来成为传世名言,也成为书法理论的精辟论断,一直被书法界引用了700年,至今仍然是书法家常常挂在嘴上的名言。
赵孟頫说的”笔法千古不易“,这个笔法其实就是中锋行笔。
对于中锋行笔的理解,不能机械地理解为每一个笔画都要求绝对的将毛笔的笔尖写在笔画的正中,而是大多数情况下尽量保持毛笔的尖锋不超出笔画的外边线。这也就是古人所言”常令笔锋在点画中行“的意思了。

毛笔的中锋行笔有”八面出锋“和”一面用锋“两种,对应的笔法也有”运手腕“和”转笔管“两种

八面出锋示意图
说到毛笔的中锋用笔,就必须涉及到怎样出锋、或者说出锋方向问题。在这里,我有必要再啰嗦一下毛笔的锋面问题。
古人所谓的毛笔锋面问题的论述,最有名的就是米芾的”八面出锋“的推崇和对唐人楷书”一面用锋“的批评。
其实,毛笔的尖锋是一个圆锥体,严格说是一个360度方向的概念,所谓的八面也好,一面也罢,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示一个大致的方位而已。
笔的锋面,就是毛笔铺下笔毫之后,同纸接触产生的墨痕面。它会根据笔画的走向而产生不同方向的锋面。
比如写一个横折笔画,开始要用”D“面,笔尖向”H“方向,转折后要用”F“面,笔尖向”B“方向。
八面出锋,就是写字时笔管基本不转动,根据单字笔画的运行方向出锋,笔画往哪个方向走,就用哪个方向的笔锋接触纸面,而调锋面的笔法就是”转手腕“。
一面用锋,就是写字时手腕方向不动,需要用手指转动笔管,以保证笔锋始终同纸面保持一个面接触。这也就是现代一些书家提倡的”捻管法“。
无论”八面出锋“还是”一面用锋“,都要保持笔管同纸面大致垂直,而行笔时,笔尖方向始终同笔画运动方向相反(如下图A)。
笔尖方向一旦同笔画运动方向有夹角就会出现侧锋,但只要笔尖不超出笔画的外延线就是允许的笔法(如下图B);
如果笔尖方向同笔画运动方向夹角过大、甚至垂直,则形成偏锋,这样的笔法不仅写出来的线条质量不好,而且特别伤笔,是书法用笔的大忌,应当尽量避免(如下图C)。
A中锋行笔
B侧锋行笔
C偏锋行笔

八面出锋是最快捷的笔法动作,但需要掌握娴熟的调锋技巧

前面已经叙述过,八面出锋是将笔管保持方向不变,写字时只需通过手腕的翻转运动来控制毛笔向不同的方向出锋。
还是以刚才说过的”横折“为例,起笔写横时将笔尖调向左方,而手腕带动毛笔向右行;至转折时,调整笔锋向上,而手腕带动毛笔向下行。
这里边有一个关键性笔法,就是调笔锋,也就是在笔锋变换方向时,如何使其仍然保持中锋行笔。
因为,正常行笔时,毛笔是弯曲的,完全靠其自身的弹性不能完全复原,在转折处如果不首先将其调整到直立状态,就无法保证下一笔仍然中锋行笔。
调锋前后的毛笔示意图
上图,A为写字后弯曲的笔锋,靠其自身弹性,不能完全恢复到B的状态;B为调整笔锋后,恢复原状的笔锋,这应该是每一个笔画起笔时的原始状态。
八面出锋起笔时的调锋有两种方式:
一是舔笔法。也就是在每一个笔画结束后,将笔在笔舔上捋直,然后再书写下一个笔画。
这样能够保证毛笔始终处于直立起笔,但却很麻烦。如果写楷书还好一些,但如果写行草书,就会影响行气,写出的字就不连贯。所以,这种做法只能用于初学书法、且写楷书时使用,不能作为常规笔法推广。
二是衅笔法。也可以称为原地调锋。即笔画接近写到尽头时,提笔回锋,在原地将笔锋调整到直立状态,再运腕带动毛笔沿下一个笔画行笔方向行笔。
这里所说的”回锋“动作一定不要太大,其实在做这个动作时,毛笔甚至是在原地不动的,只是笔锋在作相反方向的调整。这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练习和体会。

一面用锋多在转折笔画的”转“时使用,并不是整个字都会只用一个面来写字

毛笔是一个圆锥体,而写字是需要向不同的方向运笔的,所以,在实际书写时,可能会更多地用一个锋面的概率大一些,不可能只使用一个面来写字。
作为一种笔法,”一面用锋“的情况多在转折时用到,而这时的转折还是用”圆转“时。
前面在介绍”八面出锋“时,我说到转折是用两个锋面写的,即一个是笔的右锋面,一个笔的下锋面。但”一面用锋“则从起笔到转折后收笔,自始至终只使用右锋面。
这样,在横和竖过渡处,就需要使用”转“这个笔法。毛笔的转笔,有两种技法
一是捻管法。就是用捏笔的食指和中指轻轻的转动笔杆,使笔锋自然的圆转,实现横和竖两个笔法的自然衔接。
这种笔法很受一些现代书家的青睐,尤其在写行草书时,将笔管捻来转去的,很有意思。
二是转腕法。如果是写小楷或其他书体的小字,笔画不大,一般通过轻微的转腕就能实现笔画的转折,而不必去做捻管。
包括一些对捻管法不熟悉的朋友,也完全可以通过转腕的方式来实现。

结语

1.学习书法首先要学习笔法,学习笔法首要的是掌握中锋行笔。
2.中锋行笔并不是要求每一笔都绝对处在笔画中央,而是大多数情况下保持中锋即可。有些笔画要兼用侧锋,但切忌用偏锋。
3.八面出锋是科学便捷的笔法,一面用锋只在某些笔画使用,不能作为常规笔法。如果长时间用一个锋面写字,不仅写不好字,还会损伤毛笔,影响其使用寿命。

 (本平台注重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