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押题】2019年大连中考课内文言文问答题考前押题

 gfergfer 2019-12-01

一、问答题(共50题;250分)

1.读《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为桃花源外现实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而叹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从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来理解桃花源人对内心活动解答问题。
【点评】此类题关键是要熟悉课文,找到相关的内容即可解答。

2.读《桃花源记》,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答案】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根据作者对桃花源生活的叙述与描写,从题干所提示的三个方面来概括。
【点评】本题不难,熟悉课文内容即可概括,学习时要多阅读课文,把握要点。

3.读《桃花源记》,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                                                                                

【答案】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情节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题解作者的表达的思想。
【点评】此类题关键是要熟悉课文,找到相关的内容即可解答。

4.读《桃花源记》,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这个社会理想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美好。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从作者的描写的桃花源的生活来体会作者心中对理解社会的理解。
【点评】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要根据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5.读《桃花源记》,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答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考点】理解型默写,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中的提示“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有关语句,默写时注意将“俨”“阡陌”“髫”“恰”几字写错。
【点评】对于名篇,学习时要熟背,对内容要理解记忆。

6.读《桃花源记》,用自己的话说说桃源人“不复出”的原因?   

【答案】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渔人与桃花源人的对话内容中“避秦时乱”一句即可概。
【点评】此类题关键是要熟悉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

7.读《桃花源记》,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案】为桃花源外现实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而叹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渔人与桃花源人的对话内容中“具言所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句来理解桃花源人对世事变迁毫不知情的感慨。

【点评】此类题关键是要熟悉课文,找到相关的内容即可解答。

8.《北冥有鱼》中,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答案】大鹏是由“鲲”变化而来的。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北冥有鱼  

【解析】【分析】鲲鹏最大的特点是体型大,气势非凡,从高度、广度上来说无与伦比。作者通过距离、空间的尺度来夸张表现了鲲鹏的神奇壮观。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作者树立的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自己的观点态度和自我意识。大鹏的形象是理想化的,气势壮观,但不现实,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解脱,可见作者精神上的追求是远大脱俗的。

9.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北冥有鱼》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答案】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考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北冥有鱼   

【解析】【分析】鲲鹏的高飞和远行需要水和风的力量,而水和风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鲲鹏才显出巨大的威力。这个故事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显出巨大的威力。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北冥有鱼》这篇作品内容丰富,但主要是通过故事寓意,总结的句子很少,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全篇可以分为两大层意思,第一层是说要想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二层是说事物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有些事情是不能相提并论、拿自己的短浅去衡量别人的。

10.“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答案】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儿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关爱。 

【考点】大道之行也,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题内容的把握,和与相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两篇文章所阐述的社会有许多共同点: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儿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关爱。
【点评】文言文阅读,要把握好作者的思想和主旨,并能够与类似文言文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学习每一篇文言文时,认真思考、归纳和总结。

11.你感觉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   

【答案】就像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人制造动乱,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各自稳定的工作,孩子快乐成长,老人安享晚年,一切按需分配或是各取所需;“大同”社会将是全社会的人都亲如一家,人人都会受到社会的关爱,老人有人赡养,孩子快乐地成长,青年人、中年人为社会尽力工作,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享受应有的保障。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男的有稳定的职业,女的有美满的家庭。人们珍惜劳动产品,货尽其用;在劳动中人们都会尽全力去工作,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样人们就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考点】大道之行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题时要在通晓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本文中作者描写的大同社会的特点: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故答案为:就像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人制造动乱,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各自稳定的工作,孩子快乐成长,老人安享晚年,一切按需分配或是各取所需;“大同”社会将是全社会的人都亲如一家,人人都会受到社会的关爱,老人有人赡养,孩子快乐地成长,青年人、中年人为社会尽力工作,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享受应有的保障。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男的有稳定的职业,女的有美满的家庭。人们珍惜劳动产品,货尽其用;在劳动中人们都会尽全力去工作,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样人们就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点评】此题在语言表述时,一定要注意通顺和简洁性。也不需要句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把握重点即可。

1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答案】文章开篇以“嘉肴”作喻,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结论,形象地说明了教与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考点】作品的艺术特色,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类比推理的写法。以“嘉肴”作喻,得出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结论,更能形象地说明了教与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点评】文章类比推理的写法,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如刘基的《虎说》等。此类题型,考生要结合一些课外类似文章反复思考体会才能明白。

1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大道之行也,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相同:讲的都是有关与学习的,都是说教学的重要性。不同:一个是讲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另一个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关系:主从关系,教学相长是学学半的结果。

故答案为: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文意思,读懂内容,先从意思上比较,然后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比较。本题要注意两者的主从关系去分析。

14.《大道之行也》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答案】 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或:满足生存的需要);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或:满足发展的需要);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或: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大道之行也   

【解析】【分析】注意对文句的分析。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故答案为: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或:满足生存的需要);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或:满足发展的需要);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或: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做此类题,要注意先疏通文意,理解全文,然后再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作答。如本题要抓住“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些关键句加以概括。

15.“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哪类人?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怎样的态度?   

