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面练习的设计艺术

 一缕阳光zhao 2009-05-19

阅读教学中的书面练习设计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1.编写与课文同步的练习;2.编拟用于不同测试目的的试题。

这是每位教师基本上能做的一项普通的但绝不是很容易做的工作。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有很多的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却很少有因练习设计、试题研究而被人称道的能手。

这至少说明,练习设计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进行练习设计,需要教师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第一,研究能力。如:教师能从表现、反映当前先进教学理念的角度研究练习设计,能研究、提炼高中、初中学段教材的知能训练点和标高,能从教材训练意图的角度研究练习设计,能研究高考、中考的各类知能的标高及题型特点,能提炼考点并研究高考、中考各个考点的出题角度,能进行试题发展变化的研究并进行题型创新的尝试,能分析、评价试题,能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写成试题研究论文或答题指导论文等等。

第二,整合水平。如:教师能研读单篇课文、单元课文、全册课文、全年级课文并从中萃取精华,能从“板块”的角度分门别类积聚语言材料,具有从浩淼的资料中发现能恰到好处地为己所用资料的眼光,能根据不同的运用目的思考一份练习设计的谋篇布局,能根据高考、中考的考点及标高合理地组织材料,能根据考试的要求切分复习的专题并精要组合复习的内容,能收集整理某种题型的各类不同表现形式等等。

第三,设计技巧。如:对语言实践题、现代文阅读题、文言文阅读题有熟练的设计手法,题式题型新颖,题干、答案简洁准确,练习角度灵巧,材料组合丰富,试题文面美观,能有机地平衡练习题中的材料类型、难易比例、考点分布、题型配搭与分数设置,能设计或具有激发兴趣、或进行美感熏陶、或进行学法点示、或进行思维训练的智能练习,能设计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进行情感体验、自由表达观点的开放性习题,能设计准确把握材料、合理安排层次、效度信度明晰的阅读题等等。

本章将从以上论述出发,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探讨练习设计的艺术:1.书面练习设计的基本技巧;2.语言实践练习的设计艺术;3.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4.文言文练习的设计艺术。

一、练习设计的基本技巧

先说练习设计的基本原则:

1.材料不重复原则

即在练习设计的过程中不重复使用同一材料,特别注意在单课练习或单元练习中遵循这一原则。不然,就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前面的练习如“填词”练习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找到答案。

2.排列有序的原则

即每一基础知识板块的练习,每一则阅读材料的阅读理解练习,都要注意题目的排列顺序。要注意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浅显到深刻,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组合与排列。在这个原则下,也应该追求一些变化,作好一些穿插,并不要求每一份练习都机械性地以拼音题开头。3.最佳组合原则

不论是编写选择题还是编写填写简答题,不论是编写基础题还是阅读题,不论是编写文言文练习还是现代文练习,都要注意到这一原则。在这个原则下:第一,某一很小的板块内如文言字词题中的一个小题,其覆盖面要达到最大值;第二,某一稍大的板块内如单元练习中的填写简答题出题的内容与角度要非常的丰富细腻,组合完美;第三,某一更大的板块内如单元练习中的阅读题,材料的组合、题目的内容与角度要达到恰切、丰富、完美的境界。4.不断创新的原则

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对中、高考语文试题的研究中,在对教材的悉心研读中,从卷面的组合模式、题式题型、检测角度、训练目的、材料配搭等不同的角度追求推陈出新,追求新、实、美、巧。

再说练习设计的基本技巧:

当我们要拟出一份标高合理、内容全面、层次分明的训练题时,我们就需要“材料”。这种材料不是零星地、随意地从课文中摘取的,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从检测的目的出发,从有关字音、字形、词义、句义、文学常识、背诵默写、精美语段等等“知识内容的板块”中去挑选、组合。可以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知识板块的提炼与积累,就没有日常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不会有高质量的语文练习设计。所以,练习设计的技巧首推教师资料积累技巧。在这个“总”技巧下,练习设计可向如下境界努力。

1.内容厚实。如:

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玄妙美妙巧妙高妙奥妙奇妙

①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绝伦。

②声音是世界上最()的东西,无影无踪,无解无存……

③这些变化看起来很()。其实,都是花内色素所玩的把戏。

④真有这么神奇吗?这其中的()是什么?

⑤它织网的技能之(),使人诧异。

⑥这样一幅()而独特的图画,使千古读者,不知不觉好像亲临其境。

(答案:①巧妙②奇妙③玄妙④奥妙⑤高妙⑥美妙)

这个题考查语感,让学生在丰富的语境中进行体味感受,材料来源丰富,内容厚实,覆盖面宽,形成一个很漂亮的语言运用的材料板块。

2.习点精细。如:

下面这段文字内蕴丰厚,请根据题意,从文段中找出相应的语例,填写在横线上。

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①运用成语,点示不学无术者之多:_____________

②连用动词,勾勒“留学生”之丑态:_____________

③妙用比喻,活画“留学生”之丑形:_____________

④巧用反语,表作者厌恶嘲讽之情: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成群结队②盘顶耸扭③形成一座富士山(或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④实在标致极了〕

这是一个微型语段题,也是一个语言品析题,一个小小语段中就有4个练习点;它文面秀美,内容精细,角度丰富,排列有序,难度适中,表现出一定的训练价值。

3.文面美观。如:

