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中医病因

 茂林之家 2019-11-30

(一)中医病因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多食、久食肥甘厚味、酒酪之品,超出脾胃的运化能力及身体所需,就会酿生湿痰,瘀阻,化生“痰浊”、“血瘀”、“血浊”、“浊脂”,形成“肥人”。高血脂的发生与痰浊、瘀血、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主要病因可概述如下:

1.情志失调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使水湿运行不利,痰浊内生,阻于脉道,脉道不利,随之瘀血内生,造成痰瘀互结,导致膏脂运化、输布失常,停聚体内。肝与胆相表里,肝病可影响到胆,胆病不能净浊化脂,也可引起血脂升高。

2.饮食不节 若喜静、少动、贪睡、久坐,气机失于疏畅,脾气郁结,积食难化,以致膏脂转化、利用不及,沉积在体内,则易变生为“浊脂”;或饮食失节,嗜食肥甘厚味,克乏脾胃,脾胃运化失司,使水湿不化,痰浊内生,阻于中焦,导致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使水津失布,浊阴弥漫,郁滞不畅,清浊不分,久停体内,则变生“浊脂”,从而使膏脂过多地停留于体内。

3.年老体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五液,脾为后天之本,主受纳,主运化,二者统领全身,但二者阳常不足,阳虚使津液、膏脂运化迟缓。先天禀赋不足,脏腑气血亏虚,运血无力,致气虚血瘀,精微物质不能化生为机体所需,久停体内,变生“浊脂”。 精血同源,二者相互资生,若肾精不足,则精亏血少,脉络空虚,血行不利,久而成瘀,脉络瘀阻,血行不畅,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则会变生为“血浊”或“浊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