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排在“批注”单元的《牛和鹅》(四上)——兼谈第六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理解和落实

 wjigzp 2019-11-30

编排在“批注”单元的《牛和鹅》
——兼谈第六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理解和落实
 
《牛和鹅》曾经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定位是“角度”。的确,这篇充满童趣的文章,最后的中心主题落在了看问题的角度上。如今,统编版教材将这篇文章编排在了四年级上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人文主题不同了,阅读时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联系生活的方向就有了不同侧重;再加上统编版教材单元有了明确的阅读训练要素定位,这篇文章的学习价值,与以往编排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就有了巨大的区别。我曾经使用过北师大版教材,当初教学这篇课文经验,几乎毫无参考意义了——虽然课文还是这篇《牛和鹅》。
认真读一读任大霖的《牛和鹅》,一定会读得津津有味,因为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同时蕴含了一定生活哲理的文章。文中描写“我”被鹅追赶的部分,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描写得活灵活现。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对鹅的动作传神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金奎叔的出场,不仅“救”了“我”,他的话,还让“我”懂得了该以怎样的立场看待周围的事物。
这样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学生会怎么读呢?我想,学生一开始一定会读着读着就笑起来。为什么会笑呢?因为“我”竟然被鹅给欺负得狼狈不堪。等到读完故事,可能就会静下来想一想金奎叔的话,想一想作者说的“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虽然文中的孩子们当初是真的怕鹅,“我”被鹅欺负时是真的害怕、恐惧、狼狈,但这种真真切切怕鹅的心情,不一定会引起学生最原始的共鸣。
笔者小时候放过鹅,十分了解老鹅的气势汹汹,但从没见到过被鹅欺负得哭天抢地的,即使是五六岁的小孩。所以,多年前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我没有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也理解“我”被公鹅欺负时的恐惧,但没有产生明显的“同情”,更多地是觉得“有趣”。不是吗?这篇文章里,无论是小伙伴故意引鹅追上来,还是“我”的狼狈不堪,以及“我”带着泪笑,不都给人有趣的感觉吗?
那么,是不是说学生就很难“真切”地体会到“我”被鹅欺负时的心情了呢?当然不是。细腻的文字,是用来用心咀嚼的。如果学生重新把注意力聚焦于“我”遭遇公鹅攻击时的一举一动的描写,“我”的惊慌失措,“我”的失魂落魄,一定会重新被感受到,被体验到——只要通过这些文字,将自己读成文章中的“我”就行了,而不是以一个看热闹的旁观者视角。
细细读读课文旁边的批注,我们会发现,第2-6条批注,都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的,都是提醒学生抓住细致描写去感受和体会的。只有从具体的文字中读出画面来,读进情境中,才能设身处地地思考和感受,才能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
身为教师,此时就应该体会到阅读时进行批注的价值是什么了——一旦有意识地拿起笔来批注,就做好了认真细致地阅读、边读边深入思考探究的心理准备,就可能读出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这些批注到底帮助我们读出了哪些发现和感受?这个问题可以是引导学生体会批注方法价值的对话话题。学生在阅读对话事件中感受到了批注的价值,后面两篇课文逐步学习如何进行阅读批注,也就成了学生自主性的阅读需求了。
关于批注方法的运用和习惯的养成,这个单元的编排是花了心思的。这从三篇课文后的思考题可以看出来——具有一定的梯度性。
其次,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给出了更多的批注方法提示,还指出了如何借助批注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和主题。
三篇课文,除了引导学生就不理解的内容和体会深的内容进行批注外,并没有提供更多的批注建议,仅仅交流平台中几句话,就能让学生学会在阅读实践中积极运用多种不同的批注方法吗?如果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对“批注”毫无经验,那答案就是否定的。实际上,很多教师在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进行批注了,比如画出重点词句,在段落旁边写段意等等。提问策略单元,更是让学生将问题批注在相应内容旁边。批注,学生早有过实践,这个单元,是让这一方法在学生的认知里更加清晰化,更加体现出实践运用的价值,以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运用批注的方法,养成批注的习惯。
这个单元还有一个重要的阅读训练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这个要素如何落实?一是要与批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针对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进行批注。这时候,批注的过程,就是一个走进人物内心的过程。二是要理解人物所处的境遇,争取能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感受和心情。三是要多读,要抓住重点词句读,要想象情境读,要代入角色读。
《牛和鹅》的学习应该如何设计,应该可以很清楚了。
第一个板块,看目录,读导语页,明确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
第二个板块,读题目,猜测课文内容;学生自读,学习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印证猜测;交流初读后的情绪体验,结合交流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这个很重,后面的板块如何组织推进,要以多数学生的第一阅读感受为基础。
第三个板块,从题目猜测课文内容产生的认知冲突,聚焦课文分享的生活哲理,抓住金奎叔的行动和语言,以及“我”的变化,探讨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第四个板块,结合批注,抓住“我”被鹅追赶欺负时的样子和对鹅的描写,对话分享、朗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补充说明:
1.这篇文章结构和内容安排都极具匠心,细致具体地写“我”被鹅欺负时的惊慌失措,与金奎叔轻轻松松“打败”鹅,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为金奎叔的话在“我”心中产生巨大影响打下基础。若不是先有“泪”,后有“笑”,金奎叔的话,可能就不会让“我”想得很多,而且指导了“我”的行为。其次,开头先写牛,倒数第二自然段又写到了牛,这既是照应,也是为了突出“我”认识和行为上的变化。如果班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许可,这一内容结构的特点,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选择。
2.阅读链接,从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建立联系,拓展阅读,更加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