选出对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前句写田园平坦开阔,后句写房屋美观整齐。)

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前句写堤岸风光秀丽,后句写大地肥美富饶。)

C.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前句写天空乌云密布,后句写湖面昏暗阴沉。)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前句写莲的清香远播,后句写莲的笔直洁净。)

这是一个句义理解题,也是一个语言赏析题。它材料丰美,组合精美,语言讲究,文面清朗,除了检测价值之外,还给人一种齐整、对称的视觉美感。

4.角度新颖。如:

根据上下文写出文言诗词中的哲理美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一个默写题,与一般的默写题比,它由于有了“哲理美句”的角度而表现出“厚度”。这个“厚度”表现在它既是语言基础题,同时又渗透着审美感受,而且还给学生以学法启迪。

5.视点独特。如: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给“防护林”下定义。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答案:防护林,是沙漠中人工培植的许多并行排列、两列之间距离不超过林木高度20倍的、用以减小风力的林带。)

这是一个读写结合的,也可以称之为“语言再表达”的妙题,它紧扣训练内容,巧妙撷取语言材料,从课文中出来又回到课文之中。“下定义”这新美独特的设计视点带来的是有深度也有趣味、有语感也有思维的训练力度。

6.手法新巧。如:

读下面文段,写出含下列词及词义的成语。(例:克:克敌制胜)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①鼓:_____________②再:_____________③竭:_____________④测:_____________⑤辙:_____________⑥靡: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成语题。从考查的目的看,成语题一般有四类:考成语识记,考语义理解,考实际运用,考语味品析。而这一题对传统的成语题进行了改造,用灵活的手法设计了一道“知识迁移”“语言印证”题,它既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题式新颖,视野广阔,激发着学生的联想,解题的思维过程复杂。

7.姿态灵活。如:

(1)用一句话点示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继在上海、青岛、大连、杭州开办多家建材连锁超市后,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商百安居日前又将建材连锁超市开到了深圳;并计划以深圳市场为中心挺进中国整个华南市场。与此同时,欧洲第二大、德国最大的建材商欧倍德也加快了向中国市场进军的步伐,在抢占了无锡、上海市场后,近日又计划在广州市场“跑马圈地”。已在上海安营扎寨的美国最大建材超市THEHOMEDEPOT也有意将市场的触角向南北延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材料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1)妙在它是一个概括题而不以概括题的面貌出现,这一变就引起了“姿态”的变化,成为一个题干清新内容新鲜的信息题,完全摆脱了俗套。

(2)妙在它也是一个概括题而仍不以概括题的面貌出现,而且答题之后的“标题”与材料能形成美好的文面结构,给学生以创造的美感。

8.形式丰美。如:

(1)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展开着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繁茂,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沙漠正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漫延扩展,黄色对绿色的侵吞是绝对无情的……

(2)在横线上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下面两个句子的句式相同。

①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②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文段的表达意图,根据文意填写恰当的语句。

不舍昼夜的流水,阴晴圆缺的明月,树的枯荣,燕的来去,翻飞的日历,嘀哒的时钟……这一切让你感到的,难道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道你就不进一步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都是句子写作题。题(1)考查的是对“对称句”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考查着眼点在“句式”的表达;题(2)不要求刻意地仿写句式而要求先对句式的写作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提炼,其思维的分量大于写作的分量;题(3)已淡化了“句式”的考查而重在“写意”,答案的着眼点重在“句意”的表达,是对语言材料的“续句”。三个题目的标高不同,思维方向不同,对考生能力层次要求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共同表现出了“美”而“雅”的特点。9.指向准确。如:

阅读《大鱼和小鱼》并答题。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取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①这是一篇寓言,它构思的突出特点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情节内容。

②结合生活实际,文中的“钓钩”可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鱼”说话很注意限制性词语的运用,请从打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这样的词:

④如果你是“小鱼”,你觉得“妈妈”讲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话描写(或“对话”或“语言描写”)②致命的陷阱(或“骗局”)③最安全的绝对④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或“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这道阅读题,材料短小而又语言丰富,内容单纯而又意蕴深刻,情节简明而又构思精美。题目的设计指向明确,着眼于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既体现出阅读检测的价值,又能给学生以人文熏陶。

10.题式巧妙。如: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汉语的优美隽永还表现在它的()上。②汉字有四声之别,因此就有声调抑扬之美。③既有“中华伟大”“雨暴风狂”这种四声罗列的四字语,也有“翻天覆地”“岁月如流”这样平仄二分的成语。④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便有双声、叠韵、全重叠、交错重叠等音韵之美。⑤双声如玲珑、茂密,叠韵如逍遥、玫瑰,全重叠如漫漫、悠悠,交错重叠如丁令当郎、稀里哗啦。⑥汉语讲节奏与对称,声韵调的组配,再加上音节节奏的二二为步,由此而产生特有的节律之美。⑦从曹操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到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再到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读难忘,百读不厌。

(1)若要从“形态美”“音乐美”“组合美”“变化美”四者中选其一填写在文中的括号中,应选:

(2)若要将“有浩然之气”“有春江胜景”“有警策之力”“有大海壮观”四者分别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其先后顺序应是:

