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中医退热,效果不错!

 一葉一如来 2019-11-30


发热,临床以外感所致者多见,这里要说的正是外感发热

1
什么是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是以病理性体温升高(腋下温度超过37)、恶风、恶寒为主要症状,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疲乏,或有鼻塞、喷嚏、流涕、流泪 ,或咳嗽、咽干、咽痒,或口鼻灼热感,鼻后滴漏感,或咽痛、声嘶等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

2
病因为何?

六淫邪气,临床以风、寒多见。

3
病机为何?

外邪由皮毛或口鼻侵犯,机体奋起抗邪,正如《素问·调经论篇》所说:“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外热的发生,关键在玄府不通,阳气郁遏,正如西医所解释的“散热减少,产热增加”。

4
治疗原则为何?

外散风寒、内清郁热,对症处理合并症状。

5
治疗方案?

接下来举几个简单案例,以作诠释。

案例一:

患儿李某,男,4岁,2017年9月25日就诊

主诉:发热半天。

诊疗经过:昨夜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8℃,自服小柴胡1包热未退,间断服美林2次,体温降至38℃,汗不多,无喷嚏、流涕、鼻塞,无咳嗽、咳痰,今日解大便1次,头干后烂,精神尚可,睡眠不安,胃纳尚可。

舌脉:舌淡红,苔根白腻,扁桃体Ⅱ°肿大,脉数。

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诊断:外感发热病

处方:

羌活10g 生石膏90g[另包] 葛根30g 

柴胡30g 香白芷10g 黄芩10g 

杭芍10g 炙甘草10g 桔梗15g 

生姜 15g[切] 大枣30g[擘] 生晒参片15g 

生甘草10g 广藿香10g 佩兰10g 

泡苍术10g 焦槟榔6g 焦谷芽6g 

焦麦芽6g 焦神曲6g

3剂,用法:加冷水1000ml,文火煮取300ml,分3次温服,2小时1次,每次服药后喝热稀粥1小碗,热退后弃石膏,改4小时服药1次。禁食生冷冰冻、油腻、辛辣,避风寒。

上方服完第二剂已无发热,第三剂再服一次后停药。

案例二:

张某,女,35岁,2018年1月9日就诊

主诉:发热伴咽痛1天。

诊疗经过:昨天早上感冒后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伴头痛、咽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无汗,怕冷,精神差,轻微鼻塞,无流涕,无咳嗽,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小便正常。自服蒲地蓝口服液、小柴胡颗粒、布洛芬,热未退。平素大便正常。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根稍腻,扁桃体1°,可见脓点,咽充血(+),脉弦数有力。

诊断:外感发热病

处方:

柴胡30g 黄芩15g 生半夏30g 

生姜30g[切] 葛根45g 羌活30g 

生石膏90g[布包] 杭芍10g 香白芷15g 

桔梗30g 生甘草15g 炙甘草15g 

川芎30g 生晒参片30g 金银花15g[最后30分下] 

连翘15g 射干15g 大枣30g[擘]

3剂,用法:加冷水1800ml,最后30分下银花,中火煮取450ml,分3次温服,2小时1次,服药后泡脚,同时喝热稀粥1小碗,热退后去石膏,服药改4小时1次。注意休息,禁食生冷,避对流风。

并予少商、商阳放血各10滴左右,咽痛明显缓解。

1月11日二诊:服上方2剂后热退,现仍有咽痛,自觉精力不集中,双下肢乏力,食欲不振。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扁桃体1°,表面凹凸不平,无脓点,咽红,咽后壁滤泡增生。

脉象:弦细有力

诊断:慢喉痹病

处方:

柴胡25g 黄芩10g 生半夏30g 

生姜30g[切] 生晒参片15g 桂枝嫩尖15g 

大枣30g[擘] 炙甘草15g 生甘草15g 

桔梗30g 木蝴蝶10g 茯苓30g 

生白术30g 炒山楂15g 炒麦芽30g

4剂,用法:加冷水1400ml,文火煮取450ml,分3次饭后温服。

上方服完,咽痛、下肢乏力基本消失,精力、食欲恢复。

案例三:

