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血传奇!塞瓦斯托波尔30号炮台为什么能抵御德军250天之久?

 自由自在8888lw 2019-12-01

1941年9月,德军已占领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克里米亚半岛成了希特勒下一步计划的“眼中钉”。

它是黑海的门户,也是苏联黑海舰队的重要基地。从这里向东可以控制高加索地区丰富的石油;掩护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左翼;占领克里木机场后,还能彻底解除苏联飞机对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威胁。

这个油田可是德军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地,两个多月前苏联航空兵从克里木机场起飞轰炸了它,熊熊大火燃烧了18个小时,把希特勒气得直跺脚。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为解除后顾之忧,1941年9月24日,希特勒派心腹大将冯·曼施坦因率领德国第11集团军和一部分罗马尼亚山地军向克里米亚半岛大举进发。

经过一个多月激烈战斗,德军占领了半岛大部分地区,只剩下西南端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口还在苏军手中。此后近9个月时间里,十几万红军战士在这里与德军殊死搏斗,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著名的30号炮台从开战之初一直怒吼到最后,打得德军心惊肉跳,不敢回忆。

后来苏军弹尽粮绝,不得不被迫撤离。他们用生命和热血将德军牢牢钉在这里,使希特勒进攻斯大林格勒的计划一拖再拖。最终几十万德军在冬季严寒中一败涂地,成为德国失败的转折点。

30号炮台

那塞瓦斯托波尔的炮台要塞为何如此强悍呢?

一、历史上不断的建设强化。

塞瓦斯托波尔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783年俄国得到克里米亚半岛之后,便围绕着港口修墙筑垒,很快把这里建设成一个铜墙铁壁的军事要塞。

到20世纪初,原先的岸防炮台已经落伍了。火炮口径小只有11英寸,比不上14英寸舰炮;手动装填慢2分钟1发,比同期英国战列舰主炮2发/分的射速慢了4倍。

此外,旧炮塔都集中在塞瓦斯托波尔峡湾两侧,不能抗衡30公里外开炮的新式战舰,整个岸防体系急需升级。

安东诺维奇·居伊将军

1905年俄国政府总结日俄战争失利教训后,决定增加2座庞大装甲炮台,加强塞瓦斯托波尔海岸的防御力量。俄国军事家同时也是作曲家的安东诺维奇·居伊将军建议在北部约5公里的阿尔卡达高地上建造第一个炮台。

尼古拉耶夫工程学院的N·博伊尼茨基教授采纳了建议,设计新炮台并做了大量创新。设计完成后很快获批,1912年正式开工。

2座炮台分踞南北,北面是30号炮台,南面是35号炮台。只不过一战爆发和沙俄倒台大大推迟了施工进度,直到1934年才陆续完工。德军将这2座炮台称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一号”和“马克西姆·高尔基二号”。

两座炮台一南一北

8年后,这些红色炮台将震惊世界,成为战争史上熠熠生辉的明珠。因30号炮台离德军更近,所以成为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的绝对主力,也是德军的主攻目标。

二、先进的炮台设计。

居伊-博伊尼茨基方案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炮台设计之一。每个炮台装备2座Mb-2-12型双联装炮塔,M1913式305 毫米火炮由战列舰主炮发展而来,射程 44 千米。

305毫米重炮

火炮瞄准、装填都是电动的,同时也保留了人工操作。17个电动机驱动1360 吨重的庞大炮塔做360 度旋转,既能对付海上敌人,也能对陆攻击。这一特点让二战德军吃足了苦头。

炮台布局

整个炮台长 130米、宽 50 米;弹药库、发电站、生活区、武器室等都隐藏在 4 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外壳中。炮塔是唯一露出地面的部分,上面覆盖着 406 毫米厚的钢铁装甲,炮弹由特制的推车从地下铁路运进来。

炮塔结构

指挥中心在650米之外,深藏在地下37米处,通过地下通道与炮塔相连,还有6个隐蔽的观察哨所。整个炮台可以控制约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外,还部署了3门高炮和4挺高射机枪防空,5座重机枪堡垒防止步兵偷袭。

5000平方公里火力范围

它是一个十足的火力要塞,坚甲巨炮让德军绝望。

三、优秀的指挥员和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

1937年,海军大尉乔治·亚历山大被任命为30号炮台司令,负责作战指挥。

左:亚历山大大尉

1941年11月1日,德军第132步兵师先头部队在阿尔玛火车站集结,准备攻击俄罗斯海军陆战队第8旅。正当德军士兵忙碌时,一串尖利的呼啸声划破长空,30号炮台怒吼了!68枚巨大的炮弹从头顶落下,炸的德军人仰马翻,士兵慌乱之中连东西南北也分不清了,原定计划只能取消。

11月2日,炮台又收拾了一队在巴赫吉萨雷休息的摩托化步兵连。爆炸冲击波、弹片和大火摧毁了40多辆卡车和坦克。

30号炮台牛刀小试,便取得累累战果。不过参谋人员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因为最初射击太随意,导致精度不足浪费弹药。

于是炮兵连又在各处增加了20个观察哨所,甚至派出观察员空降到德军后方,引导攻击敌人的运输、通讯部队和军需仓库。炮台开火次数虽然减少了,但射击精度大幅提高,总体战斗力更强了。

12月28日,德军4个步兵营在12辆坦克支援下逼近指挥中心。坦克离指挥中心一度只有300米,危急时刻亚历山大指挥炮兵用很少使用的概略瞄准方式直接开炮!