(3)说明第⑦句中四个例子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排列的。

(4)文中的支撑句从哪几个角度支撑了全文的中心句。

(5)将文段中的序号与“|”“‖”两种符号组合成图示,表现全段的结构(“|”表示第一层次,“‖”表示第二层次)

〔答案:(1)音乐美(2)有大海壮观有春江胜景有浩然之气有警策之力(3)按作者年代的先后顺序(或按时间顺序)(4)从声调美、音韵美、节律美三个角度进行支撑(5)①|②③‖④⑤‖⑥⑦〕

这道阅读题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是“主观试题客观化”的题目。说这个题“主观”,是因为它要求用语言表述的方法回答问题,完全有别于选择题;说它“客观化”,是因为它的5个小题的答案是近乎唯一的。这样的题型既符合试题改革的要求,又便于考查与评阅,具有鲜明的特点。

二、语言实践练习的设计艺术

语言实践练习,是让学生动脑想、动笔做的语言练习,它千姿百态,韵味无穷。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语言实践练习是天然的、合理的,理应占有基础练习中大量的“股份”,理应非常灵动,非常活泼,非常可爱。然而,这却是练习设计研究中的一个盲点。在客观题泛滥时,语基练习中频率极高的一道废题就是“选出是(或“不是”)比喻的一项”;在主观题盛行时,最随意的题就是“解释下面的词语”。即使在高考语文卷中,本来极富美感的成语题也陈旧得像一位老翁,好像永远都是四选一的标准化题,不让考生一试“运用”的身手。

所以我们应学会研究、设计、鉴赏与评价语言实践练习,让同学们有着生动扎实的语言训练,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

语言实践练习的设计,需要我们掌握三个方面的技巧。

一要做到“材料精粹”——撷取、整合精致的训练材料,使之能成为语言实践练习。如:

1.将“不少、大量、无数、各种”还原到语段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类型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石拱桥。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答案:无数各种不少大量)

2.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轻捷  轻快  轻灵  轻盈

①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     )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

②盘旋的圆形队和(    )飞舞的鹤姿,悠悠扬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

③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    )、好动。

④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答案:轻灵轻快轻盈轻捷)

1的语段是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应做到准确而变化有致的极妙的材料,题24个句子是充满雅趣的让学生品味、理解词义细微差别的极美的材料。没有教师的体味与整合,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练习。

二要做到“角度多样”——变换形式、角度与难度,使之成为不同层次的语言实践练习。如:

1.造句。

①流光溢彩:

②不言而喻:

2.造句。

①多么……多么……

②怎样……怎样……怎样……

如果说生命是一个不能重复的花季,那搏动的心便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春花。

4.分析下面句子的结构特点,学写一个句子。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

学会放弃,就得知道该放弃什么,不该放弃什么。为了熊掌,我们可放弃鱼;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可以放弃消遣娱乐的时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庄严的真理,我们可以放弃利禄,乃至生命。

6.揣摩下面句子的表达特点,然后学用这种句式写一个句子。

①人们争相传诵这成绩,而在我眼中,不,在心中,却是那随着悦耳的枪声彻底破碎的、代表耻辱的“零”。

②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气派。不,阵容相似,热闹不够。

以上写句练习表现出不同的角度,它们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直接造句到先提炼后表达,可分别用于不同年级、不同难度的训练及服务于不同的检测目的。而且我们还可以就“写句”训练继续进行新角度与新形式的创新设计。

三要做到“种类丰富”——设计、创新多种题型,使之形成美不胜收的语言实践练习。如下面各种形式的精彩练习:

1.选用。如:

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深切  深刻  深重  深奥  深远  深长  深沉  深厚

形容谋虑周至,可以用“_________”;形容根基坚实,恩情优渥,可以用“_________”;形容灾难重重,罪恶累累,可以用“_________”;形容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可以用“_________”;形容气象幽暗,心计不浅露,态度不浮躁,可以用“_________”;形容文义学理深藏在内,不经过层层剖析不能明白,可以用“_________”;形容关系密切,情感至切,言说中肯,可以用“_________”;形容印象深入头脑,见解透彻到底,描写刻画人物入微,援用法律条文曲折苛刻,可以用“_________”。看上面八个词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复音词大抵意义比单音词明确,同时使用的范围比单音词小。

(答案:深远  深厚  深重  深长  深沉  深奥  深切  深刻)

2.采撷。如:

下面一段话中有作者对生活的不少的感悟,试摘抄两个表达感悟的句子。

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为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3.接续。如:

体味下面一节诗的内容与语言,发挥想象,续写两句诗。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想。如:

下面是写“水”的词语,请展开联想,再写四对写“水”的词语。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提示:应主要联想课文所学的内容,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震撼激射,吞天沃日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等等)

5.补足。如:

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揣摩其表达意图,再写一个例证。

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6.仿拟。如:

(1)体味下面段的结构特点,学写一个类似结构的段。

读书有两忌:一忌读什么,信什么;另一忌是信什么,读什么。如果读什么信什么,就会变成书的奴隶,让自己的头脑变成跑马场,任别人践踏。相反,信什么读什么,就会把自己的头脑封闭起来,变成某个人或某种学说的私人领地,其他任何新思想都进不去。

