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拳绣腿,是对武术套路的最大误解

 无极太空0 2019-11-30

猴拳就不是光为表演而用的拳术。猴拳讲抓、打、刁、拿、扬五法。这“扬”就是扬土。从武德上讲,扬土无礼,可是猴拳以“抓、扬”二法为根,遇敌以形象为先,正是体现了其技击方面的特点。

纵观当今之武术(即民间武术、传统武术),绝大多数拳种的内容是包含着套路、对练、散手(推手)、桩功及器械,少数拳种没有套路,只有散手、散势,于是便有人认为,武术散手是讲究实打实用的,套路武术,则是花拳绣腿。

套路是不是花拳绣腿呢?

套路其实是武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武术文化特征的体现。何时有的套路,笔者才疏学浅,不知所以。但套路的创造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绝不是为了表演。套路的创造实是为了将实用技术平日练熟,同时锻炼习者的体能。

明代的程宗猷在《耕余剩技·单刀法选》中有一段关于创造套路的论述。这段论述既讲了创编套路的目的:将临敌实用的刀法“习演精熟,犹恐临敌掣肘”,也同时讲了训练要领:一是练习时要用“重长之刀”,以增强臂力,二是练套路要循序渐进,体弱者可分二节三节练习,待体能增加后,再演练终局。我们戳脚翻子门有一趟万胜刀,约160动作,一般体力绝难练完终局,于是分为四段练习——大昆仑刀、小昆仑刀、金背镖刀、四合刀。这种练法很符合程宗猷的观点。但套路终究不能实战,至于临战遇敌,依然要以散势应对,如按套路迎战,除非他是傻子、呆子。拳谚说得好:“练时有定势,用时无定法”,就指的是套路与实战的关系。无独有偶,戚继光也创造过拳术套路。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述:

故则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

“势势相承”是将散势编成套路,“变化无穷、微妙莫测”是临敌拆招实战的效果。练套路为了实用,实用技法则往往要靠套路来训练,这是个辩证关系。少林门有套路“金刚八式”、“拆拳八式”,每种套路各有八趟,每趟一个单势,这或许是最早将散势创编为套路的产物。翻子门有“二十四势”、“三十二势冲拳”,这很像集体操练的套路,可以喊着口号练习,或许是当年军中操练士卒所用。少林门的“梅花拳”、“黑虎拳”,“戳脚翻子”门的“戳脚”、“大翻子”、“小翻子”、“寸翻子”、“翻子影”等诸般套路就复杂多了,高低侧正、蹿蹦跳跃各种动作,搂打搪封、弹踢扫挂各种技法,在套路中都有综合体现。这类套路的成形,应该是在冷兵器时代的后期,武术的娱乐功能、健身功能凸显,与格斗功能成三足鼎立之势了。然而将这类套路视作花拳绣腿,显然也是一种无知。

各拳种在套路上的发展

冷兵器后期各拳种在套路上都积极在结构严谨、动作和谐、进退有致、攻防有术上做文章,并且突出了拳种的技术风格和特点,如华拳的大方舒展,查拳的精悍活泼,翻子的灵活快脆,炮锤的有力刚劲。套路本身就带着结构美、速度美、劲力美和风格美。突出了美的特点,不等于武术就华而不实了。相反,拳械套路中很多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的动作,恰恰是实战中最快的手法。譬如翻子拳中五花炮,乃是扒打钻拳,挑打拽锤四势连动,属于上虚下实的技击法。枪的舞花名曰五禽戏,是压顶、劈枪、吐信、撩阴、滑枪的五式连环使用,令人防不胜防。刀的盘头过脑则是拦腰、回抹、护肩、压刀四式连环,速度极快。

象形拳粗看舞蹈成分多于武术成分,似乎可称为“花拳绣腿”,其实也不然,如专讲形象做派的猴拳,就不是光为表演而用的拳术。练猴拳不仅要讲身法,而且得有像法。龇牙、咧嘴、挤眼、耸肩、伸脖、缩腰的猴像最难得。猴拳讲抓、打、刁、拿、扬五法。这“扬”就是扬土。从武德上讲,扬土无礼,可是猴拳以“抓、扬”二法为根,遇敌以形象为先,正是体现了其技击方面的特点。由此看来,美观“花哨”的动作和套路并非都是花拳绣腿。

套路的产生还是儒家思想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当武术套路产生后,民间武师的较技便有了两种形式,一是手搏,一是演练。而演练套路是各自展现武技的最佳选择,彼此并不交手,也便不会伤人。而比较的胜负,要看套路的编排是否合理,是否体现出风格与攻防技术,还要看演练者的功力、技术、体能及表现力(神韵)。这是中国传统武术不同于其他搏击术之处,也是它优于其他搏击术之处。

转载自《武林丛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张大为

责任编辑:锦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