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安徂徕镇桥沟村:一个有温泉、有文化的古村落

 非亲似亲fhf 2019-12-01

每一个古村落都会有关于它的一段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不仅体现着它丰富的民俗文化,还会有它独特的精神价值,让我们知道中华民族中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创造力。山东泰安高新区徂徕镇的桥沟村就是这样一个有故事的村落,它是宋朝明儒石介先生的故乡,东靠徂徕山,西沿大汶河,依山傍水,留有龙山文化遗迹、温泉、石氏墓林等文化遗迹,让这一个普通的小村落变得与众不同。

据徂徕镇桥沟村当地村民讲述,早在西汉年间桥沟村就已经建立了。之所以叫桥沟村,是因为一条小河沟,由北向南从村中穿过,流入汶河,村北、村南各架有一小桥。村里的大文人石介,又称徂徕先生,小的时候聪慧过人,6六岁能诗,8岁为文,26岁举进士甲科。曾任郓城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御史台主簿等要职。

桥沟现留有龙山文化遗迹、温泉遗迹等。据徂徕镇原史志办72岁老人李钦峰讲述,桥沟村南200米,汶河东有桥沟遗址,面积4万平方米,距今4500年左右。离地表1米为文化层,厚30—50厘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内含大量灰褐陶片。能看出器形的有夹砂灰陶子母口器盖,夹砂灰褐陶鬼脸鼎足,夹砂灰陶罐,具备龙山文化特点。

桥沟还有“四大怪泉”这一传说,即:温泉、凉泉、甜泉、苦泉。其中,温泉最为著名,唐代曾被列为全国八大名泉之一。现已探明地下热水面积16公顷。终年水温在41—49摄氏度,若封闭处理,水温可达80度以上。其水富含偏硅酸、锶、铁、氟等2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经省地矿厅提样化验证明,重要指标达到医疗矿泉水和天然矿泉水标准。

石介墓的记载由来已久,据徂徕镇文化站站长宗军讲述,桥沟村南50米有一个“石氏墓林”。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泰安府志·古迹》载:“石守道故里,徂徕山西北桥沟村,石姓其后裔也。”其墓占地70多亩,内有古柏千株,浓荫蔽日。

石介墓内曾出土宋朝文坛领袖欧阳修撰写的《石徂徕先生墓志铭》,墓前立明代学者吴希孔书写的“故宋太子中允石公讳介字守道之墓”碑,墓两侧嵌苏东坡《遥祭徂徕先生》和刘概《哭石徂徕先生》诗碣。墓碑后为石介墓,圆形,封土高1.7米,砖砌墙保护。墓林中有石介撰《石氏先茔墓表》碑。墓林前,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年)进士、山西太原府平定州州判宋涛(泰安人)书写的“宋太子中允石公讳介字守道神道”碑。墓林毁于文革,碑碣散失,现仅存刘概石碣,藏于泰安市档案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