(2)请你仿照示例,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一件事物。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条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7.铺展。如:

(1)请将“下雪了”三个字扩写为百字左右的片断。

(2)请用“春和景明”“气象万千”“心旷神怡”“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等词语描写一幅春天风景图。

8.移用。如:

根据要求填写。

(1)只读书而不动脑筋不行,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读书也不行,关于这种说法,孔子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则》中的原句回答)

(2)老王被派到上海学习回来,不仅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对问题的看法、见解等也较以前大有进步,同事们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孙权劝学》中的原句回答)

9.变形。如: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书信的格式,写一封“方志敏”给“鲁迅”的信。落款中的时间用6个“×”表示。

方志敏同志在信里说,他已经抱定牺牲的决心,没有任何牵挂和留恋。只有一点,他希望先生能把送上的三张空白毛边纸和一束文稿,设法转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他虽然不认识先生,也从来没有通过信,可是确信先生一定能够满足一个共产党人临死之前的这个庄严的要求。

10.概括。如:

试概括下面材料各层的大意。

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答案:第一层:冬天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第二层: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

11.提要。如:

根据下面的内容,用40字以内的篇幅(含标点),简说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的叶片较大,呈广卵型,宽1020厘米。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它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又可以使空气在叶片与墙面之间流动,因而降低室内温度。它的卷须式吸盘能吸收墙上的水分,有助于潮湿房屋的干燥;而干燥季节,有它遮蔽墙面,又可以保持房屋的湿度。它的绿叶能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它的枝叶攀援在围墙、房屋的墙面上,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还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答案:爬山虎有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制造氧气、吸收噪音、吸附尘土等多方面的环境保护作用)

12.诠释。如:

用一句话说明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答案:热爱、迷醉是“我”终生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

13.再造。如:

给“光化学烟雾”下定义。

汽车和某些工厂都会排出许多废气,里边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这些有害气体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于是产生了浅蓝色的烟雾。科学家管这种烟雾叫“光化学烟雾”,这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20世纪50年代的洛杉矶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有一千多吨有害气体排入大气。

(答案:汽车、工厂排出废气中的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后所产生的浅蓝色有害烟雾叫“光化学烟雾”)

14.提炼。如:

读下面一段文字,提炼出一个论据,再配以恰当的论点。

,是竺可桢临终的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用颤动的手执笔,在床上写下这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最高零下,最低零下,东风12级,晴转多云。”当时他已经不能到室外亲自观测温度,这是依照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局报”两个字。这位卓越的科学家,一直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

①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②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15.发现。如:3.分析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运用这种句式写一个句子。

读下面的文段,找出段中运用的一个句式,运用这个句式写一个句子。

我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而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学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一张一张细细地读那些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重温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16.点化。如:

楚国人想偷袭宋国,便事先派人去测量雍河,在浅处树立了标志。

不料后来雍水暴涨,水位升高。而楚军一无所知,夜半更深赶至岸边,仍按原来的标志偷渡,结果淹死一千多人,全军哗然大乱,如同房屋倒塌一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答案: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应根据事物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工作策略。与之意思相近的表达酌情给分)

17.例说。如:

任选角度,举例说明用下段文字的妙处,说得越多越好。

“疑乃悟之父”,魏源的这几个字千真万确。问号在懒汉那里,只是迷茫,只是绊脚石;而在勤于思索的人那里,就如巴尔扎克所说,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号的形象,是钩子。有这种钩子,就有可能钩到知识的答案。否则,即使几度进入知识宝库,也会空手而回。

(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层次清楚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例说)

18.品析。如:

以“口技者的表演,善在……”领起,写两个品读下面课文的句子。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9.导写。如:

(1)《金黄的大斗笠》的第一段在写作上很有特色:第一,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方法,生动而形象。第二,顺序明晰,先写远景,再写近景。第三,妙用动词,妙用色彩词,妙用叠词,把景物、人物写得生动可爱。学习以上写法,写一个景、人融合在一起的片断。

(2)警句是语言简洁明了而含义丰富深刻的句子,是语言材料中的精华,它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在积攒众多警句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悟出创造警句的基本方法。如:突出句子的说理性、教育性、警策性,注重语言的精练,讲求句式的整齐,合理运用一定的修辞格等等。这样,你的笔下也会常常绽放出朵朵思想火花。下面请你以“关爱”为话题,写两个警句。

20.创编。如:

(1)请将《过故人庄》改写为一篇微型散文。

(2)请将《石壕吏》改写为独幕剧本。

另外,还有赏析、属对、改写、修正、压缩、连贯、排序、默写等等多种练习形式。

可以说,练习设计特别是语言实践练习的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精练”的艺术。编制得好的练习,都带有“撷取精华”的特点,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都会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手法,读了上面的这些练习,我们可能在这方面加深一些体会。

三、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

现代文阅读练习广泛用于课文学习、单元小结、期中期末测试及中考与高考的复习备考,与阅读教学相依相伴,是阅读教学及其评价的极为重要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要非常关注它的设计技巧。每位中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然而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决非选到一篇文章就能成事。练习设计的整个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很难说一个平素不积累、少思考和欠研究的教师能够熟练地进行高质量的命题。

