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古稀老人赵 2019-11-30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遗迹古韵

——古城老垣(二)

古城门

城门乃城堡之门户,是通正气之穴。《玉篇》称:门为“人之所出入者也”而《博雅》则说:“门,守也。”《释名》亦道:“门,幕障卫也。”这些解释道出了门的作用至少有三:一是供人“出入”;二是“守”;三是隐蔽深幽,掩饰内里。大城所城是座四四方方的古城堡,四向辟门,城门相连城墙,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皆明代遗物。城里的主干道路呈东西或南北走向经纬交叉状。城门巍然屹立,原各门洞城台之上建有重楼,颇为雄伟壮观。数百年来,城门既可以抵御外敌入侵,又可以管辖城内百姓。而那“吱吱呀呀”作响的木板门在开开合合中,见证了朝代的兴衰更替,记录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四城门中,东、西、南三个城门洞皆有内外二重,外门拱圆形,内门方形,朝外门洞顶由12-15条长2.40米、宽0.32米、厚0.25米的石板材拱成,朝内门洞顶由长4.7-4.8米的石板材架设于两侧城墙上,形成外圆内方的城门洞(古人信奉天圆地方,圆被赋予吉祥的意义)。只有北门全部用石板架设于两侧城墙上,内外皆呈矩形门洞。原四城门皆在城台上面建筑城楼。城台是指城楼下面和城墙连成一体的部分。城台比相邻的城墙稍微高和宽一点。城楼早已坍塌,城台下面的城门洞犹存。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朝阳门(东门)

古人曰“宅以门户为冠带”,道出了大门具有显示形象的作用。《红楼梦》里刘姥姥进荣国府,站在大门前的石狮旁好一阵儿,吓得不敢进门,才溜到角门前,向门官老爷道了一声:“太爷们纳福”。

最能彰显大城所城的身份和地位的是东门,称“朝阳门”。“东曰朝阳”,为其得名之根本,含义为初升的太阳。晋·潘安仁(岳)的《藉田赋》云:“若湛露之晞朝阳,似众星之拱北辰也。”曾有人查阅全国海防所城的城门名称,发现只有大城所有城门称“朝阳门”,同时又发现称“朝阳门”者有西安、南京、北京、安康和义乌等古都或古城。大城所朝阳门前,昔年竖有一方石碑,上面镌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据传这朝阳门是漳、潮官员往来必经之地,文官到此必须下轿,若不下轿,轿盖会无风而自动掀掉;武官到此必须下马,若不下马,马会暴跳咆哮,把人甩下。所内人为有这方碑石而倍感荣耀。“文化大革命”期间碑石被毁了。因“朝阳”二字象征着吉祥、富贵,故古代官员升迁往来,必在朝阳门迎送,即使黎民百姓嫁女娶媳也必经此门,特别是门前原有的19级台阶石,行人拾级而上步步高,风流其下飘飘然。朝阳门的门洞前拱圆后方形,外向的拱圆门洞宽2.6米,由15条石板拱成,高3.6米,进深2.06米。两侧地面各有直径0.12米的石门臼,石墙上各留有0.29米×0.29米的闩门石洞。内向矩形门洞宽3.7米,高3.8米,进深4.86米。城楼残墙高2.22米。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昔年大埕一带村落要往黄冈需走过咸田埭三座石桥,经所城东门顺街道走出西门,方有大路可通。《东里志》载:“东门大桥:乡约吴教授良栋(吴良栋,弘治十一年贡生,官荔浦教谕)鸠工建,立石柱四,木梁三。往时潮大,大船通行,则去其中梁。今舟不可行,桥亦圮矣。”距东城门七八百米处就是昔年的“东门港”。又载:“东门港:在大城东门外,有水两条,俱发源于尖峰山下,由高埕而南,至神前合流,经赤坎山下,由下湾前入海。潮涨,此小港可通扁舟往来。近小港渐塞,小舟时有至者,大舟不能行矣。”“小港桥:在东门外,石柱二,木梁二架,今亦废。”今尚存的东门石桥,四石柱石梁,宽1米有余,长10多米,应是上述弘治年间所建之桥。《东里志》又载:“湾港:在下湾东南。港口有山(应是岛礁)曰虎屿、狮屿,二兽屹然雄踞海口。海水由此而入、经红螺山、江浦镇,通于东门港。昔时水深,可容千斛之舟,江浦屯兵以镇其地。今水浅镇废,江浦镇为沙埔矣。沧海桑田,令人有感。”又载:“隆庆二年(1568),海寇曾一本寇大城。吴平遗孽曾一本,啸聚海上来攻大城所,泊于城下。”就是说隆庆二年(1568)兵船还能到达城下,而到了陈天资编修《东里志》的万历二年(1574),东门港“渐塞”,“大舟不能行”了。可见,到了明朝中期,这里的海岸线外移,河道湮塞严重,原先驻军的江浦镇变成沙埔之地了。明成化辛卯科举人、国子监佐教曹宗的《东里纪咏》中亦云:“当年卜筑立斯城(大城所城),尽谓居重可取轻(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力量强大,可控制下属),岂意乾坤陵谷易(陵谷,本意丘陵和山谷。陵谷易:比喻自然界巨变),却教海渚变沙町。”沧海桑田,变化之快,与这里的地理环境变化(大埕湾一带“风吹沙埔移”)有关,且江浦镇作为其时的军事据点,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了嘉靖年间,所城东门外又衍生出一个新村落,称“所东门”,居民主要是李姓,有小部分刘姓,民国年间因兵荒马乱散了乡,部分村民迁居城内。若站于东门城台向东眺望,大埕湾一览无遗,远处沧海万顷,水天浩渺,蓝天白云,“征帆点点断云间”(宋,黄杞:《为彭蠡湖》),闽粤的高峰岛屿如泥丸入海,颇为壮观。若在曙色熹微中,登城远眺,极目南海,一轮红日,喷薄而上,金光潋滟,渲映波涛,蔚为奇观。“朝阳观海”堪称“所城八景”之首。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遗迹古韵——大城所的古城老垣(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