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乐安县98岁老兵:从战士到农民再到教师 哪需要我我就在哪

 人生之初ABC 2019-11-30

举起一把枪,他是出生入死的抗战英雄;扛起一把锄头,他是生产队的急先锋;端起课本22年,他是守得清贫的老师。多重身份的转变,98岁(虚岁)抗战老兵李福兴初心不改,用自己朴实纯粹书写了精彩人生。

李福兴,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罗陂乡棠溪村人,生于1922年11月,98岁的他是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1945年3月,作为老三的李福兴被国民党抓壮丁参军,在行军打仗中,没有阶级压迫、军民平等的共产党被人人歌颂,李福兴十分向往加入共产党。1947年7月,李福兴在山东鲁西南沙土集战役中投诚,加入解放军,编入陈毅同志的第三野战军六纵队,并成为侦查营第三武装连的轻机枪手。

1948年底,淮海战役打响了,李福兴和战友毅然投入战役当中。“你都看不清天空,战火灰尘弥漫,战争残酷啊。一轮倒下,一轮又往上冲,党和国家需要我们去守护!”虽然已过去几十年,98岁的李福兴老人说到上阵杀敌仍是满脸坚毅。1949年初,战争进入了决胜攻坚期,李福兴和一批战友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49年5月,他转业入空军驻上海江湾机场的102师。“国家不再动荡打仗,自己又多年未回家。想家了!”李福兴便于1953年退役回到家乡。回乡后的李福兴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扛起锄头,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民。老百姓都分到了田地,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比较贫穷,不少群众吃穿成问题。“吃不饱,穿不暖怎么能行,得想办法啊。”身为党员的李福兴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他组织村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扛起锄头共同修建了罗陂乡尺江水库和三百塅水库;开渠修沟方便灌溉农田;开荒平地种庄稼;当3个村的大队长管生产;一人养20多头猪……只要是党组织需要,只要对百姓有利,他都努力完成。几年下来,群众的生活有了根本改善,生产、生活慢慢进入了正轨。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的李福兴得到百姓的信任,被推荐为生产队的会计。

生活条件好了,但村里会认字的没几个,在那个年代当老师是没有工资的,大家忙于生产,没有人愿意教书,学校因为没有老师而空着。“孩子们没有文化怎么能走出大山?不能让孩子像我们一样大字不识几个!”看着孩子们懵懂的眼睛,李福兴咬牙决心要自学好文化知识再去教孩子们。曾在私塾读过书的李福兴开始从最基本的识字学起,白天工作之余他捧起书,夜晚他挑灯夜读,红军书、苏区革命宣传书都是他的课本。刻苦学习的李福兴成为村里能写字读文的“秀才”。他主动申请到学校教书,大队也正想请他担任村小老师,“组织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1968年李福兴被聘为棠溪村小教师,棠溪小学从此有了读书声。

他在那三尺讲台一站便是22年,兢兢业业,诲人不倦。他常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学生听,讲述红军在险恶的环境中为解放事业不畏牺牲、不怕艰难的精神,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播撒“红色种子”。小学教师王明芳既是他的同事,又曾是他的学生,“李老师是我最敬佩的人,他教书很认真,但以前不懂他为什么总给我们讲红军的故事,眼睛为什么流露出那种很坚定又悲伤的神情,后来知道他是抗战士兵,就理解他了,也更加崇敬他。”

“人才辈出,教育队伍越来越强大,以前没老师,我得守住村小,现在有专业的老师来了,学校考虑到我年龄大了,让我退休。”1990年,原本荒凉的棠溪小学发展到有6名教师,近100名学生,李福兴才放心地退休了。工作上虽然退休了,但作为一名党员思想上不能退休,行动上更不能退休。李福兴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常常到小学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

从战士到农民再到教师,多次身份的转换他仍保持平常心,恪尽职守,干一行爱一行。当被问及退伍回家后为何不向党组织要求工作福利等,李福兴摆摆手:“那么多战友牺牲了,我还活着,怎么好意思再要求什么?我吃得饱穿得暖,已经过得很好了。共产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是党员,哪需要我,我就在哪。”问及老人为何从不提起自己的功名,李福兴老人说:“比起那些牺牲了的优秀解放军,我做的不算什么。”退伍回家的李福兴将功名埋于心底,甘于平淡。如今98岁的李福兴身体健朗,还能拿着篮子去田里摘菜。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李福兴曾获三枚奖章,分别是淮海战役、横渡长江、解放华东南的奖章。可惜1970年家里失火,奖章也跟着功名被深藏。但他给后代子孙留下的是无比珍贵的精神传承,次子李言胜受他的影响自愿参军,李福兴特别高兴,儿子临行前他叮嘱:“好,好,当兵好,国家需要你,你去,要服从组织安排……”孙子李纬从小听爷爷讲红色故事,受爷爷熏陶,立志要为国家做贡献也自愿申请参军,爷爷李福兴在他去部队前拍拍孙子的肩头,“多吃苦,好好干”简短六个字让孙子一直谨记。祖孙三代将他们的满腔热血奉献给了国家,“国家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这是李福兴代代传承的信仰,是他们永不弯曲的脊梁。

一路走来,李福兴尽力做好党布置的每一项工作,不留遗憾,但战友一直是他心中的牵挂。“打完仗后,很多人不见了,不知道是走散了还是牺牲了。丰城的战友严三喜,我们80多岁还有通信,现在没了联系,不知道他怎么样了,我还记得有个南昌的战友,他叫吴英,不知道他怎么样了。我今年已经98岁了,如果还能再见一见以前的战友就好了……”李福兴常拄着拐杖穿梭于村里,村里的变化让他怎么也看不够。如今的棠溪村荷塘连绵,水库水清鱼肥,村里一栋栋新房如雨后春笋,棠溪小学里的五星红旗迎着风飘扬,跟着放飞的是棠溪村百姓幸福的歌声,是孩子们无数的梦想。

(稿件原载于2019年7月31日《抚州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