优秀的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主要讲究三个方面的技巧。

技巧之一:提炼“考点”多年来的阅读训练特别是应考阅读训练都离不开“题海战术”。这是没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组成以及阅读题的考查要点进行科学分析的缘故。

所以我们必须对阅读题的训练点或者说考点进行科学的提炼,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胸中有数,头脑清晰,有的放矢,知道应该怎么设计练习,知道该从哪些角度去设计练习。

这种提炼应从已有的大量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练习题中立体地、多维地、有层次地进行。

第一,从基本的、通用的、管全局的角度提炼阅读训练点。

这些通用的训练点是:1.辨识表达方式;2.理清文章思路;3.概括文章要点;4.解说有关内容;5.品味关键字词;6.品析重要句段;7.探究文章难点;8.自由欣赏美点;9.进行迁移想象;10.表达阅读感受。

也可以将它们表述为如下10个方面的能力:

1.文体辨读能力;2.整体把握能力;3.思路分析能力;4.提炼概括能力;5.词语品味能力;6.句子品析能力;7.文段品读能力;8.手法理解能力;9.自由赏析能力;10.迁移创新能力。

第二,从文体阅读的角度,提炼每种文体特有的阅读训练点。

以说明文为例——其常见的训练点主要有:

1.抓住、找出全文的中心句;2.看出或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3.抓住、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4.熟练地给不同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5.快速地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6.简洁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7.对文段的内容、对事物的特点能够进行准确的概括;8.根据文章内容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诠释。

其高层次考点的训练点有:

1.能对陌生的科技内容进行阐释;2.能对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再表达”;3.能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4.阅读图形,辨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某些内容设计表格;5.能对文章的某种表达技巧、某种表达特点进行品味,或者要求对文中的语言进行品味;6.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或以学生的生活积淀为背景答题。

又如中考记叙文阅读的“考点透视”——在整体上:

明确记叙的中心,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分析记叙的详略,理清记叙的线索,概括全文内容或概括事件内容或概括人物思想品质,评析人物性格,划分文章层次或指出文章结构模式,领会全文主旨,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局部或细节上:

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并品析重要文段,品味人物语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词句的含义进行感受与品味,品味语词、句子、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辨析文中疑难之处,分析表达技巧或者手法,对文章艺术特色进行自由赏析,叙述自己的感受等等。

在更小的细节上:

如:1.对词语、句子的品析。包括词语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含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2.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包括找出关键句或中心句,明确段的中心意思;揣摩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文章内容与文中人物对话等等。

第三,从某个考点的角度,提炼这个考点所内含的阅读训练点。

如中考现代文阅读“品析型考点”的“内涵”:

品析型考点所考查的是品味与分析的能力,这是中考阅读题包容众多、覆盖宽泛且层次较高的考点。它所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词语品析;2.句子品味;3.段落理解;4.全文探究。常见的出题角度,从词语的角度看主要有: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准确运用、词语的表达顺序、词语的归位、词语的深层含义、词语的表达效果等等。从句子的角度看主要有:理解句子的大意,理解句子的比喻义、委婉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句子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和表现对象,理解句子的顺序并将句子归位,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等等。从段落的角度看主要有:把握文段的中心内容,分析文段的表达方式与结构顺序,指出文段的表达作用,品味文段的情感抒发,以及用选择题要求对段的各方面的内容如语言特点、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进行综合的理解,等等。从全文的角度看主要有:品析文章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思想内容与结构顺序,文章的表现手法,某些段落的相同或相近的写法,文章的情感体现,文章某个方面的特点等等。

这样提炼的意义在于:

它使我们对训练能力的训练内容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使我们对阅读练习的设计有一种高屋建瓴、尽收眼底的视觉感,它可以使我们成为阅读复习和练习设计方面的“明白人”。可以说,我们若不是运用题海战术而是根据这些经过提炼的训练点进行阅读练习设计,那么阅读训练的线条将大大简化,而训练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因为阅读试题实际上都是由这些“点”构成的。

技巧之二:精心选材所谓选材就是挑选、筛选用以设计阅读练习的文本。

选材是阅读训练、阅读复习的最为重要的准备工作。精心选材指的是要撷取最有训练价值的篇或者段。材料选得越好,训练的成效便越容易显现。

这种选择应积累式、网络式、比较式地进行。它要求我们:

第一,要善于积累背景资料,以更新理念,启发思维,学习技法。如:

1.关于教学思想、教学改革、教学理念等方面的信息资料。

2.每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题、上海题)的分析与评价报告。

3.每年有关各地中考题考点分析与题型评价的文章。

4.报刊关于各类题型的研究文章特别是阅读题型的研究文章。

第二,要善于积累文本材料,以便有材可选,有材可用。

在日常的阅读中,教师就要非常注意选取那些精美的小说、散文、科学小品、社科短文等等。还有一种评说性、观点性、建议性、策略性的文体特征淡化的时文也非常好。此中的大量文章承载着生活中的现时信息,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而人们几乎天天阅读这样的文章,其目的主要是从实用出发,从中获得信息,了解动向,吸取经验,借用谋略,启发思路,开阔眼界。我们可以将此类文章作为课程资源,引进阅读训练。

第三,要精于对阅读材料的挑选。挑选时应注意:

1.选文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

2.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视野开阔,题材、体裁、构思、表达风格丰富多样,古今中外的文章都要选,要难易适度,琅琅上口,适合中学生学习。要注意选一些富有阳刚之气的文章。

3.选文重在“美”,思想美,内容美,语言美,情感美,结构美,手法美,要经得起琢磨。

4.选文重在新,可以选一点经典的中外现代美文,但要强调的是越新越好,新文美文越多越好。

5.每篇选文的字数在1000左右。

6.应该直接从各种书籍、各类报刊中选文。如:可从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类读物中选文;可从各类休闲杂志中选文;可从著名语文专业杂志如《语文学习》的有关栏目如《阅读新空间》中选文;可

以从各类中学生语文刊物如《中学生阅读》《语文报》中选文;可从著名作家的作品中选文;可从各语文刊物的“阅读鉴赏”专栏中选文;等等。

7.选文要注意无政治与民族问题,无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无语病。

8.用于阅读训练设计的选文应该本着三篇之中取一篇的比例进行。

第四,还要从练习设计的角度对选文再进行斟酌:

1.选文的结构要完整。

2.选文的语言要准确。

3.选文的内容要耐看。

4.选文的表达手法比较丰富。

如此我们不仅能顺利地设计习题,而且由于材料的典型性,在练习设计上便表现出举一反三的功效,有利于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技巧之三:规范设计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要力求规范,要把握两个关键。

第一,要做到理念先行。

练习设计不仅仅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和一节优质课一样,它也应该是正确的理念先行。《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与评价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理念,从阅读训练的角度来讲,我们一定要学会用精到的练习设计来诠释这些新的理念,否则,我们的练习设计恐怕在很多方面都是空白的。如学生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如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文学作品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阅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如探究性阅读,如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的内容,我们都可能无法涉及。

所以,在编写阅读训练题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课标中如下理念的指导性:

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在阅读中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从精读的角度而言,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从略读、浏览的角度而言,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就阅读的个性化而言,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考查。

第二,要追求练习设计的品位。

这里的“品位”,是说阅读训练题的设计应达到准确、高效、生动、科学的境界,要像苏州园林那样“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要达到这种境界,作为设计者来讲,必须有过艰难的跋涉,必须久经历练。从操作过程来讲,除了对文本的钻研品析之外,拟题时还应避免一些煞风景的负面做法。如:

1.在题型上,不要设计那些过时的、文面繁杂的连线题、配伍题、正误判断题、多项选择题。

2.不要在阅读训练题内出现填字、造句、拼音、打标点之类的水分题。

3.最好不出现那些阻碍阅读思绪的“将句子抽出来,还原到……”的题。

4.不要出那些费尽心力去拼凑而学生答题毫不费工夫的单项选择题。

5.在单选题中,不要出现将某项内容反复颠来倒去设计为ABCD四项的题。

6.在单选题中,严禁出现故意拔高、故意贬低、故意误解,故意省去修饰语,故意将文章内容颠倒、写错的所谓“干扰”项。

7.在单选题中,最好不要出现长达几十字的本身就需要“阅读分析”的选项。

8.不要在阅读材料内加上太多的点、线、框、括弧。

下面请欣赏笔者拟制的一份现代文阅读练习。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

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

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4.假如请你精读第4自然段,你能说说“清洁工”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请你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你能试一试吗?

上面这份阅读题的新意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立意科学,有据可依。

全篇文章的阅读考查立意于学生的能力,立意于学习方法,而且有据可依。

阅读能力方面,依据在课标。12两题明显地表现出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略读评价的有关要求,即:“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第345题则明显地表现出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精读评价的有关要求,即:“精读的评价……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学习方法方面,依据在教材。如第2题,学生可回答“通过阅读文中2345自然段的中心句”来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而这样的训练在《向沙漠进军》中就有:“课文中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就课文前8段,或找出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意思。”又如第3题,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列表格”这种方法与技能。这样的训练在教材中也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如《中国石拱桥》有“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位置、修建年代及结构特征填入下面的表格”的练习;《看云识天气》也有“通读课文,看看文中谈了几种云,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试用表格的形式将云与天气的关系表现出来”的练习。

由于立意科学,有据可依,这份阅读题既表现出理念的前卫,又表现出认真的理性思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教材对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训练要点及测试标高。

第二,表达生动,角度新巧。

全篇文章阅读题的设计与表达别具一格,手法机敏。

别具一格,主要表现在题干的语言表达上。5个题目,都以“假如”二字领起进行设题,活泼灵动,文面稳健,巧妙地与文本的语言表达风格融为一体,形成一种顺承而下的、句式排比的建构之美。这样的表达,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相互呼应,它艺术地表现出中考阅读测试题中的一种“对话”意识,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又表现出一定的亲切感,表现出对考生的一种尊重与关怀。