【答案】古仁人;劝慰、共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岳阳楼记  

【解析】【分析】此句出现在文章《岳阳楼记》的第五段,此段先写自己探求古仁人的心,再写自己的抱负,所以“斯人”指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古仁人)。“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故答案为:古仁人;劝慰、共勉。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斯人”对应前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古仁人”,表达对滕子京劝慰、共勉之情。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考点】岳阳楼记,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乐”,表现了范仲淹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的精神情怀。
故答案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点评】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本文主要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17.《岳阳楼记》中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如此写的目的是由此情引出下文,转入对古仁人的议论,得出本文的主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岳阳楼记  

【解析】【分析】本题要联系作者两段写景文字后面的议论内容摘录原句指出“悲”“喜”所指代的内容,再结合文章最后作者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非”一句的意思来理解“迁客骚人”与“古仁人”所不同的胸襟,即可了解此句为引出对“古仁人”的赞美,表达文章的主旨。
【点评】此类题解答比较复杂,要联系前后文有关内容来分析,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18.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一句是?

【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岳阳楼记   

【解析】【分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作者在文中是借赞古仁人表达了自己的旷达胸襟。

【点评】此句要与另一句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区别开来。学习时要注意记忆。

19.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的含义?

【答案】 “进”是照应“居庙堂”,指在朝廷做官,“退”是照应“处江湖”,指不在朝廷做官,表现了古仁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岳阳楼记   

【解析】【分析】联系“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来理解,重点抓住“进”“退两词的指代内容,理解“忧”字所包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点评】此类课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要根据全文的表达的思想,联系前后内容,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上来理解。

20.“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和上段中哪句话照应?

【答案】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相照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岳阳楼记   

【解析】【分析】作文的文章写与宋代,而前文有“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之句,所以“前人”指作者以前的“唐贤今人”,此句照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点评】前后照应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相关点,所以要先理解句子的内容,抓住某一信息点梳理前文或后文的内容,找到内容有相关点的文字内容。

21.从《醉翁亭记》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答案】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了解的两文思想内容,从两位作者“乐”的原因一在“民”一在“自己”比较不同。
【点评】两文都是所学名篇,结合所学所记,根据有关文段内容分析理解。

22.如何理解文中欧阳修的“乐”?文中“太守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全文写了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三乐归一,都是为了衬托与民同乐,这是欧阳修政治理想的最高体现。   早晚之乐(四时之乐)游人之乐(宴饮之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回忆老师的讲解,从“与民同游”、“欣赏山水”“百姓之乐”等方面来概括“乐”的原因。

【点评】本文为所学名篇,结合所学所记,根据有关文段内容分析理解。

23.“醉”和“乐”反复出现,你认为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就是乐,乐就是醉,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从文中作者的表现来理解,喝酒是乐的方式,乐是喝酒的起因,从行为和心理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理解。

【点评】本文为所学名篇,结合所学所记,根据有关文段内容分析理解。

24.指出下面句中字词的活用。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答案】名:名词动用,意为“命名”。

【考点】醉翁亭记,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根据句中字词本义与表达的含义的差别来判断。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语文现象,学习时要注意理解把握。

25.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太守有哪四 “醉”?

【答案】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和欢乐而醉,为政治清明与民同乐而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分析文中的场景描写中作者的表现,除了从山水之景和与民同游共欢这方面理解外,还要从作者作为一任官员政治清明之方面来说明。

【点评】本文为所学名篇,结合所学所记,根据有关文段内容分析理解。

26.读了《醉翁亭记》,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抓住文中与“醉”有关的句子即“饮少辄醉,且年又最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三句从其生理、心理、志趣等方面来理解概括。
【点评】此类问题在学习中老师会重点讲解,注意学习积累,根据所学所记了解醉翁这个人物形象,从表现与深层多角度来理解问题。

2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答案】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   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欧阳修为北宋政治家,支持王安石变法,可见其思想是进步的,但著文时被贬滁州,从这一点来理解其所谓的“在乎山水之间”的“乐”只是表面情感,其实是来排遣其内心的失意与郁闷。“人不知”,其实不仅仅是“乐”,还有“忧”。

【点评】此题类涉作到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作者的身份、经历与本文写作的背景,结合作者文中所写深入思考。

28.与《醉翁亭记》一样,《桃花源记》也是一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的句子。

【答案】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社会风尚: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中答点“反映桃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回顾《桃花源记》的内容,梳理有关句子,注意要用原句回答。“生活环境”指的是自然环境,“社会风尚”指的人们生活的状态,要对应写句。不要有错别字。

【点评】本题是比较阅读知识迁移题,有利于学生综合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开拓思维。

29.读《送东阳马生序》找出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之处。

【答案】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解析】【分析】熟读课文,找出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之处。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0.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想说明什么道理?   