王某,男,11岁,2018年1月11日就诊

主诉:反复发热伴呕吐9天,伴腹泻、咳嗽4天。

诊疗经过:患者1月2号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日达10余次,呕吐为胃内容物,自服参桂理中丸后呕吐缓解;1月4号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自服参桂理中丸后热退;1月6号7号进食鸡扒后出现咽痒咽痛,自服半夏泻心丸后咽痛加重,1月7号晨起出现发热,自服半夏泻心丸、参桂理中丸等药,仍发热,最高体温39.5℃,伴恶寒、鼻塞流涕,伴咳嗽,夜间明显,有痰,痰少,色绿,唇干,无咽痛,无汗,头晕,无头痛、全身疼痛,下肢乏力,食欲不振,昨天呕吐2次,今日暂无呕吐,有恶心,大便日2-3次,质稀,泻后自觉肛门灼热。今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9*10E9/L。

舌脉:舌红苔白腻微黄,咽充血(+),扁桃体1°,未见脓点,脉弦滑数。

诊断:1、外感发热病 2、外感咳嗽病 3、急性腹泻

处方1:

柴胡25g 葛根30g 羌活15g 

生石膏90g[布包] 香白芷15g 杭芍10g 

黄芩10g 桔梗15g 生甘草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擘] 生姜30g[切] 

生半夏15g 生五味子10g[打] 广藿香15g 

生晒参片15g 天花粉30g 茯苓15g 

草果10g[打] 川连 3g 紫草6g 

青黛3g[布包] 连须葱白2条

3剂,用法:加冷水1800ml,中火煮取400ml,分4次温服,每次100ml,2小时服药一次,服药后泡脚,喝热稀粥一小碗(粥内加入山药或土豆、食盐),热退后去石膏,服药改4小时1次。避风寒,禁食生冷。

处方2:广藿香 5g 艾叶 5g 雄黄 1g生苍术 10g 佩兰 5g

3剂,用法:装香囊,挂于床头或胸前,预防流感。

1月15日二诊:服上方后热退,无恶心呕吐,不怕冷,无腹泻,无下肢乏力,手足冷,偶有咳嗽,晨起明显,喉中有痰声,难咳出,流清涕,食欲尚可,睡眠好,大便偏稀。

舌脉:舌淡红苔根白腻微黄,扁桃体无肿大,咽充血(+),脉细滑。

诊断:外感咳嗽病

处方:

焦白术15g 茯苓15g 生半夏15g 

生姜15g[自备][切] 川厚朴15g 紫苏子10g 

广藿香15g 陈皮10g 苦杏仁6g 

生五味子10g[打] 焦槟榔10g 炒鸡内金10g 

草果10g[打] 旋覆花10g[布包] 杭芍20g 

炙甘草10g 紫苏叶15g 北防风15g

5剂,用法:加冷水1000ml,文火煮取300ml,分3次饭后温服。

1月22日三诊:现偶有咳嗽,食欲好,大便日0-2次,成形,睡眠可。体重23.3kg,身高140cm。现欲改善体质,增加体重。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1:

梅花鹿茸二杠30g 回阳参片50支30g 血琥珀30g 

中紫河车30g 去皮笨山药100g 生鸡内金50g

炒山楂100g 炒麦芽100g 30头三七30g

1剂,用法:共研细粉,每天2次,每次6g,早饭前、晚睡前蜂蜜水冲服。

处方2:小儿开胃汤1包 开胃消食丸 1盒

用法:小儿开胃汤:隔天1次,按说明煲汤。

           开胃消食丸:每天1次,中饭后半小时嚼服。

喝汤、服药粉和药丸期间,其母诉小孩食量大增,以前一顿只吃1碗,现在恨不得吃3碗,但是又担心小孩吃多了不消化,我告诉她,不必担心,开胃消食丸——既开胃又消食,不会消化不了的。1个月后,小孩体重增加了5斤。

案例就列举到此,接下来是发表感言~~

在中医额殿堂里,我还只是个小学生,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才得以稳步成长,初步领会到治病的思路与方法,实感荣幸。在此不揣鄙陋,抛砖引玉,望能引起广大同仁的思考、实践,那么我们中医对维护人民的健康无疑将多添一块砖!

温馨提示:以上处方,未经咨询专业医师,不宜照搬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