手法机敏,则见之于表达角度的新巧。如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结构分析能力。这篇文章为总分式结构,可直接要求学生“指出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而设题为“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就既考查了学生抓住文章总说句的结构分析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发表见解的水平,还对学生进行了读法的点示与熏陶。又如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抓住中心句的能力。本应直接设题,而设题为“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就表现出“学法”意识、信息意识和整体把握的意识,强调的是一种学法实践能力,可以说是立意高远,内蕴厚实。又如第3题,一般的出题方法就是要求学生指出文章的说明方法或要求举例说明,而设题为“用表格来例说本文的说明方法”,题目的格调便顿然升华。又如第4题巧妙地进行限定,第5题适当地加以放开等等,都表现出设题时的反复玩味与精心思考。

由于表达生动、角度新巧,这份阅读题既表现出一种亲和力,又给人一种丰厚感,考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文体辨读能力、文段品读能力、提炼概括能力、学法运用能力从不同的侧面受到了检测。

[参考答案]1.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2.提取文中2345自然段的中心句(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3.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表格中必须准确列举三种说明方法及其例句4.①激变出来的臭氧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②产生的高温能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5.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无论用什么方式表达,必须含有如下要点:氮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

四、文言文阅读练习的设计艺术

文言文的书面练习主要包含基础知识、诗词赏析、阅读三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阅读。除诗词赏析外,文言文中几乎所有的练习都可以在“阅读”中解决,如:1.实词的理解;2.虚词的理解;3.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了解;4.佳词美句的积累;5.特殊语言现象的理解;6.句读及朗读;7.句意理解与翻译;8.词、句表达作用、表达效果的分析;9.段落的分析及段意的理解;10.精段的文学赏析;11.段、篇写作方法的理解;12.文章的主旨意趣、人物形象的分析等等。

文言文阅读题的题型比较简单。一个文段或一篇短文的阅读题,或由选择题构成,或由简答填写题构成,或是此二者的综合。

文言文阅读题在材料的组合上有比较鲜明的特点:1.内容具有板块性。如词义理解的板块,如辨析古今词义的板块等,一个板块就是一个检测角度。2.组材具有牵引性,如分别以虚词“以”和“于”为知识点,牵引出本课或其他课文中的例句,以较大的覆盖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或检测。3.内容具有层进性。出得好的文言文阅读题,一般都注意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在答题上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因此,要研究文言文练习的设计,可重点研究文言文阅读练习的设计,研究的内容可关注如下三个方面:

1.语言材料的集合

文言文练习的侧重点在语言练习,这种侧重点,不论是常规练习,还是中考、高考,不论运用客观题型还是要求学生笔答,都表现得很明显。

文言文的语言练习的侧重点又在字词,在实词与虚词。为了训练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我们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对比辨析”法,由此集聚一个又一个的语言板块,作为训练的材料进行习题的编制。所以,分析文言文阅读练习,可以得出一个比较绝对的结论——“独木不成林”,即文言文阅读中的大多数题,都是语言材料的“集合”。

这种语言材料的集合手法通常是“分类横联”,也就是用分类的方法,从横向联系的角度进行语言材料的板块式积聚。在日常训练的前提下,这种“横联”往往以某篇文章的内部横联为主。

请看下面《岳阳楼记》选段,我们从中进行了10个材料“板块”的集聚,非常有利于设题时的选用: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喜洋洋者矣

B.旧制

C.居庙堂之高则忧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2)“则”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北通巫峡

B.有心旷神怡……

C.有去国怀乡……

D.处江湖之远忧其君

(3)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夫:像那,若是

B.得无:没有

C.至若:至于,又如

D.何极:哪有穷尽

(4)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长烟  碧万顷

B.此乐何  而悲

C.上下天光  浮光跃金

D.不开  千里

(5)选出不是对偶的一项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6)选出不是本句自对的一项

A.去国怀乡

B.春和景明

C.日星隐耀

D.把酒临风

(7)选出是成语的一项

A.心旷神怡

B.宠辱偕忘

C.一碧万顷

D.静影沉璧

(8)选出不是实写的一项

A.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B.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D.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9)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昏暗的样子,雨或雪繁密,形容香气很浓,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文中描写“洞庭月夜图”的句子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10)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以上两段都有排比句、骈偶句。

B.两段都是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

C.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一阴一晴。

D.这两段文字是全文主体,其表达作用是突出“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1)A(2)A(3)B(4)C(5)D(6)C(7)B(8)A(9)A(10)D

2.题型的选用

正是由于文言文阅读突出语言的理解,文言文练习题突出语言板块的集聚,所以文言文阅读题至目前为止在题型选用上仍以单项选择题为主。

但在实际操作中,单项选择题的运用仍显得单调,大多数选择题只是突出找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而实际上,这种题型所展示的角度还是比较丰富的。

下面我们对此略作介绍。

(1)正误型单项选择题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类题。其全息特征就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是有误的一项。无论它选项的构成多么复杂,无论它选项的内容多么丰富,它的极终目的就是“选正”“找误”,或者寻“有”觅“无”。所以,它主要有四种题式:

①选“正”式。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②找“误”式。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③寻“有”式。如“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④觅“无”式。如“下列翻译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此类单项选择题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表露出“选正”的要求,而是使用另一些含蓄的表达,如“最恰当……的一项是”“能准确……的一项是”“最适合……的一项是”“根据上下文,应……的一项是”等等,这实际上都是在“求正”。反之,“找误”也可以使用含蓄的表达。