【答案】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意在说明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能够吃苦,要有恒心。  

【考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比这种表现手法的用法,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联系全文的写作目的来分析。根据“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思考分析。通过对比,在说明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想说明: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能够吃苦,要有恒心。
 故答案为: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意在说明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能够吃苦,要有恒心。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31.读课文《送东阳马生序》,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考点】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注意关键词的解释及语句的通顺。援:引、提出。质:询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32.读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你认为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而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考点】见解表述,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解析】【分析】学习的好坏关键在自身的主观努力。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分析。

33.读完《送东阳马生序》,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考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解析】【分析】首先要了解文章所写作者克服困难求学的经历以及作者执着的精神,从这个方面来结合现实生活来谈即可。
【点评】学习一篇文章,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方法,更要根据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之启迪。

34.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幼时得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内容,抓住答点“哪些方面”梳理内容,从“借书”“求师”两方面概括作者所遇的困难。

【点评】此问题是本课学习中的重要问题,必须掌握全文内容来概括,学习时要加强理解。

35.作者在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

【答案】形成对比,衬托作者生活条件的艰苦,突出了作者专心学习,以获取知识为乐的刻苦精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题中所示的插叙内容,点明对比写法,理解作者主要是表现自己 “苦中作乐”意图

【点评】此问题涉及写作方法,学习时要理解掌握。

36.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答案】老师的严厉,衬托作者虔诚和恭敬的学习态度,突出他求师的艰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本文中心内容主要是表达作者求学的艰难和执着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写老师表现的烘托作用,点明烘托的方法,具体说明。

【点评】此问题涉及写作方法,学习时要理解掌握。

37.孟子是怎样谈论“大丈夫之道”的?   

【答案】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 

【考点】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故答案为: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做题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文言文理解起来更要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做推断,做到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

38.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答案】文章安排这个情节,一方面'遗男''跳往助之',表示愚公移山的伟大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连小孩都来了,说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愿望;另一方面从表达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跳往助之'四字,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出来了。

【考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愚公移山   

【解析】【分析】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就课文来说,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设计这道题,是引导读者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点评】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39.本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答案】立论。道理论证。 

【考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理论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论证方式的理解程度。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用了道理论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论证方式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40.如果将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前两段与后两段的顺序互换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不能互换。因为本文第1、2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3、4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灭亡),两部分呈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所以不能互换。 

【考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列举事例论证方式和正反两方面论证方法的理解能力。第一问:本文从正面入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所以属于立论。第二问:论证方法主要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根据特点对号入座即可。(4)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思路的分析能力。首先要明确表态,然后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理由。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理解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41.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答案】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文章注释中对六位人物经历的介绍,从他们的出身和最后的成就来概括他们的共同点。
【点评】学习文言文,对于注释中的有关知识要注意阅读,有助于对

4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对比论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根据文章第二三段内容即可了解作者是从人才与治国两方面论证问题的,从反而“……国恒亡”和正面“君子战必胜”进行对比论证。
【点评】本文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这种方法在论证问题方面的作用。

43.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答案】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引用第二段有关语句,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来说明。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抓住所问的问题,梳理文章,根据有关内容来分析解答。

44.文章《三峡》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考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三峡/郦道元  

【解析】【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渔者的歌词,它体现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的氛围。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45.课文《三峡》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考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三峡/郦道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联系原文,课文最后一段写出了秋天景色凄凉肃杀,然后引用渔歌作用就结合此点来解答。
【点评】此题考查引用的作用结合文段景物来解答。

46.《三峡》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答案】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三峡/郦道元  

【解析】【分析】“良多趣味”的意思实在是趣味无穷,结合前边所写景物特点来概括。
【点评】此题结合景物描写分析概括。

47.文中写景动静结合、张弛相间,可称妙笔生花。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答案】比如从全文看,写山为静,写出了山的高峻连绵,写夏水为动,写出了夏水的宏大、流速快,激烈紧张。又如写春冬景色静中有动:“绿潭”、“倒影”是静,“素湍”、“回清”是动;写萧瑟秋景,则以动衬静,用“高猿长啸”写“空谷”的凄静,收到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考点】三峡/郦道元  

【解析】【分析】答案不唯一,从文段中找出分析即可。示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永。

48.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郦道元的《三峡》中都引用了猿猴的叫声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简析二者感情色彩是否相同?   

【答案】两者的感情色彩各不相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后遇赦的愉快心情;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实际上是在衬托三峡秋天的悲凉。 

【考点】三峡/郦道元  

【解析】【分析】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理解,表述合理即可。

49.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因为山高树多。 

【考点】三峡/郦道元  

【解析】【分析】根据《三峡》中所描写景物山和树的特点来回答即可。

50.请结合课文《三峡》,说说作者抓住三峡夏季和秋季的哪些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答案】夏季:水急、多、险;  秋季:凄凉、悲凉。 

【考点】三峡/郦道元  

【解析】【分析】阅读全文,找到描写夏秋景物的内容,一一概括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