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情散文:抓虱子

 德高望重jn423t 2019-12-01

乡情散文:抓虱子

这篇文章的题目只能看,最好别读出来,读出声音来,容易产生误会:谁那么大胆,敢抓“狮”子。

其实,看文字就明白了,文章写的不是抓动物园里的大“狮”子,而是抓身上的虱子。

抓虱子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感觉一定是非常陌生。听说过也很少,更没有见到过。可是,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每个人身上都生过虱子,都有抓虱子的经历。

虱子,是一种幼小的寄生虫, 虱子和虮子是母女关系,虱子的卵是虮子,卵繁殖成虱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岁月中,人们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非常差,特别是在农村,夏天一身单衣服,冬天一身棉衣服,平时根本没有衣服进行轮换的,又没有条件洗澡,洗衣服没有洗衣粉和香皂,这种生活方式自然而然给虱子的寄生创造了生存的温床。可以这样说,贫穷让虱子寄生在中国人身上有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欺负人们数不清的年年月月,连武则天、慈禧太后都抓过虱子,况且普通老百姓。

虱子与人共度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人们经常随口就用虱子编出来很多歇后语:如“秃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裤裆里的虱子——你算个几(虮)?”等等,诙谐某一种事物或事情。

虱子咬人,喝人血,传染疾病,人们也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发明了一个工具叫篦子,来消灭虱子和虮子。

乡情散文:抓虱子

什么是篦子,篦子和梳子一样,都是用来梳头的工具,不过分工是不同,形状也各异。梳子的齿是单面的,而篦子的两侧都有齿,并且非常细密。梳子是梳头的,篦子是用来清理头发上虱子和虮子。

篦子的齿之间距离特别细密,用篦子刮头发的时候,可以把隐藏在头发里的虱子和虮子一个不漏地刮下来。过去年代的女人,一般都留长头发,洗头发后,必须用篦子来刮虱子和虮子。很多时候还需要另外一个女人来帮助完成。篦子使用时间长了一点,齿间的距离大了以后,经常用做衣服的线将多个齿勒在一起,使其密度增加,将虱子和虮子从头发丝上刮下来。姑娘躺在母亲大腿上让给掐虮子,姑嫂间、女人给丈夫抓虱子,一个个和谐温馨的情景,是那个年代的风景线。

农村里还有一句俗语,叫做:“虱子多不咬,债务多不愁”。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虱子越多越痒。特别在公共场合,这个时候虱子咬人是最难受,最尴尬事。痒极了,实在没有办法,找个背人的地方,手进衣服里面一摸一个准。捉到时,用指甲使劲捏死,手指顺势在衣服上噌一下,免得手指从衣服里拿出来时还沾染着自己的血,尴尬没有面子。

小时候家里都穷,人们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而这种补丁的缝隙里是藏虱子的地方,揭开补丁的缝隙,虱子就开始乱跑,这时候,赶紧用大拇指甲盖去挤,随着一个个“咯蹦,咯蹦”的响声,一个个虱子被挤死,大拇指甲渐渐被虱子肚子里的血液染红,然后朝指甲盖唾一口唾沫,在衣服上随便擦一下,又开始捉下一件。

乡情散文:抓虱子

抓虱子的事,在那个年月是谁也不笑话谁的事。几乎每个人都会抓。睡觉之前,脱下棉袄棉裤,在煤油灯下就开始抓虱子。有大个的虱子,肚子吃鼓鼓的,用两个手大拇指甲盖一挤,咯蹦一声,满手指甲是血。为了解恨,干脆扔在嘴里咬,嘎嘣一声响。衣服缝里上白晶晶的虮子,连布用嘴一起咬,咬得“啪啪”响,咬得虱子断子绝孙。

虱子实在太多,冬天把衣服挂到外面的板障子上,在气温零下三十多度冷冻,早上把衣服再拿回屋,用力抖动衣服,那些被冻得僵硬的虱子,全都散落到地上。然后再把衣服放在火炉上慢慢烘烤,烤得黏在衣缝里的虱子虮纷纷落进火炉里,“劈里啪啦”一阵响,真解恨啊。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虱子已经没有生存的条件。篦子也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退出了每个家庭。很多年也没有看见人们抓虱的情景了。假如看见,那一定是在动物园里,猴子之间互相抓虱子。

新的时代,人们生活真的非常幸福。

乡情散文:抓虱子

乡情散文:抓虱子

乡情散文:抓虱子

乡情散文:抓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