(2)异同型单项选择题

这类题的主要特征是“求同”或者“排异”,即“选出……相同的一项”“选出……不相同的一项”,或“选出是……的一项”“选出不是……的一项”。此类题的各个选项没有表述的正误之分,其语言材料在客观上都是正确的,答题的着眼点不再是“正”“误”而是“异”“同”与“是”“否”,只看它是不是合乎这一“类”的标准。因此它有四种题式。

①寻“异”式。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②求“同”式。如“下面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③找“是”式。如“下面是景物描写的一项是”

④选“否”式。如“选出加点词不是同义词的一项”

(3)比较型单项选择题

比较型选择题是对上述题型的改造,或者是对上列题型的灵活运用。他们能很好地覆盖上述选择题所不能涉及的角度,从而使选择、判断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实际运用中,它主要有两种题式。

①轻重式。此类单项选择题主要要求对选项进行综合比较。在这种题式中,所有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它们之间只存在着“程度”的差异。如“选出文段中对人物心情的表现最为生动传神的一项”。

②多少式。此类单项选择题也是要求对选项进行综合比较。在这种题式中,所有选项的表述也都是正确的,它们之间只存在着“数量”的差异,题目所要求的只是找出含某种内容最多的一项或者含某种内容最少的一项。如“选出修辞手法最丰富的一项”。

单项选择题突出的特点是材料丰富,最大的优点是覆盖面大,它所追求的设题意境是干扰性强,它最大的难点就是答案的唯一性,同时它也希望有美好的文面形态和灵活多姿的表现形式。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规范、准确、灵活,有创造性地实践。

下面是《〈论语〉十则》阅读中的一道选择题,它能够表现出单项题的上述特点。

下面“而”字表转接的一组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B.温故而知新  敏而好学

C.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

D.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厌

3.角度的变化

一篇课文材料摆在面前,或一份课外文言短文在手,在设计阅读练习时不仅仅只应想到字词理解或翻译练习,它应该服从于不同的训练目的或不同的研究目的而让我们尽力地解读,别出心裁地分解组合,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它的训练价值。

即使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设计的只是从实词到虚词到翻译到理解的综合性练习,我们也应尽可能地进行变换角度的练习设计,以使我们拟出更多的题,让我们从中进行挑选,提高命题质量。

请看下面《出师表》选段,它只有80来字,在设题上却有多种角度能为我们所用。经常进行这样的探究,我们就能更好地动脑筋,练技艺,长才干,从而提高我们的命题艺术。

《出师表》选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练习一  从字词理解的角度设计:

(1)下面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布衣:指平民

B.躬耕:亲自耕种

C.苟全:暂时保全

D.感激:感动激动

(2)下面加点词中,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先帝不以臣卑鄙

(3)选出“于”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躬耕于南阳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不求闻达于诸侯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选出“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案:(1)C(2)D(3)D()A]

练习二  从句子理解的角度设计:

(1)下面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猥自枉屈: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B.咨臣以当世之事:拿当今发生的大事来考察我

C.遂许先帝以驱驰:就答应先帝,替他奔走效劳

D.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3)对打横线句的表达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话表现了创业的艰难

B.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卓著的功劳

C.这句话表现了对先主的忠贞

D.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以身许国的历程

[答案:(1)C(2)B(3)B

练习三  从段落理解的角度设计:

(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表现先帝慧眼识人才

B.表现作者身份卑微但有雄才大略

C.作者自述生平,概介战斗历程

D.作者叙述先帝的情谊

(2)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是

A.表达自己效忠蜀汉的心愿和报答先帝深恩的决心,激发后主励精图强。

B.表现自己对朝廷对先帝的效忠及其贡献,以示功劳巨大。

C.让后主刘禅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光荣历史,以博得更大的信任。

D.以先帝器重自己的事实,暗示刘禅应更加重用自己。

[答案:(1)C(2)A

练习四  从欣赏品评的角度设计:

下面是四句评点,写出段中被评点的句子。

①作者志趣在此:__________________

②刘备知人在此:_________________

③千古名句,说尽作者一生: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达知遇之恩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④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练习五

  从中考文言文阅读综合复习的角度设计: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苟:苟全性命于乱世苟富贵,无相忘

B.本:臣本布衣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C.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竭其庐之入

(2)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之:受任于败军之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B.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太医以王命聚之

C.于:躬耕于南阳负者歌于途

D.遂:遂许先帝以驱驰遂逐齐师

(3)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A.苟全性命:暂时保全性命

B.猥自枉屈: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

C.由是感激:因此十分感动激动

D.后值倾覆:后来遭到严重挫折

(4)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臣本布衣”,表示作者低微的身份;“躬耕于南阳”,写淡泊的生活。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现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和过人的志趣。

C.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表现刘备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千古名句,概括了作者的一生。

[答案:(1)D(2)B(3)A(4)B

练习设计,大而言之,是一种“命题的艺术”,是一门很理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日常语文教学练习题的拟制,各阶段复习练习题的拟制,毕业及中考语文考题的拟制,高考模拟试题的拟制,都是教师素质与命题艺术的综合表现,都是研究水平的表现。所以,我们不可小看练习设计的艺术,重要的是养成我们自己的素质,在资料积累、趋向分析、题型研究、考点提炼、试题设计、规律小结等方面做到确有心得又确能动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