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品种——黄华占

 水产日记 2019-12-02

品种来源:黄新占/丰华占

审定情况:2005年广东省品种审定、2007年湖南省品种审定、2007年湖北省品种审定、2008年海南省品种审定和2008年广西区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5010、湘审稻2007018、鄂审稻2007017、琼审稻2008010和桂审稻2008020

PART .1

    特征特性

黄华占稻瘟病抗性频率中B群80%,中C群100%,全群总抗比83.9%,自然病区诱发鉴定叶瘟3.3级,穗瘟3.5级,综合评价抗稻瘟病。对白叶枯病I、II、III、IV、V型菌抗级分别为1、1、1、2、7级,综合评价抗白叶枯病。

黄华占广东省商品粮定级米质为早造特二级,软硬适中。据广东省技术监督粮食质量监督检验站鉴定(晚稻):该种出糙率80.1%、整精米率69.5%,垩白粒率7%,垩白度0.9%,直链淀粉含量17.3%,胶稠度85mm,粒型3.4,全部指标达国优一级。2005年湖北省一季晚稻区试品质鉴定:整精米率66.7%,垩白粒率3 %,垩白度0.4%,直链淀粉含量17.38 %,胶稠度73mm,长宽比3.4,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2006年湖北省一季晚稻区试品质鉴定:整精米率68.2%,垩白粒率10%,垩白度过0.8%,直链淀粉含量18.2%,胶稠度70mm,长宽比3.6,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2008年国家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区试预试品质:整精米率63.4%,垩白粒率7%,垩白度0.7%,直链淀粉含量19.8%,达国优一级。

广东省区试主要农艺性状指标: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9-131天,比粤香占迟熟4天,株高93.8-102.8厘米,穗长21.0-21.8厘米,亩有效穗21.4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18.3-123粒,结实率80.5%-86.8%,千粒重22.2-23.1克。

华南双季稻区可早、晚造兼用,华南稻区以外的南方稻区可作双晚稻、一季晚稻和中稻种植。

PART.2

产量表现

2003年、2004年早造广东省区试亩产分别为434.25公斤和502.5公斤,比对照粤香占增产0.51%和3.73%,均列第二位。

2004年早造广东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81公斤,比对照粤香占增产0.67%。

2003年早造广州市、汕头市区试初试亩产分别为431.52和499.5公斤,分别比对照粤香占增产4.26%和5.0%(达极显著水准),列首位。

2004年湖南省中稻区试预试亩产598.4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27.0%,达极显著水准;2005年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47.8公斤,比对照增产12.7%,达极显著水准。日产量4.09公斤,比对照高0.21公斤。全生育期133.8天,比对照金优207长8.5天;2006平均亩产538.4kg,比对照Ⅱ优58增产1.0%,不显著,日产量3.87kg,比对照高0.18kg。生育期139.3天,比对照短5.4天。

2005年湖北省一季晚稻区试亩产531.9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58%,达极显著水准,居第2位。全生育期118.2天,比对照短6.00天;2006年复试亩产539.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8%,极显著,全生育117.1天,比对照短5.9天。

2006、2007年广西早稻区试亩产分别为462.5公斤和506.26公斤,比对照七桂占增产31.9%和30.64%,均达极显著,居首位。

2006、2007年海南省晚稻区试亩产分别为445.33公斤和384.14%,比特籼占25增产3.76%和减产0.96%,增产达显著水准和减产不显著。

2006年浙江省单季杂交籼稻筛选试验亩产534.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6%,达极显著水准;2007、2008年浙江省中稻区试亩产分别为515.2公斤和547.9公斤,比两优培九减产4.1%和1.2%,早熟7天。

2008年国家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区试预试亩产545公斤,比对照汕优46减产3.41%,但品质达国标一级。

2009年江西省区试预试亩产512.43公斤,比对照淦鑫688(超级稻新组合)增产2.64%,且早熟1天,米质达国标1级。

2006、2007年在云南永胜涛源镇分别试种0.52亩和1.2亩,实收亩产1007.82公斤和1021.3公斤。

JGGKJGHKJ

FVHJFGHJ

PART .3

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疏播培育壮秧。在广州地区种植,早造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3月下旬至4月初移植,秧龄30天左右;晚造7月20日前后播种,8月上旬移植,秧龄15~20天。

2、合理密植。一般每667m2大田用种量1.5~2kg,插植栽培一般每科插2~3苗,规格为16.7cm×20cm。

3、科学施肥。中上肥力水平栽培,N、P、K施用比例为1﹕0.5﹕1.2,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晚造适施中期肥。

4、科学管水。前期浅水回青促分蘖,够苗期开始露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至黄熟期保持田间湿润,防止脱水过早,以利于提高结实率。

JHGHJGJHHJG

GHJHGJ

适宜区域

适宜我省各地晚造和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

广州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