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刚才还耀武扬威的德国坦克消失了。地面上只留下一个大坑和一堆无法辨认的金属碎片。苏军趁机反击,德军狼狈的退回贝尔贝克山谷。30号炮台在此后的战斗中屡屡发威,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

四、德军攻击手段不足。

德军曾试图从空中轰炸,但炮台被伪装网和灌木丛严密的包裹起来,德军飞行员找不到目标。周边高射炮组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打的又快又准,德军飞机也不敢停留。

“卡尔”臼炮

曼施坦因无计可施,只能从德国调来600毫米“卡尔”臼炮和800毫米“朵拉”大炮。这些巨炮是为法国马奇诺防线准备的,但当年德军从阿登森林绕过防线,没有用到它们。曼施坦因很熟悉它们的威力。

“卡尔”臼炮炮弹重2吨多,能摧毁3.5~4.5米钢筋混凝土装甲。更恐怖的 “朵拉”巨炮 ,800毫米炮弹重7吨多,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8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层。

2吨多重的炮弹

不过,巨炮在手的德军仍然拿炮台无可奈何。“朵拉”巨炮威力虽大,精度却不怎么样,炮弹也不多。48次发射中只有一枚炮弹击中一个军火库,其余战果乏善可陈。此后便退出战斗,运往北方支援列宁格勒战役了。

威胁更大是“卡尔”臼炮。它射程不远只有3.5千米,但精确度更高,炮弹也多。6月6日,“卡尔”臼炮炸坏了一号炮塔的两块装甲板,第二天又在钢筋混凝土外壳上打了个洞。

6月6日~14日,“卡尔”臼炮一共发射172枚反混凝土炮弹和25枚高爆弹。就是炮弹质量差了点,据说有40% 的炮弹没爆炸。

“朵拉”巨炮

德国空军也发动了600余次空袭,用1吨多的炸弹狂轰滥炸,但30号炮台4米厚的混凝土外壳根本不怕它们。

五、苏联大后方的全力支援。

塞瓦斯托波尔是一个港口城市,可以从海上补给增援。德国海军太差,从来没取得过黑海制海权。所以苏联组织了大批船只运送物资弹药,又增援了8万多援军。英勇的红军战士和坚固炮台一起顶住了德军一波又一波进攻。

12月份苏军在刻赤半岛登陆,德军腹背受敌。曼施坦因不得不停止进攻,掉过头来解除刻赤半岛威胁。直到第二年5月中旬,刻赤半岛战斗才全部结束。

六、尾声。

1942年6月17日,德军向30号炮台发起总攻。炮台打光了所有炮弹,连训练弹都用完了。炮兵们又发射火药包,70多公斤的药包能产生1000℃高温气流,消灭大量德军步兵。

工兵进攻

德军步兵和工兵沿着弹坑,一步步跳跃到炮塔附近,用炸药摧毁了最后一门主炮。30号炮台的怒吼声终于停止了,它光荣的完成了所有任务,即将走到终点。

6月22日,亚历山大下令突围,但北面被德军机枪封锁,第一小组只有几个人成功逃出。德军把汽油倒入炮台缝隙里点燃,逼他们投降。

亚历山大让人炸毁所有炮塔、发动机和设备,让其他人前往南方的克里米亚山区加入游击队。他和几名炮手最后从地下通道离开,第二天不幸被德军包围,被俘后壮烈牺牲。

 损毁的炮塔

直到战斗结束,德军也没能夺取30号炮台的战旗。据说它被苏军烧毁了,也可能封存在某一面墙里保存至今。

德军占领炮台后,工程师进行了详细考察,绘制了图纸,他们称赞这些炮台是“军事工程史上的杰作”。曼施坦因巡视炮台,得意的笑了。这是他最后一次微笑了,此后一连串的失败让他痛苦难言。

战争结束后,苏联重建30号炮台并升级了主炮。指挥中心也加装了先进的雷达和火控系统,可以更快的向海上目标开火。炮台能承受化学攻击,能抵御2吨重的反混凝土炮弹打击,甚至能抵御战术核爆炸。

 如今重建的炮塔

如今岸防炮兵已撤离,但它仍在编制内,如果需要,一个月内就能恢复射击。它仍然是塞瓦斯托波尔的神圣守卫,将继续谱写新的传奇!35号炮台没有重建,它改建成博物馆,供后世的人们参观,永远记住那段残酷的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