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汤

 爱中医2 2019-11-30

痛经汤:钩藤15g 丹皮、丹参、赤芍、五灵脂各10g 肉桂后下5g 广木香6-9g 延胡索12-15g 川断、杜仲各10g 益母草 15g 茯苓10g 

      [方解] 方中钩藤、丹皮清心肝而宁神魂,因为疼痛者,以与心肝神魂有关,镇静安神,才能有效的控制疼痛,故为止痛的前提;丹参、赤芍、五灵脂、益母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此乃通则不痛之意义也;肉桂、川断、杜仲,补肾暖宫,温阳活血,不仅有助于活血化瘀,推动气血畅行的作用,而且阳气温煦,暖宫溶瘀,是消除子宫瘀凝的深层含义;延胡索、五灵脂不仅化瘀调经,又为止痛之良药。茯苓宁心利湿,有助于排浊化湿的作用。诸药组合,故治疗痛经有效。

      痛经者,以疼痛为主也,我们在探索治疗痛经过程中,经历过效仿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琥珀散几个时期。在开始的时期,我们治疗痛经,遵循-般“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原则,选用血府逐瘀汤,以桃仁、红花四物汤为主,加人柴胡、桔梗之升,牛膝、枳壳之降,通过实践,虽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继之又考虑到痛经者,必须止痛,故在活血化瘀、通达经血的基础上,加入止痛性的药物,如五灵脂、延胡等品,故选用了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汤亦的确为妇科治疗痛经的常用验方,但在实践中发现有较重型的痛经,还是不太理想,又深人思考。痛经者,必与血瘀有关,又当温阳活血,并非因寒所致,凡血瘀而心肝气火未过旺,化瘀通络,必佐温阳之品,此乃“血得热则行”之理,故肉桂、艾叶等品,亦应加人,此即少腹逐瘀汤之意也。且阳热能温运子宫血脉者,又当加入杜仲、川断之补肾助阳之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有着“治本”的意义,在实践中果然有效,但是对一些顾固性剧烈性痛经,控制疼痛,仍不太理想,不得不反思到疼痛的主要所在,在于心肝。心肝不仅是血脉运行之主宰,而且亦为疼痛感觉的所在地,所以安定心神、柔和肝经之法,加人到活血通络、止痛温阳的方法药物中,如琥珀散,似乎效果较为满意,从而组成了我们临床所用的验方痛经汤。

      [临床应用]本方药虽为一 般功能性痛经的专方,但对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之较轻者,治之均有效。此外,对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者,亦可用之。

      (1) 慢性盆腔炎腹痛较为明显者:可见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黑,有血块,平时两少腹刺痛,腰酸,带下不多,头昏头疼,烦躁寐差,舌质边有瘀紫者,可用本方去益母草、肉桂,经行期可不去,加人红藤、败酱草即可。

      (2) 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行经时小腹疼痛,经量或多,或者少,色紫黑,有血块,脉象弦,舌质边紫,可用本方药加入石打穿15g 山楂10g 在不行经时,尚可加入炙地鳖虫、炒莪术等品,但要去肉桂、益母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