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质稻大战拉开,或将深刻改变中国水稻产业格局!

 水产日记 2019-12-02

火了!“优质稻”这三个字已成为水稻发展的一大热词。既要吃得饱,也要吃得好!“好吃”成为消费者选择稻米重要标准。

弥漫着硝烟的战场,优质稻大战已拉开了帷幕,品种竞争激烈态势已经显现。全国优质稻产区和种子企业为了牢牢抓住消费者的胃,正在选育、推广优质稻种上下功夫。


5月2-3日,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在广州举行,会议旨在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大力推进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快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十三亿多中国人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

会上颁发了全国十大优质粳稻金奖品种、十大优质籼稻金奖品种(详细请戳重磅 | 20个品种上榜 !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出炉),属国内首次。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水稻产业格局将迎来深刻变化,水稻品种选育、推广全面向好吃味香的优质稻转变。

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会议现场

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叶贞琴致辞

水稻是广东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产量占粮食总产的80%以上。水稻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保障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广东开创了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育种、水稻矮化育种先河,率先开启了水稻优质化育种,育成超级稻品种19个,位居全国前列。当前,广东“三农”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提出要实施现代种业创新计划,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际种业“硅谷”和雷州半岛种业集群。

优质稻将迎来第四次发展高峰

为解决温饱问题,高产成为我国水稻育种的长期目标,稻米品质并未得到有效重视,优质稻米品种在审定品种中比例总体偏低,品种类型相对单一。 

其实,早在30多年前,优质成为水稻育种的目标之一。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胡培松介绍,优质稻经历了三次高峰时期。

1985-1988年,第一次高峰

1985年农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首次优质米座谈会,提出努力促进生产商品化、产品优质化、品种多样化、建设系列化

1986年水稻育种攻关确定优质为首要目标;农业部颁布《优质食用稻米》行业标准;

1988年农业部颁布《米质测定方法》行业标准。

1992年,第二次高峰

1992年国务院在广东召开全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经验交流会,提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再一次强调优质。 

1998-2000年,第三次高峰

1998年推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中国第一家粮食米业“金健米业” 在上海证交所上市 

2000年国家公布第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51家中稻米加工企业5家。早稻推出政府保 护价收购范围。

“现在是真正强化中国稻米质量时候了!”胡培松说。

自2004年以来,我国水稻产量稳定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17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显示,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4.53亿亩,比2016年增加20.4万亩,稻谷总产量20856万吨,比2015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还高31.5万吨,再创历史纪录。

而与此同时,粮仓“爆满”,政策性稻谷库存已达1.5亿吨。大米进口持续增加,据统计,2017年我国大米进口402.6万吨,同比增长13.0%。“国粮入库、洋粮入市”现象越来越突出。

水稻产量连连增产,粮仓满盈,进口却在持续增加。在行业人看来,这是我国过去水稻追求高产、品质结构单一造成的结果。

“目前我国水稻口粮相对充裕,农民追求经济效益,消费者追求稻米品质,强化中国稻米质量技术日趋成熟,大力发展优质稻的时机到了。”胡培松说。

国家政策的支持,振奋了发展优质稻的信心。“重点发展优质稻”写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稻产业优质化、品牌化是必由之路。 

会议现场

优质稻米率达37.1% 

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表示,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已开始了从高产到优质高产并重的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2017年,优质稻米率达37.1%;2017年杂交稻种植面积前5位的均是优质稻品种。水稻品种结构已从高产型向好吃味香的优质型转变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先后组织开展了水稻等四大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通过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加快了优质绿色品种选育,特别是选育推广了一批突破性优质水稻品种。

“近年来,我国优质稻发展进步较快,培育出了一批优质稻品种,如东北稻区的‘稻花香’‘’松粳22’,长江流域的‘宁粳8’‘南粳46’等软米品种,华南稻区的‘粤晶丝苗’‘粤农丝苗’等丝苗米品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

值得一提的是,20个全国优质稻金奖品种单产在550公斤以上,粳稻品种“通系933”“龙稻18”食味与日本渔昭越光相媲美,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与泰国香米相媲美。

“中国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也有国际一流品质的优质品种,这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技术研究在保持产量国际领先水平的基础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余欣荣说。

水稻优质化育种,广东率先开启并走在全国前列,广东育成超级稻品种19个。 “广东大量的优质稻品种均为细小粒优质品种,并统称为广东丝苗米,细小粒型成为其典型特征。”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王丰说。

据了解,2004-2017年,广东育成审定的水稻品种优质率达63.78%,米质达到国标优质3级以上标准的优质稻品种比例为74%“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是广东高档加工优质米的主要品种,成为广东品牌大米的核心,优质稻品种“黄华占”推广面积近1亿亩

优质稻金奖品种的推介,对推动我国水稻更加注重品质品牌发展有重要意义,推动我国水稻品种由产量导向转入品质产量并重发挥了引导作用,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水平进入了新阶段,推动我国种业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余欣荣表示。

突出优质品种培育,加快品牌建设

尽管优质稻米率达37.1%,较往年有提升,但是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水稻的市场竞争力整体不强。胡培松介绍,日本优质稻米率达70%,我国优质稻米率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万建民院士也表示,我国稻米国际竞争力不强。

  • 日本水稻品种选育和生产则长期以来坚持优质为上的原则,从品种到栽培均形成了世界著名的优质水稻生产体系;

  • 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稻米自给自足后开始把稻米品质放在首位,目前其水稻优质育种技术和生产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 泰国是世界上稻米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其大米标准是目前所有稻米生产国稻米的标准中最为规范和详尽的;

  • 越南、印度、美国优质稻米发展具有突出优势。

广东在稻米品牌创建方面已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对广东丝苗米标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认知;稻米加工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品牌意识淡薄;丝苗米生产基地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

“广东将加大品牌建设,实施广东丝苗米振兴工程,研究制定广东丝苗米统一标准、培育广东丝苗米新品种、培育核心生产经营企业等。”王丰说。

振兴丝苗品牌,广东在行动。4月28日,86家单位成立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旨在打造广东丝苗米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广东丝苗米产业在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

“稻米品质主要包括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功能性品质等五个方面,其中,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是最主要的稻米品质性状和评价指标,消费市场稻米品质高端化发展对品种提出了新要求,食味品质和口感好的新品种,以及有色米、香米、功能性水稻新品种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

“一碗好米饭成为为中国消费者愈来愈强烈的期待。” 深圳盛宝联合谷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林认为,水稻产业优质化必须打破稻米产业链的各关链环节(育种、种植、存诸、加工、价值沟通、市场营运等)之间“各唱各曲”的隔阂状态。

对于优质稻种业发展,余欣荣提出了三点意见:

一要以优质稻品种为重点加强联合攻关,明确优质稻品种攻关思路、攻关目标和工作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

二要以优质稻品种为核心加快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优质稻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创制,在现有基础上,选育出更多绿色、优质、高产全面突破的优良品种;

三要以优质稻品种为导向建立激励机制,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省级优质稻品种联合攻关,以绿色优质为目标,鼓励优势种业企业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做专做精做强优质稻种业。

今年8月1日起,国家标准《优质稻谷》(GB/T17891-2017)将开始实施,与1999年的版本相比, 新标准增加了籼稻粒型分类,分长粒、中粒、短粒;取消了胶稠度、出糙率、垩白粒率、粒型长宽比指标;修改了质量要求中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异品种率、黄粒米含量。新标的实施,对优质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水稻育种指明了方向。

本次会议在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指导下,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主办,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报告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胡培松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王丰

深圳盛宝联合谷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林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